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喜剧是戏剧的一种重要类型,它使人发笑,使人们认识丑陋和美好。当电视这一现代社会最普及的大众传媒独领风骚后,喜剧也在电视艺术中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除了电视剧中的喜剧外,以喜剧为看点的电视节目也应运而生。那么,这些电视节目为何让人们发笑,让人们喜欢呢?本文将谈谈戏剧节目中的“笑点”。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喜剧要素 综艺节目 电视语言
喜剧是戏剧的一种重要类型,它使人发笑,使人们认识丑陋和美好。喜剧与电视艺术的结合产生了以喜剧为看点的电视节目。那么,在电视综艺节目中,都有哪些让人发笑的技巧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言语要素
电视综艺节目中的言语是产生“笑点”的基础。当今电视上的语言类节目,不仅有传统的小品与相声,还有“脱口秀”这个新生节目,它们三者借助言语这一媒介,传播着幽默与欢声笑语,传达着善恶与美丑。
1、小品中的言语幽默
喜剧小品作为当今文艺舞台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很多方面具有别的艺术形式所不具有的优势特点。它通过使观众发笑来针砭时弊,讽刺丑陋,弘扬美好,是当今电视综艺节目中最受欢迎的喜剧类型,其幽默具备以下特点:
(1)民间俗语、俚语。艺术来源于生活,所以小品言语艺术的本色就是带有民间气息、乡土气息。在语言的表现上,选用大量富有现实张力的乡音土语和俚语,以增强语言的亲和力。比如在赵本山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中,一对老夫妻排比的自我介绍:“我叫白云”——“我叫黑土”,“ 我七十一”——“ 我七十五”,“ 我属鸡”——“我属虎”,“这是我老公”——“这是我老母”,在介绍人物的同时把人物淳朴可爱的本质也连着带出来了,造就了趣味横生的语言。
(2)言语的变异与夸张。小品的语言是变异的语言,为使其幽默,主要是利用语言系统内语言各要素和言语交际中各种桥段之间的联系性和矛盾性而形成的。比如小品中用普通话模仿外语的例子,如“土豆那里去挖”,“土豆郊区去挖”,“一挖一麻袋”,“一挖一麻袋”(日语);又如英汉的谐趣嫁接,“玛丽基丝”成了“麻辣鸡丝”,“yes”是“爷死”,“三克油”是“谢谢你”,等等,都让人心身愉悦,开怀大笑。
幽默喜剧中的夸张需要注意的是变形,要尽可能地放大其结果,所以往往是不合情理与日常逻辑的,有些词语的组合也是荒诞的。如赵丽蓉的小品《追星族》中,孙女喜欢明星,进城探亲的奶奶疑惑地问“: 我只听说过汉族、苗族,没听说过还有什么‘追星族’”,使人忍俊不禁,乐从心来。
2、相声中的言语幽默
相声作为一门独特的语言形式,其特点是讽刺中带犀利,调侃中带诙谐,幽默中带善意,并有着广博的知识和教化育人的功能,深受观众的喜爱。因为其特殊的表演方式产生了“抖包袱”这种只在相声语言里才能出现的幽默形式,抖完包袱,喜剧效果便出,听众便应声而笑。在这个过程中,相声便就完成了讽刺针砭,弘扬美好的目的。“抖包袱”的技巧因表演者而异,仅以侯宝林的相声为例,他的“抖包袱”技巧就有疑似、夸诞、衬奇、拆字,双关、别解、说反、摹仿、谐喻等等,多达三十一种。在此只介绍其中几种造笑技巧:
①不能多吃,虽然不是毒药,一次吃二斤半也活不了。(夸诞)
②“你属什么的?”“我属狗的!”“去!不让狗进去”“是属狗的,我没带着狗。”“不行啊,忌猪狗牛。”(双关)
③等花车到了门口儿,新娘不下车,待新郎出来,冲汽车三鞠躬,汽车连头儿也没点。(谐喻)
④你这么大才学,文字改革委员会怎么没请您当顾问哪?(说反)
以上种种,都运用非日常逻辑之外的突兀与言语上的冲突,使得“包袱”抖出,形成了笑料。
3、脱口秀节目中的言语幽默
脱口秀是电视节目中的新鲜事物,深受年轻观众喜爱,脱口秀节目中往往以一人之力博观众之笑。以《壹周立波秀》为例,在节目中,主持人周立波运用语义混搭、语义别解、仿拟、比喻、夸张、反话、谐音和逆向推理来制造出“笑点”。比如以下语录:
①去年的世界杯预选赛,和新加坡上半场0:1 落后,看得我花容失色。”(语义混搭);
②专家就是专门说废话的人家,叫专家。我估计这种说话的方式啊,将来很快在我国的神州大地上广为传播,有可能成为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我给它取名为“专废”,就是专家的废话。(仿拟);
③买个菜回来,房子拆掉了。(夸张)④近日,几百万观众走上街头向各电视台抗议,强烈抵制在广告时间插播电视剧。他们称“: 现在大多数电视剧还不如广告好看,我们要想看到一条精彩的广告还要等上四五十分钟。(反话)
⑤我有个邻居小女孩5 岁每天好多作业,爷爷鼓励说:孙女好好学习啊,爷爷以前家里穷上不起学。孙女说:爷爷,家里什么时候可以再穷起来啊。(逆向推理)
总结以上三种电视综艺节目中言语幽默的共性,可以发现很多相同的造笑技巧,如谐音、反语、夸张、俗语、荒诞,体现了在言语的艺术中,优秀的技巧可以互相借鉴,不存在只属于某一种艺术形式的技巧。他们都是对生活的再创造,都是对美的弘扬,对丑的讽刺,对强者的揶揄,对弱者的同情。只要言语的喜剧节目存在,这些技巧就一直存在。
二、动作要素
1、语言类节目中的动作要素
