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汉语NA表量构式“火热”的语料库和认知研究

  • 投稿夏一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793次
  • 评分4
  • 13
  • 0

姜祝青

摘 要:本文基于权威语料,考察汉语NA表量构式“火热”的概念隐喻,并对其加以认知阐释。研究发现,“火热”的概念隐喻主要投射到三个域。个人域:喻感情热烈、喻爱情澎湃、喻愤怒、喻疾病、喻态度积极、喻性格热情、喻强烈的愿望;事物域:喻受关注的事物、喻发展迅速、喻色彩、喻程度深、喻精彩的生活、喻深受鼓舞;社会域:喻关系亲密、喻斗争紧张、喻危险、喻战争激烈、喻气氛热闹、喻市场活跃、喻人或物的活跃程度。“火热”具有[+量度]语义特征,其形成是范畴化和隐喻作用的结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NA表量构式 语料库 认知 概念隐喻

一、引言

古往今来,人们常基于自身体验来认识外界事物。温度作为人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重要的认知领域。“火”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五行之一,对中国人民的生活影响深远,对火的自身体验成为了人们认知世界的来源。Goldberg(1995:4)将“NA表量构式”定义为“一个‘光杆名词+温度形容词’构成的表温度程度量的复合形容词构式”,它是“名形表量构式”的一个次类,即“复合类名形表量构式”(罗思明,2014)。本文以汉语温度域形容词“热”的次类——“火热”为例,基于权威语料,研究“火热”的概念隐喻,并对其语义加以认知阐释,以拓展对其词义的认知。

二、相关研究述评

目前关于温度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考察汉语温度形容词的概念隐喻,如高航、严辰松(2008);第二,汉语温度词的历时研究,如张立红(2013);第三,汉英温度形容词隐喻对比,如郎姗姗(2008)、唐树华等(2011)、雷丹、覃修桂(2013)。以上成果虽与温度词相关,但少有涉及温度词次类的研究,更鲜有把温度词列为构式的研究。鉴于此,本文基于北京大学汉语语料库(CCL),对NA表量构式“火热”的概念隐喻进行分析和归纳,并进行认知阐释。

三、“火热”的概念隐喻

人们本着“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原则,以自身的经验为基础来认识客观世界,再进一步引申到其他抽象概念。“火热”是温度域“NA表量构式”的代表,名词“火”是量度标准,其基本语义是通过比拟而表现出来的“估量”义,即“像火一样热”,这是人们认知“火热”的肤觉出发点。吕叔湘《现代汉语词典》(2002:575)对“火热”的解释为:像火一样热,形容感情热烈、亲热、紧张、激烈。

(一)个人域

1.“火热”喻感情热烈

当对事物热情洋溢时,人体温度升高,犹如大火烧身,“火热”可喻感情热烈。如:

(1)a.对华侨有一颗火热的心。

b.《太阳吟》反复抒写游子身处异邦而眷念祖国的火热感情。

2.“火热”喻爱情澎湃

“火热”表示一种相爱时的激情。如:

(2)a.一瞧就晓得是一对火热的情侣。

b.这时彼此情如火热,那有闲工夫说甚言语。

3.“火热”喻生气、愤怒

当遭遇着火,外界温度骤高,人们容易急躁、愤怒,犹如大火焚烧。如:

(3)a.吵架的情绪也火热 。

b.我为她火热,向她的仇敌发烈怒。

4.“火热”喻疾病

《中医火热论》指出,火热邪气包括:热邪、火邪、暑邪、温邪、燥邪、毒邪等。“火”为“热”之极,“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体,“热”为“火”之用;“火”为有形,“热”为无形。如:

(4)a.故头部是火热之邪侵犯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

b.暑为火热之气,原无形质。

5.“火热”喻态度积极

燃烧时,火焰都是向上的,这一现象引申出人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如:

(5)a.凌锋对工作像夏天般火热。

b.这女孩子火热的向上的热情,和若隐若现地流露出的对于他的爱慕。

6.“火热”喻性格活泼、热情

从人的触觉可向人的心理转化,火焰的红色让人充满热情,“火热”可喻人的性格热情、活泼。如:

(6)a.岁月的风霜已消去了他们性情中所有的刚硬和火热。

b.得益于才情和学识,也得益于坦荡、火热的性格。

7.“火热”喻强烈的愿望、欲望

光线聚焦在某一点就会燃烧,而当人们对事物极度关注时,就像光线聚焦一样。如:

