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数学论文范文,中学数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充分预设,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 投稿艺名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958次
  • 评分4
  • 42
  • 0

文/孙留平

【摘 要】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前教师必做的功课,它是教学的预设与准备。教师在深度解读教材、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指向创造性的学习等方面要进行充分预设,只有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把握课堂,使教学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预设;教学设计;解读教材;认知起点;创造性的学习;自主发展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设计是教学的预设与准备,不仅要选定合适的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更要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还要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设置适度的巩固练习,等等。

一、深度解读教材是教学设计的前提

“教(学)什么”,是教学设计的“原材料”。选定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前提,一方面要读懂读透教材,熟悉教学内容,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另一方面要领会编排意图,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和发展脉络。每一个知识点既相对独立,各具独特的价值,同时又处于纵横相连的知识体系中,是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支点。

例如,三年级(下册)的“认识分数”,是在三年级(上册)认识“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基础上教学的。重点是认识“把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这个整体里的一份或几份”。难点是认识“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思维上的一次飞跃。同时,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又为在五年级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就要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学生充分感知“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所表示的意义。这样瞻前顾后地解读教材,能使教学设计更富系统性与结构性,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长效发展。

二、把准学生的认知起点是教学设计的依据

“怎么学”,是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学习是学生的经验体系在一定环境中由内而外的“生长”,必须以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实现知识的建构,促使学生经历一个由“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螺旋上升的认知结构重组的过程。因此,教学设计时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知识发生、发展的逻辑次序(逻辑起点),二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现实起点)。

例如,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直接的知识经验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教学时,一方面要激活学生这些已有的经验,在学生的认知起点处激起思维冲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能像长方形那样用‘邻边×邻边’吗,为什么?”这个问题帮助学生初步建构了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也是激起学生思考的关键。不同的学生对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学生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像长方形面积计算那样,把一组邻边相乘”,有的学生则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要用‘底×高’来计算”。学生充满困惑的见解,骤然打破了教学的平衡状态,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愿望。学生在动手操作、分析比较中不断建构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不断完善认知结构。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可以使教学设计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帮助学生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

三、指向创造性的学习是教学设计的关键

“怎样学得更好更优”,指向课堂教学的发展性目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引下,经过数学思考习得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发展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因此,课堂中要让学生自主决定、自主选择、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反思。

教学设计时,还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丰富学习资源。选择既符合教学内容又贴近学生实际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能自主选择需要的资源,充分地感知体会,形成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建构系统性的认知结构。选择恰当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思维特点,巧妙预设独立思考、探究合作等不同的方法,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选用恰当的方法参与探索与思考。设置适度练习。安排适度适量的练习,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基础题、提高题、创新题,教师利用练习及时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也能不断完善调整教学的过程。另外,还要关注教学具准备、各环节的时间安排等诸多因素,力求体现少教多学,让学生自主参与思考、讨论、建构、完善。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之前的预设,是从教师的角度预计课堂教学的进展及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可能与真实的课堂场景完全一致。因此,在设计时应从多个角度预设学生的可能想法,才能游刃有余地把握课堂,使教学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