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写作教学中的能力培养

  • 投稿臆想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539次
  • 评分4
  • 43
  • 0

李承辉

摘 要:基础写作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设计与执行既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性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跨专业应用性能力。譬如运用空间写作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勤写多练的习惯,提高基本写作、观察与思考的能力;运用名著细读与讨论分析、撰写小论文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巩固写作学理论与知识、批判性思维与道德推理等专业基础应用性能力;运用学习、写稿、表演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新闻、采访、沟通、协调等跨专业应用性能力;贯穿教学始终的考评机制可保障实践环节的有效执行,从而实现各教学环节的能力培养目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学 应用性 写作 能力

基础写作课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写作思维原理、方法与技巧,建构起基本的写作学理论框架,并用这些原理、方法、技巧和理论去分析那些人类文化发展中的名作名篇,加深并巩固对原理、方法、技巧、理论的理解和运用。此外,要培养起学生经常写作的习惯,喜欢写作的兴趣,逐渐建构起独立自主、自由自适的写作主体心灵结构!

一、空间写作与写作习惯的培养和写作能力的习得

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雷克·博克在《回归大学之道》一书中介绍了许多研究,并谈到了他们的研究成果有:“连本科生自己也承认,提高写作水平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断地练习”[1](P90)。

要使学生不断地练习写作,就要培养学生经常写作的习惯。在网络高度发达、信息传递极为迅速、书写设备相当先进的当下,培养学生经常写作的习惯变得非常简洁与便利。其中空间写作就是一种既方便学生即时随时写,又方便老师即时随时阅的方式,能够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反馈,从而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并及时评阅交流使写作得到提高。

所谓空间写作,是指在学期开始之初,由课代表申请一个QQ号,班上每个同学都知道密码,都可登录。每个同学想在该QQ空间发表作品的时候都可以发表。该QQ号成为班级的公用QQ号,该空间成为班级的公用空间。其便利之处是学生可以在任何灵感来时或者是构思就绪时,拿出手机就可写作。可以随时将如“兔起鹘落,稍纵即逝”[2]的灵感或妙思付诸笔端,而不至于留下“行犹响起”“藏若景灭”[3]、去后不可再追般的遗恨与无奈。于是空间里随时可能会弹出那些瞬间的微情细绪、灵动的感悟哲思、动人的场景风物、独到的视角与发现。老师也可随时阅读欣赏学生们的新作,并随时给予或共鸣或异议或击掌或建议等内容或形式的点评,及时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老师的及时反馈也是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一项重要因素:“超过80%的学生认为,老师给予更多的反馈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最有效途径。”[1](P89)

空间写作还可以培养学生以写作或审美的心态去关注日常生活,养成细心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养成将看到的信息、想到的对象语词化,从而养成积累素材、积累观点、积累语言的习惯。

空间写作可以结合教学进程将理论学习即时运用到实践中,而且这种实践可以日常化,重复化。在日常重复中既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又方便对理论理解的修正,同时很好地指导实践。

因此,空间写作最有利于学生的是让他们能不断地练习写作,“超过70%的大四学生认为,写作练习对提高归纳能力、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深入掌握某领域知识、有效表达思想等方面,起着‘重要’或者‘非常重要’的作用。”[1](P93)引文中所提到的这些能力或习惯正是我们认为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应用性[4]所包含的能力和习惯。实际上,不断练习写作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有重要或非常重要作用的,两个学期的空间写作坚持下来,学生们基本上都能具备常看、常读、常想、常思、常写、常积累的能力和习惯,同时具备较系统的写作学理论,真正打下较好的写作基础。

二、名作细读与写作学理论的深化与巩固

当一个阶段或一个专题或一个章节的写作学理论学完后,布置学生深入阅读某一或多篇名作名著,阅读的时候注意分析名作名著中使用或暗含的写作学理论。读完之后再组织讨论,每个同学将他(她)的分析结果与大家分享,师生一起进行讨论。讨论中可以了解各学生对理论概念和观点的理解是否正确,运用概念和观点分析名作名著的写作是否确切,是否合乎逻辑。在了解的基础上,老师可以对理解有误的概念重新界定和解释,对运用错误的概念和观点加以阐述,对不合逻辑的地方指出其问题所在并提出修正意见。当然,更多的会是肯定并理顺同学们那些出色的分析、独特的视角、新颖又合理的见解。在阅读、分析和讨论中切实加深和巩固同学们对理论的理解和消化,也有助于他们对理论的运用。讨论之后,再请同学们将各自的阅读分析、讨论成果写成小型论文。于是,阅读既促进了理论的学习和运用,又实现了写作实践的训练和提高,可谓一举多得!