(7)a.张凤奎在刺骨的风雪中爆裂着这个火热的愿望。

b.当时他心中立刻腾起了一种火热的欲望。

(二)事物域

1.“火热”喻受关注的事物

从人们的肤觉引申到对外界事物的认知。着火时,人们往往会关注其火势发展,“火热”便可喻对某物的关注。如:

(8)a.他们谈的是当前美国以至世界上的火热的黑人问题。

b.一些作品在国内炒得火热,而在美国除华人圈子外根本不为人所知。

2.“火热”喻事物发展迅速

一旦着火,火势便迅猛发展,可喻事物发展速度之快。如:

(9)a.微博的火热发展也使得其营销效果尤为显著。

b.很多声音认为它并没有跟上“火热”的时代的步伐。

3.“火热”喻色彩

由“火”的颜色,又可以联系到红色,常用来形容人的嘴唇、旗帜,色彩鲜艳。如:

(10)a.火热的双唇堵住了梅亚芬正欲说什么的嘴。

b.这旗帜那么鲜艳,那么火热地出现在她的眼前。

4.“火热”喻程度深

燃烧时火势比较强烈,“火热”可喻程度深。如:

(11)a.但小菲实在不忍中止家里火热的欢乐。

b.周大勇心头涌起毛辣火热的悲痛。

5.“火热”喻精彩的生活

“火”让人联想到红色,代表喜庆、欢快,让人联想到精彩的生活。如:

(12)a.鼓励艺术创作人员以火热的社会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为创作源泉。

b.外面的世界太大,生活太火热。

6.“火热”喻深受鼓舞

“火”可以象征中国的红色革命,“火热”可形容人们受到鼓舞。如:

(13)a.作为晚辈,我读着那些火热的文字。

b.时值初冬,满树深深浅浅的红叶非常耀眼,令人联想起诗人火热的诗篇。

(三)社会域

1.“火热”喻关系亲密

从爱情进一步引申到了朋友、同事等之间的亲密关系。如:

(14)a.宋蔼龄通过陈其美已经和杜月里处得火热了。

b.同台湾公路局副局长的长女方智怡打得火热。

2.“火热”喻斗争紧张激烈

着火时,消防员在巨热中灭火,形势十分紧张。如:

(15)a.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他投身到火热的革命洪流中去。

b.会议的气氛从一开始便是火热的。

3.“火热”喻危险或困境

温度过高,到达燃点后东西就会着火,往往表示危险的警告。如:

(16)a.中国人民还有百分之九十的劳苦大众眼下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b.但愿贤契速刻成功,救我于水深火热,便是我万分侥幸。

4.“火热”喻战争激烈

着火时的情形让人联想到战场上的危机感,“火热”可喻战争激烈。如:

(17)a.攻城战斗打得火热。

b.投身到火热的抗日救亡运动中。

5.“火热”喻气氛热烈、热闹

“火”的颜色“红”让人联想到中国过年、过节等的喜庆和热闹。如:

(18)a.该厂灯光球场气氛火热,掌声不断。

b.马达轰鸣,一派火热景象。

6.“火热”喻市场活跃,生意好

红红火火的景象自然让人联想到市场经济的活跃,因而可用它来形容生意好。如:

(19)a.美国火热的保健品市场运作也带给了史玉柱不小的憧憬和冀望。

b.经营家用电器和服装,目前他的生意正火热。

7.“火热”喻人或事物的活跃程度

也可指人的生命活跃或者活动进行。如:

(20)a.一个个火热的生命来不及挣扎就被冰冷的淖儿吞噬了。

b.今年将是西藏对外文化交流更为火热的一年。

四、“火热”语义的认知理据

第一,温度域“NA表量构式”“火热”的语义特征。根据Goldberg(1995:4)的构式定义,“NA表量构式”指表示性状量度的“名饰形”的形式-意义-功能的匹配体,广义上包含短语类(如“一个房间大”)和复合词类两类(如“火热”),记录物量、程度量或时量。本文讨论的是后者。其中,“N”(名词)是具体事物,对后面部分起修饰、限制作用,“A”(形容词)是温度词。该构式具有[+量度]语义特征,名词是量度的标准,其基本语义是通过比拟而表现出来的“估量”意义。为了表达需要,人们便使用某种事物的名称来表达具体细致的温度,当表达“像火一样热”的体验性时,以“火”为量度标准,表达一种“热”的程度,由于语言的经济性,就形成了“火热”。

