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小林
典型有正面典型,也有负面典型。宋代诗人苏舜钦有诗云:“天为移文象,人思奉典型。”诗中所说的典型是我们常说的正面典型,正面典型代表一种人生境界和社会理想,值得学习和效仿,而负面典型则值得引以为鉴,因此人类社会的进步需要正面典型,也需要负面典型。典型产生于群众之中,以典型为镜,是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方法。因此,研究改进典型报道,对于践行群众路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到人人即媒介的时代,传播的主动性和接受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典型报道必须增强内在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才能获得广泛的传播和接受。
一、增强吸引力:处理好发现典型和传播典型的关系
惊天动地的典型不需要去发现,但这样的典型毕竟太少,更多的典型需要到平凡之中去发现它的不平凡。尤其是践行群众路线中的典型,我们不用去刻意追求那种震惊时代的能量,只需要能为我们带来引领或警示的作用就足矣。美国社会学家赫伯特·甘斯曾经指出,美国媒介一直坚持以真实的新闻报道建构着美国的理想,潜移默化地发挥着倾向性的作用。西方的建构性报道,实质上就是我们所说的典型报道,它从社会学习理论中派生出来,认为大众传播能够描述模式化的行为,受众对于媒介内容的接触,为自己提供了一种学习的对象,可以从中学得一系列行为方式,这些行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人们处理反复出现的问题的永久性范例。这就是说,典型吸引人的地方,更多在于确立良好的行为方式和有效地解决出现的问题,而这样的典型需要我们去到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加以发现。为此,武汉广电的各个频道频率分别开设了《寻找身边好人》、《武汉榜样》、《凡人善举》、《武汉再发现》、《道德发现·社区行》、《江城寻梦录》等一批固定栏目,以这些固定栏目为阵地,增强记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发现典型的主动性,推出《“癌症妈妈”和她的特奥冠军女儿》、《花甲孝女:赡养百岁母亲照顾智障兄长》、《最浪漫校长携妻坚守偏远农村中学》等一批典型群像,并形成观众的收看习惯,持之以恒地开展潜移默化的宣传,构建舆论引领的高地,收到很好的效果。
为了彰显媒体的影响力和权威性,我们强调对典型的独家发现、独家报道,但是为了充分发挥典型的社会功用和影响力,又需要让典型得到广泛的传播,从而受到广泛的关注。为此,武汉广电又十分重视通过媒体的联动,形成典型的立体传播,让典型影响到更多的人。
二、增强感染力:处理好塑造典型和解读典型的关系
典型是类的样本,是最接近理想之型的具体之型。也就是说,典型的特点是“与众不同”、“非同一般”,所以典型报道注重的就是选择与众不同的人和事,并对其“非同一般”的特点作突出的报道。解放军报记者江永红曾在评价典型报道《孙铁锤传奇》时深有感触地说:“学雷锋的先进人物多的是,为什么偏写他?因为他性格中有特殊性。好几拨人去写他都失败了,原因就是忽略了他的特殊性,而死往普遍性上靠,结果咋写咋不像,读之味同嚼蜡。从普遍性中找出特殊性,事关稿件成败,不会找特殊性,就不会当记者。”人和社会一直在向着更完美更理想的境界前行。一种新的更完美和一种新的更理想往往会首先体现在一定的人物和一定的事件上,感受到了这些人物和这些事件身上的这种特殊性,把它们选择出来,表现出来,典型就得以在普通大众面前树立起来,大众就有了可以效仿的范式。
西方“文化研究”派代表人物雷蒙·威廉斯说“为了真正令人满意的生活,我们应该想到应实现而尚未实现的社会状况。着手设计并规划新的标准,以将来的标准取代无法适应需求的过往和现行的标准。一旦目标明确,整个社会将向更高的境界迈进。.”典型正是从现状中“设计”出来的一种新的标准,所以典型首先是一种塑造的美学。
塑造典型人物时,我们关注和突出的是人物的非凡之处,是着意要让典型人物在大众看来是一个非凡的人。这样的目的是促使典型与大众区别开来,让典型成为大众学习的榜样,而且其中潜在的逻辑是典型愈非凡就愈有号召力。应该说来,这只是其中可能的一面,还有可能的另一面则是可能让观众觉得典型的确有非凡之处,的确值得敬佩,但就自己而言无论如何做不到,因为典型身上那种非凡的东西是自己不可能具备的。所以典型报道又不能单纯地采用塑造的手法而要更多地采用解读的手法,去解读典型的个性、情感、经历。采用解读的手法就是为了收到典型报道的另一种效果:让观众感觉到典型原来是在平凡当中创造了不平凡,从而增长向榜样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坚信自己只要用心去做,坚持去做,有朝一日也能创造奇迹。
武汉广电生活频道《武汉榜样》栏目中报道的典型陈春香,由于我们的记者走进典型人物的生活中去,用活生生的生活事实和生活过程说话,和人物共悲喜;始终把握观众的心理和眼光,考虑观众的欲知和欲见,和观众同感动,充分呈现出典型抗争命运过程中那惊心动魄的执着,充分解读出典型内心的悲喜和信念,典型有血有肉的“个性”在真实可信、真情可感的纪实性故事中、细节中还原出来。塑造与解读成为典型报道的两面,兼顾了两面,典型便既可敬又可亲。
三、增强说服力:处理好正面典型和负面典型的关系
典型不会只是一个人,一件事;还可以是,一种组织,一种社会,一种文化。此外,典型也不会全是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典型,与社会理想相背离的典型同样比比皆是。但无论是什么,无论是何种情况,它都只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处理好正面典型和负面典型的关系,能够增强典型报道的说服力。
武汉广电的电视问政是践行群众路线的检验平台,一直重视和发挥典型的作用。因为电视问政是以曝光短片引出问题,所以短片中报道的典型常常是工作没有做好的典型,后来开始引入工作做得好的典型,收到了更好的问政效果:都没有履行好承诺,会有一种反正都一样的侥幸心理;而同样的工作,别人做好了,自己没做好,会更觉不安、更感羞愧。譬如武汉是半城山半城水,山水都是美丽武汉的重要依托,都应该得到完好的保护。可是某区原本郁郁葱葱、景色迷人的山体,却成为了不负责任地堆放垃圾和淤泥的场所,苍翠不再,满目污秽,臭气熏天,百姓深受其害;而另一个区,原本因掘土取石,破损严重的山体,却通过精心的修复还建。已变得满山青绿,生机勃勃。不是单纯地宣传好的典型,也不是单纯地宣传坏的典型,而是将好坏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性的宣传,优劣自见,使示范和警示作用,更突出更鲜明。
古语云:“从善如流,嫉恶如仇,宜哉!”我们的典型报道要增强说服力,还要善于解读善者之所以善、恶者之所以恶的根源,做到了这样,乃能使我们的受众明是非、知爱憎、行正道。
(武汉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