比如,上完写作赋形思维、路径思维、张力思维三种思维操作模型的建构理论[5]之后,老师便示范分析了《苏州园林》《景泰蓝的制作》《别了,司徒雷登》《伤逝》等游记、说明文、论说文、小说等不同文体作品的写作思维运用体现。让学生对各种文体的文体思维,对各种文体中赋形思维、路径思维和张力思维的运用等都有个较直观而全面的理解。

然后再布置他们先后阅读、分析、讨论了论说文如鲁迅的《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小说如沈从文的《边城》两篇文章的写作思维体现,并且将各自的分析讨论成果写成小论文上传到空间。经过这样扎实的分析、讨论、撰写过程之后,从小论文中能明显地看到学生对理论理解、阐述的准确与合乎逻辑性,以及论文写作中的条理性、逻辑性。使学生在从事实得出结论、有理有据的论述等方面的能力得到训练、提高。老师引导的分析、讨论课是老师对学生学习与实践的有效反馈,研究表明:“那些认为自己的写作水平在大学期间有明显进步的学生有一些共同特点:他们通常有机会写很多论文,他们参加的考试中通常含有许多论述题,他们的教师经常给予反馈。”[1](P88)我们让学生用所学知识与理论分析名著、写作小论文的练习,即是抱着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包括分析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内容的道德推理能力等)的目的作出的举措。

三、部分文体的写、演结合与综合性能力的培养

比如:新闻写作教学中,让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张系报。系报的时间周期:日报、周报或月报由组员自己决定。系报上的栏目也由组员设计,每个栏目中的文章由组员采写,要求消息、通讯、评论、深度等基本文体都有,也可以有副刊甚至广告。教师授课除了讲授基本知识和理论外,更加强调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过程中自己阅读、采访、调查、讨论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学会如何办报、如何排版、如何采稿、如何写好各种新闻文体等等,这委实是一个综合了诸多实际事务的教学培训项目。一个项目做下来,不仅培养了学生务实的新闻写作及其相关工作所需的专业能力,而且还可培养和训练学生团结合作、扎实基础、力图创新、有计划有步骤的学习和做事、与人交往和应对等方面的习惯和能力,实可谓学一技而备诸能!

又如:空间写作进行一个阶段之后,组织同学们分组,将空间里的好文章编成本班的一本杂志。要求不同的组编出来的杂志的宗旨和视角不一样。于是,主办期刊杂志的基本流程、事务、思路;一本杂志的宗旨、栏目构成和设计;栏目文章的组稿、审编、选用等等专业基本能力绝大部分得由学生自己在自学、讨论、调查、操作中习得。除了习得专业技能之外,同样也能训练他们与人交往、团结合作、创新思路、缜密思考、勤劳务实等等综合各方面的习惯与能力。尤其是在这过程中,因要选编入册,无形中会促使同学们在写作训练时提高对自己的要求,约束自己力求多写精品,真正提高写作的水平与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因为要边学边做边写,会逐渐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与能力,而自学习惯与能力于人无疑是终身受用的。

再如:在小说、剧本等叙事性文体的写作教学中,我们采用范本细读、名著选段表演和剧本创作加表演的方式学习文体规范、名著内容及其写作艺术、揣摩并演练人物角色及其情节。通过名著范本细读及其选段表演,既给学生以文学素养的熏陶,又增强他们在叙事性文体方面的人文底蕴,同时加深他们对叙事性文体规范的理解,强化他们对叙事性文体规范的习得。通过小品、相声的写作与表演,既让学生习得这两种文体的写作规范和要求,又让他们了解、坚持、传承这两种文体自古而今的鲜活生命力;既养成学生“入乎其内”的关注生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深处、妙处、奇处、趣处的习惯,又养成学生“出乎其外”的思考生活、提炼生活、语词化生活、剧情化生活深处、妙处、奇处、趣处的习惯。写作训练了文体能力、赋形能力、路径思维能力和行文操作与语言表达能力;表演则能强化对文体的认识、对文本的体验,有助于对语言运用的体味与修正,还能深化细化人的感情与道德体验和判断,增强学生的心理能力!这也委实是一个培养和训练综合能力与习惯的实践项目。

此外,在诗歌文体写作教学中,我们采用先读诗集,再诵读或背诵比赛,再仿写,再朗诵,再交流的方式,来体验古今中外诗歌体裁特性、名家名作特色,在模拟写作中实践诗歌体裁特性和要求,训练学生诗歌文体思维,能加强学生的诗性意识和美学思维习惯与能力!

