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罗文丽
近日有消息传出,自去年年底至今,如风达已经相继收购了4家落地配公司,包括湖南创一、山东海红、河北建华、陕西飞远。事实上,这只是落地配公司遭集中并购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我们已经有20多家联盟成员企业被收购,包括控股或参股。”日前,中国COD落地配联盟会长许文伟告诉记者。大举并购落地配
“如果说去年还有落地配公司愿意扛下去,今年可以说已经没有了。现在还没有被收购或约谈的落地配公司,就像20多岁的大姑娘没有人追的感觉,八成是因为太弱了。”对此,武汉飞远速递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文辉直言,越来越多的落地配优质公司被收购已经形成了“鲶鱼效应”,同行们眼看着一家家落地配公司正在消失,感觉越来越孤单,甚至失去信心。
眼下,落地配公司的企业无疑已经基本形成共识:单打独斗已经不可能了,必须融入到不同的阵营里去。“现在的关键问题是,选择什么样的投资方更合适,战略投资方还是财务投资方?有的老板会从远景考虑未来的发展,而更多的企业则主是考虑经济利益。”张文辉向记者打了一个比方:面对投资方不断强势介入,落地配公司的心情无异于拆迁户,既盼望拆迁能拿到一大笔钱,同时又担心拿到的钱太少。
目前,涉足抢购落地配优质公司的投资方包括顺丰、如风达、增益速递、唯品会、京东等快递和电商公司,以及北京黄金、中青旅等其他公司。去年6月至8月,顺丰也在短时间内陆续收购全国各地优质的落地配企业,包括北京小红帽、深圳银捷速递、四川星程宅配,据称后续收购动作亦在继续。
众所周知,如风达原为凡客的自建物流,在凡客业务萎缩后,如风达转型为第三方物流,并于去年8月被中信产业基金全资控股收购。据如风达一位负责人透露,收购上述4家落地配公司只是开始,未来还将继续在全国范围内对落地配企业展开收购。
近期以来,涉足抢购落地配优质公司还有电商公司,如唯品会、京东等。去年以来,唯品会转变策略,从传统的“干线+落地配”运配合作体系,转而以收购方式掌控“落地配”。据悉,唯品会的收购主要通过控股等形式,平均每个城市收购金额在600万元左右,预计整体投入5000万元左右。去年唯品会副总裁唐倚智曾向媒体记者透露,当时在北京收购了腾迅达51%的股份,交易价格不超过600万元。另外在天津也进行了收购,交易金额比北京低。目前,唯品会已经在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浙江、湖北以及贵州、云南和重庆等16个省市完成对当地落地配公司的收购,未来还会在东三省、新疆等地完成收编,在全国范围搭建完善末端物流配送的自营体系。
此外,北京黄金、中青旅等公司也先后强势介入落地配行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上述投资方介入收购的落地配公司包括北京小红帽、深圳银捷速递、四川星程宅配、北京飞康达、苏州吴盛物流、陕西黄马甲、湖南创一、山东海红、河北建华以及飞远系公司等。
“(中国COD落地配)联盟现在有50多家联盟成员,早期的成员企业大部分都已经被收购或参股了,它们基本上是每个省份规模最大的落地配公司,因为前几年限定每个省只有一家成员企业进入联盟,因而总共有32个成员企业。”许文伟告诉记者,后来联盟会员放开了,有的省出现了两三家联盟成员,只是后加入的一些成员企业规模不大,尚未受到资本的关注。
疯狂收购的背后
落地配公司缘何在近两年遭到集中收购?首先,从被收购的落地配公司角度来看,最主要的原因是单凭一己之力难以做大做强。“由于落地配主要是服务于电商企业,主打B2C业务,属于合约物流,抗风险性很差。”张文辉告诉记者,而当前电商行业的激烈竞争和价格混战,已经漫延到了配送成本上。“电商公司对落地配的压榨,已经到了变态的地步,并且这种降价对落地配公司而言有着致命的影响,因为每家落地配公司基本上会有80%~90%的市场份额来自当当、卓越或亚马逊等电商公司。”他向记者介绍,很多落地配公司不得不忍受亏损提供服务。在这种情况下,要维护网络的运行以满足甲方的KPI要求已经不太现实了。更何况,再加上四通一达的渠道下沉,传统货到付款业务萎缩,落地配企业的生存空间受到了挤压。总而言之,落地配公司当前正处于迷茫中,不得不寻求新的出路。