第二,范畴化形成了“NA表量构式”“火热”。Lakoff(1987)首先提出了“范畴”一词。赵艳芳(2000:63)认为基本范畴是明显的原型成员,是人们对世界事物进行范畴化的有力工具。语义上,下属范畴与基本范畴语义重叠,具有“家族相似性”,相邻范畴相互重叠、相互渗透。Schmid(2007:124)认为基本范畴具有四个基本性:感知基本性、记忆基本性、功能基本性、语言基本性。赵艳芳(2000:58~59)认为基本范畴具有明显的外部感知区别性特征、认知与习得最早性、形态最简洁、使用频率最高。“热”是基本范畴,人们认知最早,但是人们基于表达需要和对不同“热量”的体验,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下属范畴,“火热”一词油然而生。“火热”与“热”具有家族相似性,但基本范畴“热”具有概念模糊性,“火热”具有概念具体性。

第三,“火热”作为人们对温度的感受,是基于自身体验而来,属于温度域,但又可投射到较抽象的经验域:个人域、事物域、社会域,进而引申出各种新词义,这是认知的重要方式——隐喻决定的。它的使用,使汉民族在表达对周围事物的认知时,语言更加生动化、形象化、多样化,反应了汉民族善于利用隐喻义来认识多姿多彩的世界。Lakoff &Johnson(1980:5)认为“隐喻的本质是指借它类事物理解和体验该类事物,从始源域向目标域投射”。Ungerer& Schmid(2008:115~119)认为隐喻是基于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是不同认知模式之间的投射。王文斌(2007:229)认为隐喻是人类运用联想或想象,依据心理空间之间的相似性,将彼心理空间映射到此心理空间。“火热”的投射基本遵循个人域到事物域再到社会域的顺序。首先,人们感知“火热”的温度,在身体上可喻疾病;产生心理感觉,喻感情热烈、爱情澎湃、生气愤怒、态度积极、愿望强烈;反映在性格上就是活泼热情。其次,从对自身的“火热”体验和感受认知周围事物,喻关注之物、迅速发展、色彩、程度、精彩的生活、深受鼓舞。最后,再认识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喻关系亲密、斗争紧张、危险、战争激励、气氛热烈、市场活跃以及人和事物的活跃。详见表1和图1。

五、结语

本文基于权威语料,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聚焦考察汉语NA表量构式中“火热”的概念隐喻,发现“火热”的隐喻与人的自身体验戚戚相关,主要投射到个人域、事物域和社会域。个人域:喻感情热烈、喻爱情澎湃、喻愤怒、喻疾病、喻态度积极、喻性格热情、喻强烈的愿望;事物域:喻受关注的事物、喻事物发展迅速、喻色彩、喻程度深、喻精彩的生活、喻深受鼓舞的;社会域:喻关系亲密、喻斗争紧张激烈、喻危险或困境、喻战争激烈、喻气氛热闹、喻市场活跃、喻人或事物的活跃程度。“火热”具有[+量度]语义特征,其形成是范畴化和隐喻作用的结果。限于篇幅,本文只对“NA表量构式”中的“火热”进行了研究,其他内容将另文详述。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Goldberg,A.E.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5.

[2]Lakoff,G.&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Chicago Press,1980.

[3]Lakoff,G.Women,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4]Schmid,H.The Oxford Hand book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I)[M].edited by Dirk Geeraerts&Hubert Cuycken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

[5]Ungerer,F&H.Schmid.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6]高航,严辰松.汉语温度图式所衍生的概念隐喻[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2):7~12.

[7]吕叔湘.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8]罗思明.“表量构式”的“量准则”理据[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3):23~27.

[9]雷丹,覃修桂.体验认知视角下“热”的概念隐喻——一项英汉对比实证研究[J].当代外语研究,2013,(3):24~28.

[10]郎姗姗.英汉温度隐喻对比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1]唐树华,董元兴,李芳.构式与隐喻拓展——汉英温度域谓语句形容词隐喻拓展差异及成因探析[J].外国语,2011,(1):50~57.

[12]王文斌.隐喻的认知构建与解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13]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1.

[14]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15]张立红.温度词“热、冷、温、凉”语义演变的历时考察[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姜祝青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31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