用动作来造笑,会使喜剧效果锦上添花。在语言类节目中,没有哪种节目比小品更擅长这么做了。仍旧以赵本山小品为例,动作化的表演处处可见。如小品《火炬手》中,赵本山模仿打太极的动作,被宋丹丹猜成是打麻将,让全场爆笑。在小品《卖拐》中,本来是正常人的范伟被赵本山“忽悠”成了瘸子,夸张的走路动作正好起了喜剧功效。
奇志大兵的相声也是动作喜剧元素的集中体现者,正是他们改变了传统相声的格局,将传统的相声表演与双簧、滑稽剧、戏剧以及一切可以制造喜剧氛围的表演形式相结合。在双簧戏中,一个坐在前,一个蹲在后,奇志夸张的嘴型就已经能勾起观众的发笑欲,再加上大兵诙谐的话语,把一句台词、一个动作,成功地融合在了一起,观众的捧腹大笑也就不足为奇了。
2、其他综艺节目中的动作要素
随着电视节目种类增加,体育与休闲、娱乐逐渐结合起来,衍生出诸多具有娱乐性、观赏性、趣味性的电视节目,闯关类娱乐节目便是典型代表。这类节目大多是以宣传大型赛事(如奥运会期间,湖南经视推出的《奥运向前冲》节目),促进全民健身,鼓励人们以积极心态面对困难为主题,再加之娱乐化的功效来获得收视率。参与者在节目中为设置的目标而奋勇冲刺,不仅释放了工作烦恼,还能获得物质奖励;作为节目受众的观众则在电视机前看到参与者的滑稽动作,诙谐表情,忍俊不禁,开怀一笑,何乐不为呢?
这类节目并没有言语的幽默,却通过夸张的、不协调的、滑稽的动作来达到让人发笑的效果。
三、其他视听语言要素
1、音乐与音效要素
音乐与音效作为视听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表现力。电视节目中的音乐与音效虽不如在电影电视剧中运用的那么多,但是当它与适当的画面结合之时,便会产生适当的效果,达到声画对位的效果。诙谐的音乐使人心情舒畅,可以调节气氛,烘托娱乐,如久石让的音乐《summer》,是一首轻快活泼的钢琴曲,在综艺节目《天天向上》中的“中华礼仪之美”单元时,就使用了这段音乐,是一次很好的“寓教于乐”的效果实践。又比如《再见警察》本是一首哀伤的音乐,影视剧常用在严肃、悲伤的情节中,但在一些综艺节目里,出现现场比拼的环节,当一方输给另一方时,也会出现这首音乐,这种使用了“反语”修辞的声画对位,不仅没有使开心的现场气氛变得严肃,反而使得场面更加诙谐和搞笑,制造出了不一样的笑点。
音响的效果可以归纳为三点:增强现场感、引起观众预感、增加画面之外的空间范围,而综艺节目中“罐头音效”的运用大多与造笑有关。音效大致有笑声、嘘声、倒喝彩声、掌声、自然声(风声、雷声、乌鸦鸣叫声),对这些音效的熟练运用,可制造出不同的笑点,对节目中的喜剧成分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比如东方卫视的脱口秀节目《7080 脱口秀》,主持人每次出场后进行自恋般地介绍,便伴随以“倒喝彩”的音效,能让观众很快进入节目预设的幽默语境。
2、字幕要素
如今的综艺节目除了运用高水平的交叉剪辑之外,也尝试了一种新的制作手段,那就是运用各种拼贴字幕。在现在电视媒介上,拼贴和复制无疑是最具后现代主义的,综艺节目很好地把握了这一点,“神字幕”越来越成为电视综艺节目中用来传达娱乐信息,烘托诙谐气氛的手段。以《爸爸去哪儿》为例,这个节目的成功绝对离不开后期在电脑上对节目进行“神字幕”的加工。节目大热之后,“风一样的女子”、“森蝶”、“学会了直立行走”(第一期王诗龄和kimi 放羊)、“名侦探天天”(第一期天天顺利认出变装的张亮)这些字幕的出现都笑坏了观众,让电视上本身平淡的画面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综艺节目中的喜剧要素不仅包含戏剧理论中的经典喜剧理论,也带有后现代文化中的重组与拼贴,集传统与后现代为一体,种类多样,丰富多彩。但它们的主旨是一样的,那就是使人发笑——它们有时是变异的,从夸张直至荒诞,但本质上不违背审美愉悦的情理;它们偶尔是讽喻警示的,寓庄于谐,寓教于乐,戏谑有之而不致虐心。因此,它们是娱乐的工具,也是教育的好帮手。正如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所说“: 教育最重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李海英,《赵本山小品语言艺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
②谢旭慧,《论喜剧小品语言的幽默特质》[J]《. 艺术百家》,2004(1)
③王爱民,《侯宝林相声语言艺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④俞敏,《论〈壹周立波秀〉中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D].暨南大学,2012
⑤高晓春,《奇志大兵:相声——中国幽默》[J]《. 人民论坛》,2002(1)
⑥秦海生,《电视体育娱乐闯关节目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13(4)
⑦潘文洲,《电视节目制作现场音响运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⑧《〈爸爸去哪儿〉的奇迹:让字幕组崛起》,http://www.cq.xinhuanet.com/2013-12/30/c_118766475.htm
(作者: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戏剧与影视学2012级研究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