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新闻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微电影碎片化传播初探

  • 投稿seij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584次
  • 评分4
  • 84
  • 0

靳凯

【摘要】微电影是web2.0 时代的产物,它的盛行集中体现了信息碎片化传播的特点。一部优秀的微电影,在网络上可以引起很大反响,产生连锁式的传播效果,这与它碎片化的传播方式是密不可分的。而微电影的叙事特质也深受碎片化的后现代主义电影影响,形成了独特的美学特质。本文借助微电影这一传播工具,试从信息传播碎片化这一现象入手,分析微电影碎片化的成因、表现和问题所在,探索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碎片化发展轨迹和未来之路。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微电影 新媒介 碎片化传播

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指适用于移动、短时状态下观看的、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有完整策划和制作体系支持的、展现故事情节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微电影作为特殊的电影形式,最早脱胎于国外的“短片”。而新媒体时代的微电影来自于相机、DV、手机等编写媒介,但真正把它提升到“电影”层次的是专业微电影机构。从个人自拍的随性表达,逐渐上升到电影的层次。《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被认为是中国“微电影”的雏形,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微电影借助网络在中国蓬勃发展,形成了视频行业新趋势。

在信息碎片化、快餐化的今天,受众从单一的受传者到互动的传受方,再到如今的主动传播者,传播理念发生了巨变。因此微电影这种短小精悍的电影形式更符合现代人的收视心理。在海量的信息面前,人们对于传统电影表达的“深刻”没有耐心接受,习惯的是浮光掠影的碎片消息和快餐式的文化消费,微电影便应运而生。微电影的产生是建立在信息碎片化的基础之上,同样微电影的传播体现了碎片化传播的基本特征和表现形式。

一、微电影碎片化传播的表现

1、传播过程碎片化

(1)从传播媒介来看,微电影和电影使用的平台并不一样,微电影以手机为主,电影以院线为主。使用媒介从根本上决定了微电影强大的传播能力,用户可随时随地观看。其次,从信息生产传播形式来讲,微电影门槛很低,对传者基本上没有太多的技术要求,一台DV,很少的投入即可拍摄微电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绪;再次,对于发布内容,用户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可以以文字、视频形式畅所欲言;最后在时间上,该平台保持持续的开放性,参与者随时收发随时更新。

(2)从内容上看,微电影具有相当明显的碎片化的特点。一方面,传播内容本身只有寥寥几分钟。另一方面,内容所涉及题材也具有碎片化特点,拍摄的类型广泛,且公众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微电影交流和讨论,也可以提出议题,这些都是不受限制的。

(3)从受众来看,受众被分散化、割裂化,受众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固定。受众碎片化是在大众市场基础上,由不同分众市场板块不断撞击而形成的。这种碎片化的影响体现在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品牌选择、媒介接触和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展现出的是一个个立体、生动的消费者集合体。

(4)从传播效果看,碎片化的特点使微电影在宣传上投入的成本大幅降低。微电影更多通过门户网站、微博等新媒体发布消息并跟进宣传,除了快捷、及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成本支出。此外,便于分享,互动性强,激起人人参与、分享和评价的热情,形成良好的效果反馈。

2、叙事手法碎片化

(1)微时长、微制作。微电影具有片长短、制作周期短的特点,跟传统电影相比短小精悍。可以说,微制作影响了微电影的题材选择和故事结构,一方面,小成本、短制作使微电影在选题上能够反映社会热点,占据时间优势;另一方面,成本的压缩和篇幅的限制使其形成了碎片化的表达特点,在故事和结构上更为紧凑和细碎。

众所周知, 微电影的核心特征是“微”,它的时长短则30 秒,长则近一小时。小容量决定了“微电影”必须直接切入故事主线,迅速展开矛盾与戏剧冲突,简洁明了地交代故事情节,因此它的故事一定是在能够让观众迅速理解的叙述层面上展开。同时,微电影又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就必须对叙事结构做一些改变,即开端与结局被尽可能的压缩,发展甚至被省略,故事的戏剧冲突更频繁,高潮迭起,富有张力,给观众意犹未尽的感觉,更容易使观众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审美上的快感。

(2)“浅表达”。“微电影”通过网络等新媒体进行快速传播,因此带有网络文化的特质,内容精短,表达浅显,语言简洁。碎片化叙事方式造成微电影表达的主题单一,通俗易懂但缺乏层次。大多数主题涉及观众易于感受的层面,往往迅速抓住了受众的心理需求和心理上的敏感点,但由于缺乏铺垫,主题多半有一种浅表化趋向。

