叶黎明
聚焦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路径之一。无论是阅读课还是写作课,我们都能看到读写结合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但在写作教学中,利用范文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却存在太多的随意性,比如让学生读一段话题写一篇文章,或读一篇范文写一篇文章,至于为什么读“这一个”话题或范文,能自觉地进行学理探讨的教师,较为少见。除了随意性,还存在单一化的问题。首先表现为读物功能的单一。读物,在写作教学中常常被当成写作技巧的范例,一篇文本对写作的多种多样的功能,被人为地窄化;其次,训练形式的单一,对范文的模仿采取“依样画葫芦”的写作训练,比如读《一件小事>,然后要求学生写《一件小事》;读《白杨礼赞》,要求学生写《松树礼赞》或《小草礼赞》。就技巧学技巧,就结构仿结构,就话题仿话题,这种“亦步亦趋”的仿写,影响了学生从仿到创的能动性。
范文教学法在写作教学中之所以效果不佳,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对范文分析得不对、不够或不到位。一篇范文,有可知和可教的一面,如语法、修辞、结构、表达方式;但还有不可知和不可教的一面,如思想、艺术、风格、创作心理等。如果在模仿时过于强调艺术性的一面,则会因要求过高而挫伤学生写作的自信心与兴趣。如果仅仅通过对范文做静态的“结果分析”,而不是动态的“过程分析”,也会极大地影响模仿的效果。读一篇好的文章,目的不在于写出一模一样的文章。那么,究竟从一篇范文中学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如何正确把握读写结合的“点”?下面的一节初中作文指导课,为我们提供了思考这个问题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