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英语论文范文,小学英语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析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在小学英语教育的使用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9-12-15
  • 阅读量243次
  • 评分0
  • 0
  • 0

  现今国际化的发展,英语的使用在国内更加广泛,小学英语学习是英语入门至关重要的一步,本文根据语言能力描述中的年龄因素,主要对语言能力量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进行了探究.


  摘要:应用二语习得领域中的年龄因素理论,调查了语言能力描述语中的年龄指向成分(即年龄因素)以及该成分对CSE在小学英语教育中使用的影响。研究结果初步生成了语言能力描述语中的年龄因素列表,并发现描述语中的年龄因素不仅源于儿童、成人间的人群特征差异,也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年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使用者理解描述语所要求的语言难度。


  关键词: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语言能力描述语;年龄因素;小学英语教育


  作者:王隽1,高淼2 (1.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闵行200240;2.中央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海淀100081)


  一、背景


  语言能力量表是当代流行的对语言能力提供系统性描述的方法。《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简称《欧框》)是当下影响最为深远的语言能力量表之一。[1]作为欧盟语言教育、评测的共同参考基础,《欧框》颁布以来被不断推广、实践,其影响力已扩展至欧洲以外的多个国家和地区。[2]我国现存的各类考试、评估项目缺乏一致性,近年来对制定全国统一的中国语言能力量表的呼吁日渐高涨。[3]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China’sStandardsofEnglish,CSE)建设项目应运而生,该项目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是当代中国“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4][5]


  CSE是一个全国通用的纲领性标准,同《欧框》一样没有设定使用者年龄限定,量表中的语言能力描述旨在适用于多个年龄段的英语学习者。但根据Jin,Wu,Alderson和Song观点,CSE与《欧框》的区别在于使用者人群的不同。[4]《欧框》主要适用于成人,而英语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将在CSE使用者群体中占据很大比重。因此,与《欧框》相比,年龄因素对CSE的影响相对较高,突出了对CSE在小学英语教育中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的重要性。


  Hasselgreen和Caudwell基于儿童语言习得理论对《欧框》在儿童语言学习者群体间的适用性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B2及以上级别中描述语存在不符合13岁以下儿童认知、社交、母语和读写能力特点的成分,说明了语言能力描述语存在一定的年龄指向性。[6]本研究参考该方法,以CSE口语量表为例,对语言能力描述语中年龄因素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并基于调查结果浅探CSE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适用情况。


  二、文献综述


  (一)语言能力量表


  语言能力量表是对语言使用者运用某种语言能力的一系列描述。[7]其核心构成要素为参数体系、分级系统和描述语。首先,参数体系是量表目标语言能力构念的直接体现,包含该构念的主要特征和维度,是量表的整体架构,也是描述语的分类依据。以交际语言能力理论为基础的量表主要描述的是语言学习者完成交际任务时所运用的语言能力表现(或行为)。CSE的理论基础为Bachman和Palmer的交际语言能力模型,其参数体系设计结合我国的英语教育特点,包括听、说、读、写等多个语言技能或知识。[8][9]其中口语量表设有三级参数,共17项分类。[10]其次,量表以语言能力连续体(continuum)为基础,包含一套判定语言水平的评分系统。该分级系统的确立是对描述语库中的描述语进行量表化的过程。在CSE前期的描述语收集、建库阶段,专家根据经验、现有的课程标准等将CSE初分为初、中、高三等共九个级别的英语能力水平。该级别划分会根据随后的实证调查来验证并确立。[11]最后,描述语是量表的主体,CSE所使用的是“能做”描述语(can-dodescriptor),运用“能做”语义模式,为作为语言教学与测试内容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和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在完成语言任务时的典型能力特征进行描述。“能做”描述语的撰写既基于语言能力理论,又结合实际生活中的语言运用,使描述语不仅包含真实生活中的语言运用行为,还包括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完成语言任务时所运用到的语言能力的多方面描述。[12]国内外很多量表都采用“能做”描述语,《欧框》是其中典范。


  作为通用的语言能力量表,《欧框》具有使用目的多样化、使用场景灵活、可被进一步延展和精炼、易于使用和非教条性这几个特点。[1]这些特点都为通用的语言能力量表提供了参考范式,但同时也突出了此类通用的量表在情景化使用方面的问题。如Fulcher指出,《欧框》虽作为“框架”(framework),但同时附带了“(理论)模型”(model)的特点。[13]“模型”基于理论,没有指定特定情景,故使用场景灵活;而“框架”需要有一定的情景针对性。Weir也指出,《欧框》描述语中情景化程度模糊、缺乏足够的情景变量(如适用人群、任务要求等),导致使用者在实际教学、测试中不清楚如何将其合理化应用,对量表的语境效度具有负面影响。[14]


