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寻找文本“语根”,实现精神“穿越”

  • 投稿赵乾
  • 更新时间2015-09-29
  • 阅读量371次
  • 评分4
  • 68
  • 0

王文龙

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提出了惊世骇俗的“虫洞”理论,大意是在我们现世的时空里,有一个特殊之处——“虫洞”,由此进入,可以实现古今穿越。霍金的“虫洞”理论给我启发:文本也有一个特殊之处,也即所谓的“虫洞”,我把它叫做“语根”,文本之根,很形象,很有诱惑力;或者把它叫作“情润处”,也即文本情深意润处;事实上,文本的“虫洞”即是我们平常说的“文眼”“词眼”“诗眼”。唯有苦读文本,方能抓住文之根本,进入文本深处,品幽探微,涵咏文本性灵,领略无限风光,实现精神“穿越”。

文本“语根”的特征之一:情丰意润,凸显文旨。此处“情深深,雨蒙蒙”,是作者喧嚣的内心世界前的一道翠幕,是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外的一口泉眼,是进入作者内心世界的一道心门。语根为全文核心、灵魂之处。语根是文本之根,是作者智慧的凝结点。它是作者长期生活经验、感悟的积累,是灵感之花的刹那绽放;它是文本的要旨,简明扼要,警策有力;它是文本的精妙处,读之,遐思悠远,悟之,回味无穷。此处是作者在进行写作构思时精心设置的一个关键点,一触即发,其下暗流涌动,是作者情感的海洋,波光粼粼,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语根可以在篇首,比如朱自清《荷塘月色》:“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不宁静”即是心情烦躁,需寻找一个宁静的地方,“荷塘月色”即是调和心情的绝佳所在,是作者心灵世界的映射。此点是作者情感的一个结点,由此通向作者的内心世界。郁达夫《故都的秋》:“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清,静,悲凉”是作者多年来内心对北国秋真切的感悟和体验,是至真、至性的认识,是作者创作文本时独特心境的凸显。

语根可以在篇中,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无人会,登临意。”一“意”字,直指作者心门,孤苦、思念、愤懑、壮志难酬,无人理解的伤心,这就是辛弃疾这位真男人的内心写照。抠住“意”字,即找到了本词的“虫洞”,就能撬开词人的心门。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作者将一种个性化的离别情境上升为人类普遍的离别情感,由个性到共性,使离别情更具典型性,让一首普通的离别诗上升到更高的境界,不能不说是作者深思熟虑、精心设置的一个情感共鸣点。

语根可以在篇末,如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卒章显志,人生酸甜苦辣,一“梦”字封住,留给读者几多深思和遐想;祭酒江月,借景抒情,烘托人生的悲壮与无尽的凄凉。情景交融,情理辉映,写尽心中甘苦,诠释人生密码。《定风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回首心路历程,一“归”字锁住,归向哪里?“也无风雨也无晴”,挫折如风,名利如烟,心宽如海,宁静如星空。乐观明净,达观泰然,这就是心之所至、东坡所至的地方。李清照《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那“愁”一字千金,将全词内容定住,“国破、家亡、夫死”,剩一老妇黄昏苦雨中独自品尝,非大苦大悲之人不能撬开李清照心门。

潜心识别文本语根,拎出来,抠出深意,拧出情感,心相交融,精神碰撞,穿越于文化时空。

文本语根特征之二:统摄全篇,张举文思。文本语根是文本的“精气神”,一如人之魂,似有似无,无处不在;全篇因此而展开,内容因之而浑然一体、精彩绝伦。文本语根是作者情感的汇聚点:文本的思路称文脉,是文本的经络,是文本精华游走的地方;语根会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情感,经过文脉,奔向文本细枝末节,一如人的气血涌向人体各个角落;有了语根释放出的情感,文脉会更加饱满而通畅,文思更加严谨而清晰,文本更加鲜活而有力。