还有,散文写作教学则主要在空间写作的前期实践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写作习惯和能力,建构其写作知识与理论框架。科研论文写作教学则多采用如下的方式:教师先讲授知识和理论要点,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名家名作的分析,再布置学生就指定作品做独立阅读、分析,然后一起讨论,再独立写成各自的研究性论文。这两种文体的写作教学及其能力培养在前文阐述空间写作和名著细读中的能力培养中都有论及,此处不再多论。

总之,在基础写作课程各种文体的写作教学中,我们都可以安排出培养学生写作习惯与能力及其它有关方面的综合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环节,将课程教学的目标实效化,将能力和习惯培养、将知识结构与理论框架的建构有效化,将基础写作课程教学中的能力培养全面化、综合化!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实际上是可以实现我们所认为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之跨专业应用性[4]目标的。

四、贯穿始终的考评机制保障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养成与能力的提升

本课程的考评机制采取贯穿学期始终的方式。平时要求学生每天或每周在空间进行写作,到期末考查的时候,要求学生将自己本学期在空间发表的文章进行汇总、统计并设计上交方式,或以表格或写成文章,必须既反映自己发表作品的数量、又反映各篇发表的时间,以及反映各篇的大致内容,让教师在看到这份报表或报告的时候,就能清楚地了解该学生这个学期在空间的写作情况,进而判断其汇报是否与空间写作实际相符,从而给予相应的成绩。这样的考查最主要的作用是能让学生平时重视空间写作,不但注重数量,也注重质量(要计入考查成绩,学生就会潜意识地想要写好,想要有所提高),在数量的递增和质量的潜移默化提高中,保障经常性写作习惯的养成、写作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不知不觉地提高写作能力。另一方面则是,期末的汇总会让学生自己反观、自省一学期的写作成果,明白自己的进步与不足,有利于将来的计划与目标。再有就是期末的汇报设计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报告之类的实用文体的写作。

期末考查的第二项是学生自己选择其空间写作中自己认为最好的一篇上交,附上自评意见:写作缘起、思维过程、作品评价,可以结合自己具体的写作经历和自己学过的写作学理论与知识进行品评。这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整体写作过程理论的回顾与重新理解:从动机、立意、构思、行文、操作、修改等各个环节,从赋形、路径、张力、文体等写作思维模型,从传统与时代等写作文化,从对抗还是协调等写作策略去全面地思考自己的写作实践。在学期结束的时候重新将自己的所学与所写结合对照,可以深化对知识与理论的理解,进而更好地修正与指导写作实践,保障学习效果的深入化与持久化,潜在地形成习惯与提升能力。

期末考查的第三项是考勤与课堂表现。出勤包括到课、旷课、迟到、早退、请假等情况,课堂表现包括上课认真听讲、参与讨论、讨论质量、与老师的交流、玩手机、睡觉等情形。因为是小班制教学,一个班三十个人左右,几节课下来,老师就能很快对班级情况和学生姓名等熟悉了,所以谁没来、谁迟到、谁上课玩手机、睡觉等,听课认真与否、积极思考与否、发言质量高低等,老师很快就能心里有数。开学初就跟学生明确期末的考查会包含这项内容,学生一开始就会相对重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或目标就会在学期初植入学生心中。

期末考查的第四项是用本学期所学的写作学知识与理论分析一部名著,以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分析、判断能力和综合运用水平。在运用写作学知识与理论分析名著时,学生必须弄清楚自己学了些什么知识和理论,并弄清楚这些知识与理论的真正内涵,才能从名著文本中发现是否运用了自己所学的写作知识与理论,并判断和评价其运用成果如何。在这项作业中,可以从整体上巩固学生对本学期写作学知识与理论的学习,并对自己理解透彻的部分结合名著写作本身加以深化和灵活运用。

所以,基础写作课的考评不只是期末的一次考试,而是贯穿学期始终的每一教学环节,尽可能将各阶段的教学环节与要求落到实处,且不断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不离开写作、分析、讨论的操作实践,让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在考评标准的制约下,得以过程化的有效实现,从而保障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学生实际能力的提升。

因此,基础写作课程教学中不但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培养起语言表达、批判性思维、审美欣赏与表达、道德推理等专业基础应用性能力,也能引导和帮助学生培养起新闻、编辑、排版、设计等跨专业应用性的能力。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许多学科基础课程教学中,我们都能探讨出既培养学生专业基础应用性能力、又培养出学生跨专业应用性能力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将真正实现学科与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与时俱进的发展目标。

(本论文是常州大学2013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号为:GJY2013037。)

注释:

[1]侯定凯,梁爽,陈琼琼译,德雷克·博克:《回归大学之道:对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反思与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88-93页。

[2]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童庆炳:《新编文学理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21页。

[3]陆机:《文赋》,郭绍虞,王文生:《中国历代文论选1》,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74页。

[4]李承辉:《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解析》,现代语文,2014年,第19期,第85-87页。

[5]马正平:《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78-154页。

(李承辉 江苏常州 常州大学中文系 副教授 21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