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新闻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网事新闻提升报纸传播的思考

  • 投稿周习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811次
  • 评分4
  • 93
  • 0

尹安学

新媒体对纸媒的冲击正日益严重,各类新媒体的兴起,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人们获取信息、阅读新闻的方式与习惯正发生巨变,这种转变直接导致报纸发行量、阅读率大幅下降,即使是报纸多年忠实拥趸也面临分流、失散。笔者认为,相对于高投入、低产出、至今没有找到合适盈利模式的纸媒新媒体之路来讲,纸媒应该注重网事新闻,这是提高报纸传播的便捷之路。

一、困境:缺乏互联网基因,纸媒新媒体之路艰难

当前,纸媒在推进报网融合中有三大难题待解:

1.阅读习惯的改变难以逆转。

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传统阅读状况不容乐观,仅有图书阅读率同比增加了1.6个百分点,而报纸和期刊阅读率均有下降。而数字化阅读呈现明显增长势头。2011年,网络在线阅读人数比2010年增加了11.1%,人均每天上网时长为47.53分钟,比2010年的42.73分钟增加了4.8分钟。调查还发现,有27.6%的被调查者用手机阅读,比2010年增加4.6个百分点。目前,国人每天手机阅读时长13.53分钟,比2010年增加3.21分钟。

纸媒读者的流失,不仅表现纸媒发行量的逐年下滑。而且表现在阅读量、传阅率的持续下降。虽然纸媒是各大商业新闻网站最主要的内容提供者,纸媒每天提供了大量原创新闻,但网友更愿意通过网站而不是纸媒获取新闻信息。从目前情势来看。这种趋势难以改变。

2.纸媒内容生产特别是标题制作不易传播。

由于各种原因,近年来一些报纸不注意新闻标题制作,或者将重要新闻隐藏在稿件里面,而不是用大标题呈现,让很多新闻不适合在注重标题质量的互联网传播。

比如,网上一度传出,2012年8月29日晚,在合肥飞往广州的南航C23874航班上,一空姐遭遇一位官员殴打、辱骂,后来媒体跟踪报道,打人者为广州越秀区委常委、区武装部政委方大国。尽管此事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但由于主管部门没有进行详细回应,对事件没有进展,网友一直耿耿于怀。2013年1月28日晚,越秀区黄花岗街道举办的“共驻共创共享、幸福花开万家”迎春联欢晚会,到会的记者发现,出席晚会的嘉宾中,“越秀区人民武装部政委”是陈灏,而不是方大国。此条新闻上网后被迅速转载,很多门户网站将它上了首页,重点推荐,而在报纸上,这条新闻被藏在要闻第六版,标题是《陈灏任越秀区人民武装部政委》,全文才237个字。

在人们习惯通过移动媒体、网络获取新闻的今天,通过新媒体渠道展示新闻内容,以争取更多受众。本来是纸媒的不二选择,但由于种种顾虑,纸媒在新闻出品上存在不利于内容传播的因素,这直接影响纸媒内容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3.互联网思维先天不足。

媒体融合需要传统媒体从总编到编辑、记者、广告、发行具有互联网思维,用互联网思维去影响、改造传统媒体,让传统媒体更符合新媒体特质,更加适应新媒体的变化。互联网思维不光是聪明人的点子,它是互联网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和制度等客观变化在一般人思维中打下的烙印。不认同互联网思维的人,主要是不能认知、不能接受上述客观变化,以为这些变化跟从没发生一样。正如工业化最终会改造农民意识一样,信息化最终也会改造工人意识。互联网思维是知本家的思维。

在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要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 何谈容易。从现实实践来看,与腾讯、新浪、搜狐、网易等互联网门户网站相比,传统媒体进行互联网转型,既面临体制、机制障碍,在报社内部也存在行为意识上的差异,对转型不理解、不支持,或者消极抵触,没有或者严重缺乏“互联网思维”,难以用互联网思维重新对报社的运作模式、行为方式进行重新思考与改造。

比如,在互联网企业,一些岗位无需长期在办公室上班,所以像谷歌华南公司等.只按员工总数的600/0提供卡位,员工来办公室上班,随便找卡位就能上班,从不显得拥挤。按照公益三类事业单位管理的报社,面对大量记者长期不用来办公室坐班的现实,能否消减卡位,以腾挪空间,供报社谋求新的用途,为报社赚取更大利益?

