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由于幼儿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殊性,环境对其成长产生的影响往往要明显于成人。因此,针对小班幼儿的特殊性营造良好的环境,就成为很多教育者关注和关心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 环境 小班幼儿 影响
环境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对于幼儿的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幼儿接受的教育是一种全教育,他们所处的任何环境都是教育的环境。班级环境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场所,包括幼儿的生活环境、游戏环境和学习环境。幼儿园的环境在小班幼儿的生活、游戏和学习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不仅表现在美化环境上,更表现在环境的规划和创设上。
一、环境创设给小班幼儿带来的影响
(一)环境创设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欲望。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曾指出:“幼儿智力的发达,因其生活环境是否有刺激而有明显的差别。”在小班幼儿美术活动中也是如此。教师必须利用实物、语言、图片、影视等各种形式的刺激,激发幼儿感知事物的兴趣,并从对事物形状、色彩等的初步认识激发幼儿的审美动作,唤起他们的参与愿望。老师应该丰富、提升幼儿的的生活经验,激发幼儿的自主想象,满足幼儿主动参与的需要,体现他们对环境的支配自由。
比如在绘画树叶之前,教师可以先在教室的一角用大小纸盒拼搭出树干,然后给幼儿讲一个故事,可以说:“秋天的时候,树妈妈不小心睡着了,她的幼儿树叶宝宝都被秋风叔叔吹走了。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树妈妈醒了过来。发现她的宝宝都不见了,树妈妈请大家帮忙找回她的宝宝。”可以带着幼儿去操场上寻找真正的树叶,然后让大家为树妈妈“找回”树叶宝宝,给大树妈妈贴上叶子。在绘画“海底世界”时,教师可以将教室一角布置海底世界,有鱼儿在水草间穿梭,底色为蓝色。活动时幼儿就像真的进入了大海。又如绘画“秋天”,发动幼儿带来许多农作物、花卉、果实放在区角、自然角内,幼儿观察、欣赏,通过环境的渲染,幼儿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更高了。
(二)环境创设有利于幼儿快速适应幼儿园生活和健康成长。
从物质环境方面而言,幼儿往往对不熟悉的环境感到害怕,熟悉的环境容易使幼儿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比如在教室一些空间内,可以挑选一些幼儿的绘画、书法、手工制作等作品,还可以将幼儿参加的各类活动的照片等张贴悬挂,在培养幼儿审美情趣的同时,营造让幼儿熟悉的物质环境。相关科学研究表明,用幼儿熟悉的玩具、用品等把小班班级环境布置成一个“家”,可以很好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减少其在班级环境中的恐惧感,解决小班幼儿的入园适应问题,使得幼儿可以快速融入幼儿园集体生活中。
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可让小班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有助于幼儿形成活泼、开朗、信任、自信的性格特征,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反之,不良的班级精神环境,会使幼儿情绪不佳,整天生活在紧张而恐惧的气氛中,导致生理功能的障碍和紊乱,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更严重的是会使幼儿形成孤僻、抑郁、胆怯、不信任等性格特征,极大地扼杀幼儿的童真和天性。因此,创造文明有序、健康安全、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精神环境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
(三)环境创设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社会技能。
心理学认为,社会技能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从外界获得的一系列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幼儿社会技能的培养和形成,是一个漫长的系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环境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基础性、关键性的作用。一般而言,幼儿不良习惯的养成,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模仿实现的。从幼儿的生存和生活空间来看,“外界”主要是指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因此,家庭成员或者学校成员的行为习惯合乎社会规范或者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那么孩子通过观察和模仿,极容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家庭成员或学校成员的行为技能较差,比如动手能力欠缺、社交能力低下等,那么极有可能造成幼儿存在同样的社会技能障碍。因此,创造轻松、愉悦、融洽的环境,让小班幼儿能够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一些社会技能,是幼儿园小班教育中环境创设的一个重要功能。
三、营造幼儿园小班环境创设的策略
(一)巧用空间。
区域不同,活动环境的规划就不同,活动内容的设置和活动的指导策略有所不同。在此背景下,对小班幼儿活动环境的规划和创设自然就有所不同。幼儿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班级里的环境、各种活动的区域等合理地进行区域活动场景的创设,设置丰富多彩的活动,逐步建立有效的常规,并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幼儿了解、理解和遵守常规,以营造自由的生活、游戏和学习的空间,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二)巧用材料。
小班活动材料很多,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材料。使用不同材料需要不同规划,这样才能保证各类互动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小班幼儿接触和探究办理已经收集并分类好的材料,发挥各种材料对活动的隐形引导作用,帮助幼儿把各种材料展示出来并加以运用。
(三)巧用角色。
在教育环境的构成要素中,教师本身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对幼儿的指导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幼儿在班级活动中能否遵守常规,能否顺利完成活动的任务。良好有序的班级常规并不是一天就可以形成的,需要教师和幼儿一起在对班级环境、活动、要求逐步了解的基础上,对各类常规达成共识后,教师在活动中不断提示,幼儿在活动中不断熟悉和执行才有可能达到。因此,在教育环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往往扮演着多重角色,比如直接性的指导者,间接性的参与者和作为朋友的平衡性角色。
总之,通过树立标杆和规范引导等手段,可以对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及时的矫正和干预,从而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合乎规范的行为习惯,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在个人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家庭和学校应该共同努力,通过对小班幼儿活动空间、幼儿活动材料的运用和角色扮演等方法,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为孩子求知欲和自信心的培养、健全人格的养成及社会技能的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雪梅.谈环境创设对幼儿的影响.黑河教育,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