另一方面,从投资方的角度来看,目的则各不相同。许文伟分析认为,如风达收购落地配的最主要目的在于补充其全国的网络布局;顺丰收购落地配公司则更多的出于转型做电商的考虑,由于落地配公司的基因就是为电商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相比较顺丰速运本身而言,成本更低;唯品会、京东等电商企业收购落地配表面上是为了自建物流体系,实质上更大的目的在于股票市场;此外,也有一些电商企业通过参股落地配公司,以更大程度地满足自身的KPI要求,比如武汉飞远就是被参股并购而非控股。
对于收购的动机,如风达总经理李红义曾作如此表述:“收购是如风达战略规划的一部分,通过收购可以加快全国业务网络发展的速度,迅速形成一个全国性的业务优势;可以说,收购支持了现有的业务需求,带来的是业务增长。”
另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顺丰也好,唯品会也罢,收购落地配的目的都是低成本扩张物流网络。“2014年开始,落地配进入了被收编的最佳时机。”该业内人士认为,从落地配自身的转型和市场需求的角度看,落地配确实走到了一个拐点。他表示,过去几年落地配的发展,得益于B2C电商的发展催生了“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需求。但2014年020和C2B模式的全面启动,使得传统B2C物流业务陆续下滑,此时落地配企业在迷茫中转型。正因如此,2014年至今被视为收购落地配企业的最佳时机。
转型中机遇尚存
随着落地配公司被收购的现象愈演愈烈,业界开始关注这一模式是否合会随着大面积并购而消失?对此,张文辉的看法比较乐观,他认为,由于被收购后继续为电商提供服务,业态上不会发生大的改变,流程也都是大同小异,只是由于新增了业务有可能会导致经营上的微调。相反,有了资金支持和订单支持, “背靠大树好乘凉”,落地配公司被收购后会将会发展得更快,步子迈得更大。以前有些不敢投入的项目现在也有钱投入了,比如开始采用自动流水线等机械化运作,有望使其运营效能和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不可否认,被收购后的落地配公司,首要任务就是优先做好其上级公司的配送服务,同时也会失去一些投资方竞争对手的业务量,因此在市场结构上无疑会发生变化。对此张文辉预计,落地配公司未来将出现两级分化:一种是满足投资方布局全国网络的诉求,按其全国快递公司的布局进行改造;另一种只是为了单纯满足自身的配送需求,变化相对较小。
许文伟则认为,落地配未来的发展方向很可能是继续往下沉。他解释说,“在市内的区域范围内,面向商超和消费者,形成多点对多点交叉的网状配送业务。”这一模式将改变传统的一点对多点的环状服务,从而形成新的覆盖一定商圈或社区的网状服务。这一转型方向源于购物模式的转变,比如,一个办公室里多人下单,在社区周边的不同餐厅订餐,最后可能是由1名或2名快递员取餐和派餐。 “未来这种多点采购的购物模式将会盛行,正如现在已经出现的类似于爱鲜蜂等‘一小时送达’的社区生意模式。”许文伟告诉记者“未来配合这类购物模式转型的配送服需求也会很大,‘美团’和‘饿了吗’都号称日单量达到500万元,即使里面有刷单的,再加上百度外卖和淘点点的单量,目前光是这四家的单量,每天至少都不会少于1000万元。”在他看来,落地配的成长基因决定了其最容易配合这种购物模式的转型,具体而言,这种配送服务要求将更加精细化,配送效率更高,垫资代购或代收货款等。
一位物流行业内的知名专家表示,他仍然看好落地配企业的转型,“未来电商的发展将围绕020领域展开,仓配一体化将是020企业的刚需,如果落地配企业能积极转型,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未来不排除出现黑马的可能。”许文伟则补充说,也有少数主要服务于电视购物的落地配公司,比如他所在的长发物流,目前经营情况则比较稳定,并未受到电商行业激烈混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