二、深度开发:网事新闻的优势亟需深入开发

早在10年前,随着论坛的兴起,《重庆商报》、《信息时报》等率先在报纸开设网事新闻版,随后国内多家都市类报纸纷纷开设类似版面。这类新闻版面,取材完全来自网络,网络成为记者新闻源。记者从海量信息中寻找有价值的内容,想方设法进行求证核实,追查事情真相,将采访过程和结果呈现在报纸上。比如,自称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郭美美在微博炫富,她不停晒自己的奢侈生活,但开始没被人发现,后来经过网友转发,逐渐引人关注。在不断转发中,事件逐步发酵,成为网上热议的焦点话题。在转发、议论中,引起媒体关注,派记者进行调查,通过蛛丝马迹逐步拨云见日,弄清事实真相。

云南李昌奎奸杀一名17岁少女,并杀死她的3岁弟弟,当地法院却只判了一个死缓。受害人家属在各大论坛发帖子,希望引起关注,但最终都“石沉大海”,淹没在浩瀚的网络论坛里。后来,由于很偶然的其他恶性事件,有网友扒出这件事情,媒体记者随机进行深入报道,推动此事成了公共议题,最终李昌奎被判死刑。

这类网络新闻彰显了这样一个现状:一个意见或事件到最终形成公共议题,它不是线性地发展,而是呈螺旋式地运动。当一个意见或事件成为报纸等传统大众媒体的议程之后,它会在网络上广泛地传播。经过无数网友的多次议论或者增减之后,这个议题可能重新进入报纸等传统大众传播媒体的议程并成为全社会的议题。也就是说,经过传统大众传播媒体和网友多个回合的互动之后,已经有了很大改变的议题会成为流行一时的社会公共意见,也即社会舆论。话语权是公民有就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事务发表意见的权利,是一种表达权和参与权的体现,也是公民选举权和参政权等其他政治权利实现的基本前提。在互联网出现之前,社会公共事务的话语权基本上被报纸等传统媒介所掌握,受众只是被动的话语接受者。互联网出现之后,这种情形发生了变化。在网络时代,话语权发生了转移。部分话语权已经由少数记者、编辑或者其它意见领袖转移最广大的普通民众手里,随着公共议题的进一步扩展,话语权甚至可能分散到社会上的任何群体或者个人。

自媒体时代捧红了大量网络草根,也制造了大量热点话题。媒体在网上获得更多新闻资源的同时,将网上的声音呈现在纸上,提升了纸媒贴近性和影响力。更好地表达民声民意。这是报纸吸引网友关注,提升媒体公信力的有效方式。试想,一个频频在网上“发声”的媒体,必然会让网友刮目相看。长期关注网事,会让网友觉得,这张报纸不再“面目可憎”,而是时刻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跟他们一样年轻。

当前,纸媒亟待加强力量,加大力度提升网事新闻的品质:

1.调配更多人力专注网事新闻。

网事新闻来源于网络,很多采访仅靠电话、网络联系即可解决,采访成本很低。报社应配备擅长调查的记者,专职从事网事新闻的采写。

2.网事新闻版面要固定化。

一些报社网事新闻版面不同定,时有时无,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在读者中没有形成阅读依赖。

3,加强标题制作。

站在互联网传播高度,加强纸媒标题制作。比如,广州一家媒体曾报道,广州加强公园等公共场所里的高档会所整治,已被中央纪委调查的广州市委原书记万庆良多次出入的白云山顶峰品云观景餐厅将变身米粉店。独家刊载这则新闻的纸媒,当时将新闻发在要闻第四版最下角,标题为《每日起码卖100碗才能挣回百万年租》。此稿被网络编辑慧眼识珠,将标题改为《广州白云山会所变身米粉店,万庆良曾多次出入》,当天被上千家网站转载,阅读量过亿人次。

(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