(3)精炼的视听语言。网络化播出载体,便捷式、数字化的编辑方式注定了微电影既根植于电影发展理论,又具自身的网络文化特点。微电影的画面语言多采用中近景别表达,比电影更侧重台词的表意性;且微电影的主题和叙事也不得不靠精练、快节奏的视听语言,营造跌宕的悬念、思考的回味来先声夺人,制造余味,这些元素都形成了微电影的美学特点。电影创作必须对选题内容的可视性、故事性、思考性予以格外重视,那些能够引起关注度的内容使得现实题材的选择成为自觉。

二、微电影碎片化传播衍生的问题

1、诱发“新媒介依赖症”

依托便捷的传播媒介,手机的随时随地性得以使微博和微电影等以其碎片化的传播优势很好的满足受众在现代社会快节奏下表达与沟通的需求。同样,也正是这个特点,诱发了用户的新媒介依赖。新媒介依赖症通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沉湎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价值和行为选择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等。

2、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

尽管微电影的影响快速扩大,但其商业模式至今未尽清晰。很多投资方只是借其扩大名声和流量,并不指望它立刻成为赚钱的工具。免费观看是首要规则,但也不是全无产出。越来越多的大品牌考虑定制微电影,但如何既满足商家之需,又不至于沦为广告片,至今没有成熟的规则可循。现在的微电影篇幅短,制作水平不高,投资金额不大,但如果微电影真的成为一门产业,其制作水准和投资额度必然提升,那就必得找到清晰的商业模式。

3、“浅表达”倾向对艺术本体的消解前文中提到,微电影的“微时长放

映”是其传播优势,同时也是作品叙事的障碍,微时长决定了其内容的“浅表达”,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故事的叙述并达到触动人心的效果,是每个微电影创作者都要考虑的基本问题。从传播上讲,内容和创意本身才是传播的核心,一部优秀的微电影一定要作用于人们的心灵,有对现实的批判,有对生活的感悟,有对人性的叩问等,只有这样才能将传播效果最大化。

三、微电影在“碎片化”语境下的发展之路

碎片化语境下的微电影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从传播手段到营销模式都不同于传统电影,具有独特的优势。从打破传统媒介垄断,构建自媒体新格局,到创新营销模式,再到增强受众的信息分享和互动,从形式到内容都进行了创新,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同时,微电影的发展面临一些瓶颈。

目前,微电影是集电影、新媒体、广告商为一体的商业合作模式,这种商业模式过于单一。虽然利于网络平台投放与推广,不需要昂贵的费用,但我国对微电影的监管机制还未健全,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化、规模化的审查机制,网络平台作为一个开放的空间,在利用网络技术以及资源获得网络传播权利的同时,也意味着这一权利的部分失控,网络环境对微电影进行版权保护的可能性很小,版权得不到充分保护,就意味着将微电影投放到传播平台,从传播渠道盈利的可能性很小。如何打开微电影的盈利之门,是众多制作者苦苦思索的问题。

所以未来微电影的发展,主要围绕着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展开。通过寻找合作伙伴,把产品或品牌信息融入微电影当中或为广告商量身定制微电影。但这种全新的植入方式获取利润并非无限制的,需要在制作中把握广告植入的度,植入不足或过多都会影响微电影的质量。微电影的合作还可以延伸到文学、游戏、音乐等多个领域,更大面积地激活行业资源,但如果不改变原本依靠点击率、广告投入为主要盈利途径的单一商业模式,微电影的前途堪忧。在未来的发展中,微电影的商业价值与营销模式都有待进一步挖掘,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强大的聚合平台,以微电影为线索把众多网络资源整合成一条全新的微电影产业链,发展线上线下衍生品,线上影视资源与线下营销活动相协调,改变单一层次的媒体生产。还可以实现“台网联动”,将微电影从线上反向输入到电视与影院,实现利润与传播效果的进一步延伸。总之,微电影营销要走上产业化之路,实现规模盈利,使获利方式更加多元化。

微电影象征着微视听的文化消费形式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开始日渐成为重要的信息载体。它的盈利模式与规范发展是其长期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探索,未来之路将会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结语

微电影打破了传统电影创作中草根与精英的界限,扩大了普通民众的参与程度,作为展示大众生活和梦想的舞台,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发掘人才的渠道,也对传统电影带来了一定的市场冲击。在碎片化的语境下,新媒体走上“微字号”道路,无疑为微电影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 董军华,《浅析微电影的分类》[J].《电影评介》,2012(13)

②孟志军,《微电影的传播学解析》[J].《新闻界》,2011(8)

③权亚楠,《微电影的艺术特点及其传播机制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8)

④彭兰,《碎片化社会背景下的碎片化传播及其价值实现》[J].《今传媒》,2011(10)

⑤郭倩,《微电影的传播解读及发展方向浅析》[J].《前沿》,2012(11):178-180

⑥董广,《微电影叙事策略新探》[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作者单位:安徽省广播电视台)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