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新闻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觉的自洽性建构

  • 投稿百科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242次
  • 评分4
  • 28
  • 0

【摘 要】多元文化的思潮冲击与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培养是一组相互影响、相互博弈的认识-实践命题。在纷繁复杂的多元文化背景下,一方面,大学生接触多种文化熏陶的不同渠道使得大学生深陷其中的多重选择性在增大,另一方面,大学生相对缺失的主流政治实践素养使其在流行文化的带动下迷失自我。鉴于此,探寻并建构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内在自洽性,已成为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和自觉能力的必然选择。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多元文化 大学生 文化自觉 自洽性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总书记5月份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这样讲道:“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文化自觉,反映出作为文化主体的“人”的一种自我觉醒和自我创造,体现出一种深刻的文化反思、充分的人文关怀,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的思想与精神状态。因此,引领大学生提升文化自觉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这就表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尤其需要在广大青年当中培养众多的,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人才,培育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同时培养他们养成高度自觉的文化意识,将会对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产生深远的意义。

一、大学生文化自觉意识的内在素质结构

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认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旧’,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①。大学生是一个充满活力与朝气的群体,是“文化自觉”实践主体的可靠力量,培育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同时培养他们养成高度自觉的文化意识,有以下三个层面的内在素质涵义。

第一,自觉传承具有“自知之明”的中国传统文化要素。中华文明优秀的历史长河中,闪耀着诸多熠熠生辉的国学因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高尚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品质,等等,不论过去还是现在,这些前人的思想都有其鲜明的民族传统文化特色,这些无疑都是大学生需要自觉继承的优秀传统文化要素,需要自觉坚持和发扬的基本素质品格。

第二,自觉整合具有“他知之明”的多元文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多元的文化价值观不断地在大学生群体中蔓延和侵蚀,如“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文化保守主义”等,这些思想文化因素正强烈地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大学生应立足于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辩证理性的对待其他民族的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导向。

第三,自觉践行具有中国特色的“主流文化”。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这就要求我们大学生这样一个具有较高政治素养的群体依靠自身的文化力量突出自己的特色,走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并以此来主导整个社会主流的思想和行为,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文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原则,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

二、大学生文化自觉意识培育的价值本位困境

全球化的经济浪潮席卷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日益渗透,使得大学生面临的文化选择多样性在不断增强。而现实情况是,他们还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社会阅历简单,极易受到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培育大学生养成正确的文化自觉意识的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庞杂的价值观逻辑错位。

第一,表现在对传统历史文化价值认知的非理性逻辑错位。这里主要是指大学生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和采取何种方式继承的意识,突出地表现为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价值认同感在不断地减弱。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经济在飞速发展,但是我们的文化也达到了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速度吗?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的民族在历史上为人类贡献了多样的丰富文化资源。但反观如今的大学生群体,他们对于外来文化的关注度似乎超越了对本土历史文化的继承和传播,普遍存在着文化底蕴不足和文化历史视野狭窄的突出问题,缺乏对自己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在“个体化”、利益多元化的影响下,扩展了自我异化的频率和领域,对自身文化“认同感”正在逐渐减弱,没有站在世界文明发展史的高度来正确对待本民族传统和主流文化。

第二,表现在对西方文化价值认知的盲目崇拜逻辑错位。这里主要是指大学生对于西方文化所持的态度而言,突出表现为对西方文化的极度推崇,甚至盲目崇拜所谓先进的“西洋文化”。著名学者余英时对这类人群有一个中肯的评价:“浮慕西化而不深知西方文化的底蕴,憎恶传统而不解中国传统为何物”②,我们的国家在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曾经有过效仿西洋的举措,但也本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念。在西方强烈的“消费主义”作为一种话语权力的影响下,这种观念正逐渐在引导、控制和改变着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特别是如今在我们的大学生群体中,随处可见对“好莱坞电影”“日本动漫”趋之若鹜,对“洋快餐”信手拈来,对自身优秀文化却旁观冷漠。

第三,表现在对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大众化逻辑错位。这里主要是指大学生对当代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价值观的漠视和曲解。我国的主流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先进文化,她代表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发展方向,其中包含的贴近群众实际、弘扬社会主旋律的内容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资源。而在目前由消费文化所主导的消费社会里,艺术和审美进入了一个被广泛扩张或泛化的过程,它经由传媒渗透在经济、政治、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形成日常生活的审美泛化与普遍的消费意识形态,现在的年轻群体在西方“消费文化”的影响下,逐渐消解了主流文化的博大精深,崇尚非主流,标榜个性。

三、大学生文化自觉内在自洽性的体认和建构

文化自觉内在自洽的过程,是一个艰巨的过程,所谓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文化自觉这个理论提出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全球一体化不断发展的需要,也正是人们处理与异域文明相接触时所应具有的正确态度,既要有宽容的态度和对他人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同时要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懂得如何继承和反思。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围绕“如何培育人的文化自觉意识”这一论题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并一致认为,在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层次的转型期之后,面对社会以及人们观念的巨大调整和变革,迫切需要对传统的价值观念做出新的判断,对外来的价值观有正确的认识,对文化自觉做出正确的体认和研判。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内在自洽性来源于对大学生文化自觉内在素质要素进行合理的规制和深入的践行。

首先,要清晰地建构对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认同的知识进路,引导大学生培育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在中华文化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长河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精神,正确了解并认识我国传统优秀文化,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创新性地开展“大学生经典阅读计划”,通过引领学生多读书,并开展读书修身活动,以广博的知识结构为基础,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个人兴趣爱好,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并通过阅读经典文本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使文化自觉的意识内化为大学生的内在自觉。

第二,要正确地培育大学生对政治实践的认同素养,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信任感和责任感。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导向,激发内在的精神力量,巩固理想和信念,不断增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自觉地将多元文化取向融入到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发展方向上来。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必然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孜孜不倦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衡量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文化自觉培养方面的主阵地和主渠道的作用,积极拓宽大学生的文化生活实践空间,结合大学生的主流思想和行为特点,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更深层次地深化学生的文化反思力。同时要充分挖掘相关学科专业的文化要素,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课堂、进教材、更要进学生头脑。

第三,要积极地确认大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认同需要,引导大学生构建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实现的路径。要充分利用学校平台,以专家教授的经典文化传授为平台,形成专题报告、专家与学生互动的交流机制,同时重视校园媒体对学生的积极引领作用,借助网络新媒体的力量创办“大学文化大家谈”的教育类网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传播积极的文化观念,促进大学生文化自信意识的内在性生成与培育。在教育部门、社会、学校等组织机构的合理协调下,引领校园文化回到自我教育与自觉认同的体察路径,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的创造能力,真正让大学生成为自觉、自知意义上的自我思想道德完善的文化自觉价值主体。

【基金项目: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觉意识的培育和养成——大学文化传承创新与育人研究》,项目编号SZYB13009】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费孝通:《费孝通论文化自觉》[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37

②余英时:《钱穆与中国文化》[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255-256

(作者:高扬,陕西师范大学理工科基础教学部助教,硕士研究生;罗永辉,女,陕西师范大学党校副校长,博士研究生;王楠,陕西师范大学理工科基础教学部助教,硕士研究生;张丽军,陕西师范大学理工科基础教学部助教,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