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扬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将文质兼美的文章割裂成支离破碎的一个个知识点,老师授课一言堂,学生听得枯燥无味,昏昏欲睡。文言文的教学成了少慢差费,学生谈及色变,老师无可奈何。为了让学生有兴趣学习文言文,并且能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以及学生学习质量的整体提高,我通过研究各种经验、教法,以及进行各种课堂实践,终于找到了符合教与学同步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即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
一、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只有人们自愿做的事才做得好。”激发兴趣的要义,全在于激发出学生“自愿做”的热情。高中语文教材所选的文言文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有着思想教育、文学、科学、论辩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教师应本着学生积极参与的原则,根据文章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法,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前提。因此,教师必须摒弃文言文教学中在课堂上一讲到底的传统做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习惯。
1.强化学生课前预习,初识课文
先要求学生借助课文的注解,查阅有关的工具书诵读课文,翻译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意。同时,要让学生在诵读翻译的过程中,把不懂的地方做记号,这只是一个预习的要求。也就是说上课前先要求学生做到三读、二查、一译疑。三读指:初读正音,读通顺;再读注解,明大意;三读欣赏玩味,品佳句。二查:一查资料,找有关作者和写作背景的资料;再查工具书,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一译指:学生分组讨论翻译后,再分段译在笔记本上;另一疑指:学生在串解过程中肯定有问题,发现问题放在课前质疑。
这一环节是学生独立自主学好一篇课文的关键,同时也是学生积极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过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2.学生主动质疑和解疑
上课前,老师需要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研讨情趣。进入正课后,先让学生提问,提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然后再让老师点拨解惑。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互相帮助的精神。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问题过程中,对于比较难理解的语句及容易弄错的地方教师给予点拨、指导。
质疑是学生参与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既能体现民主教学,又能活跃课堂的气氛。教师应在不断质疑、答疑中来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让学生走上讲台
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讲解课文:①串解课文;②提问其它学生;③其它同学提问讲课学生(不超过三个问题),在此同时教师可做板书归纳整理各个知识点。
学生走上讲台,不仅是对学生课前预习、自学能力的考查,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有机会走上讲台,不仅锻炼了胆量,也锻炼了口才,还培养出较强的组织能力。另一方面,这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外,这种方式也加强了学生自觉系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这样才真正地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把语文学习的主动权教给了学生,同时也体现了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的原则。让学生走上讲台,创设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条件和形式,强化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习。
三、强化学生参与意识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在教学中,必须采用多种活动来让学生久磨之剑得以尝试,强化其参与意识。
1.引进写作
很多文言文作品,都蕴涵丰富的写作空间,如能适当引导消化,可以激活整篇文章的学习。比如教《烛之武退秦师》,可以利用文章中未显示的信息非常丰富的特点,引导学生写出这些信息,可以写烛之武夜辞郑伯的情景,也可以写郑伯苦苦等待的焦虑,甚至还可以写烛之武到秦营时的受冷落等等。学生如果写这些情景,一定要先读懂课文。这样的训练,既领会了文章内核,又锻炼了写作,还培养了想象力,一石多鸟,何乐而不为?
2.课堂上外向课外阅读延伸
学生仅学书上所选的文言文是远远不够的,也不有利于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选择与课内内容相近的课外浅易的文言文,让学生讨论掌握重点,并推举学生上台试讲,这样既强化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能有效复习巩固旧知。
3.课外举办各种活动
学习文言文不应该仅是局限于课堂,教师可通过举办各种课外活动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如学习了《张衡传》后,可以联系我国现代的科技状况作演讲,还可以开展古诗文朗读、古文化常识知识竞赛、古诗词名言警句阅读竞赛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强化巩固参与意识。
总之,文言文教学必须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路,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这样就能改变文言文教学的少慢差费现象,从而实现素质教育。
★作者单位:江苏宝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