比如《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第一段,能想象和不能想象对举。有思想的人,虽死犹生;无思想的人,虽生犹死。思想对于人何其重要。由“思想”一词自然引出语根——“思想形成人的伟大”(独句段),第三、四、五段分别从三个方面证明第二段提出的语根句,人能思想就会变得高贵,就会变得有尊严,就会囊括宇宙。“思想形成人的伟大”,将五段内容天衣无缝地缝合起来。

又比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无人会,登临意。”此为全词语根句:没有人能理解词人登高的心绪。究竟蕴藏于词人内心深处的是哪些心绪呢?且看它是如何统摄全词的。开篇,秋高气爽,辽阔的南方天空明净、清朗,浩荡的水波流向天边;登高望远,连绵起伏的山峦如美女的玉簪螺髻。如此壮丽美景,怎能不勾起词人对北方故土、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这是词人心绪之一。“落日楼头”,比喻南宋国势的衰颓,透出词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深忧虑,表达词人的愁苦之情,这是词人心绪之二。“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断鸿,失群的孤雁;江南游子,游荡江湖,孤苦伶仃。此句写尽词人流落他乡,孤苦、寂寞的羁旅情怀,此为词人心绪之三。“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词人仔细的察看宝剑,或许会联想到“驰骋沙场,精忠报国”的情景,回到现实,自己不被南宋统治者重用,只为一小官,十几年遭冷落,这是何等的困窘啊!“栏杆拍遍”,真是捶胸顿足,义愤填膺啊!此句流露出词人对南宋统治者的愤懑和壮志难酬的苦闷,这是词人心绪之四。“无人会,登临意。”无人懂我内心的情意,知音难觅之苦,此词人心绪之五。“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词人借此典故反衬自己有家难归的乡思和立志报国的雄心壮志,此词人心绪之六。“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词人借此典故反衬自己为国忘私的广阔胸怀,也流露出对不顾国事,钻营自私的人的憎恨之情,此为词人心绪之七。“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词人借此典故抒发自己不能为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而效力,徒然虚度时光的感慨,此词人心绪之八。“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请谁唤来红颜美女,替英雄拭泪?“红巾翠袖”代女子,特指红颜知己。词人渴盼一红颜知己倾诉衷肠,一吐为快。“红巾翠袖”或许还暗指南宋统治者,什么时候能懂词人心,明词人意,实现自己的抱负。在那样的境况之下,做人、做事难啊!各种心绪交织在一起,涌上心头,急得词人泪流满面,痛苦、悲愤、忧愁,如一江春水,决堤而出。这一哭,地动山摇,“惊天地,泣鬼神”;这一哭,让多少见利忘义的小人无地自容,让多少壮志凌云的大人铁骨铮铮;这一哭,是词人复杂心绪的集中倾泻,是真男人的光辉写照;这一哭,与语根”无人会,登临意”遥相呼应,文思缜密,可见语根在文本中的统摄功能。

潜心识别语根,拎住它,“牵一发而动全身”,曲径通幽,采集文本精华。

文本语根特点之三:文笔奇绝,彰显文采。大凡文本语根,多为作者精心酝酿、用心润色处,用语简洁,手法独特,意蕴深厚,力透纸背,文质兼美。

比如《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语根为:“思想形成人的伟大。”语言简洁明确,一字不能增减,掷地有声,振聋发聩。《故都的秋》:“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排比修辞手法,一层进一层,“清朗,静谧,悲凉”,如涓涓细流,欢快活泼,直入心底;如清秋落木,空阔硬朗,笔力稳健。《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相对举,情透纸背,力透纸背,警策有力。《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情景交融,交相辉映,点染烘托,笔力遒劲。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对比衬托,情到深处即是理,千古绝唱。

语根的语言表达是由其在文本中的地位和性质决定的。地位,独一无二,尊贵显赫;性质,文本灵魂。因此,语根的语言表达就显得非同一般,用语奇特新颖,摇曳多姿,彰显其绝对的“领袖”地位和独特的凝聚、震撼功能。

作者单位:重庆璧山来凤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