  (二)年龄因素


  自从神经心理学家Penfield和Roberts提出年龄对语言学习存在影响以来,年龄因素研究一直极富争议。[15]争议围绕年龄因素对语言习得的影响(如学习速度、最终成就),以及造成该影响的原因。[16][17]几乎任何一个心理学家或语言学家都或多或少认同儿童在语言习得上优于成人,但对造成该现象的原因至今尚无普遍接受的解释。[18]Ellis将多年来较主流的解释根据理论核心分为六大类:感知敏感度因素、神经科学因素、认知因素、情感-动机因素、输入因素。[19]以上六大类反应出在二语习得领域中对年龄因素影响源头的搜寻主要集中于儿童、成人群体间的内在生理差异,如感知敏感度、神经系统、大脑信息储存等,甚至输入因素也实为内在语言处理机制,外部环境因素不被视为产生儿童、成人语言习得差异的主因。


  本研究所要调查的是语言能力描述语中具有明显年龄指向的成分,具体操作为判断描述语中是否存在明显符合/不符合儿童或成人群体特征的成分。例如,“能学唱英语儿童歌曲和歌谣15首左右”(《义务教育英语课标》[20])中的语言行为(即“唱儿歌”)很大程度上不符合成人行为特征,是“儿童群体适用性较强”的描述语,“唱儿歌”即为描述语中的年龄指向成分。根据这个定义,上述Ellis所归纳的六类年龄因素对本研究不一定都适用,如相关度较低的感知敏感度、神经科学和语言储存区域因素。由此,本研究中对年龄因素的分类同时参考McKay基于测试角度归纳出的儿童与成人之间的显著差异——成长、读写技能和脆弱性。[21]首先,“成长”是指相对成人而言儿童在“认知能力”“情感能力”“社交技能”和“体能”上依旧处于成长阶段。将这些方面应用于判别年龄因素时,主要看描述语中的语言任务是否对认知能力要求过高、是否包含不符合儿童成长特点的社交技能和情感能力。“体能”指保持平衡、跑、跳等综合体能和裁剪、使用工具等精细体能。将该特点运用于对年龄因素的判断上,主要看描述语中的任务对手眼协调能力的要求是否过高。其次,“读写技能”强调成人有一定的母语读写技能基础,而儿童则是同步进行母语和目标语的读写技能学习。最后,“脆弱性”是指儿童对于负面情感的处理能力远不及成人,该特点同上述“情感能力”一致。


  综上Ellis和McKay的归纳,本研究中的年龄因素分类为:“认知能力”“社交技能”“情感能力”(包含情感能力、情感-动机因素和脆弱性)“体能”和“母语影响”(包含输入因素、读写技能)。以上分类标准也同为年龄指向成分的判断依据。本研究旨在回答以下问题:(1)语言能力描述语中的哪些成分具有明显的年龄指向?教师在判断该年龄指向时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年龄因素是否会影响使用者理解描述语所指代的语言能力难度?如果有,影响的程度如何?


  三、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探索式混合研究方法。[22]第一阶段研究旨在识别语言能力描述语中年龄指向成分,包括两次教师工作坊(南北地区各一次)。共10名经验丰富的小学英语教师参与,其中3名来自小学一年级到小学三年级,7名来自小学三年级到小学六年级,所教学生年龄为6到11岁。正式研究之前邀请了另外2名教师进行了工作坊试测。试测、修改后的工作坊包括三个步骤:简短培训、问卷填写和集体讨论。工作坊问卷所用描述语主要来自CSE口语量表(修订稿),同时还有来自《欧框》《加拿大语言标准》(CanadianLanguageBenchmarks,CLB[23])和《培生英语学习目标》(TheGlobalScaleofEnglishLearningObjectivesforYoung/AdultLearners,GSE儿童/成人版)。[24]以上量表的筛选依据为:(1)知名度较高;(2)具有较明确的使用者年龄限定(如CLB针对成人);(3)同《欧框》有级别上的链接。工作坊问卷中包括从以上量表中筛选出的50条口语能力描述语,筛选标准为:(1)以儿童“认知能力”“社交技能”等特征为据,初步筛选具有较明显年龄指向的描述语;(2)根据官方链接选择难度等同于《欧框》A级。工作坊教师需要在阅读每一条描述语之后,评判该条描述语最适用于以下哪个年龄段的英语学习者:“6-11岁”(儿童),“12-18岁”(青少年),“18岁以上”(成人)和“不确定”。


  研究第二阶段的定量数据来自CSE建设中的描述语分级验证问卷调查。自2016年6月起,教育部考试中心运用网络平台,邀请了来自全国28个省、市和自治区不同年级的近3万英语教师、近13万英语学习者为描述语提供定级数据,参试者均为CSE核心利益相关群体,他们在阅读每一条描述语后需对其所指代的语言能力难度进行评判。[11][25]问卷数据由CSE数据分析团队处理,主要运用Rasch模型为每条描述语计算出一个难度logit值。Rasch模型发展于项目反应理论,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教育考试领域。Rasch模型可将问卷原始数据转化为等距且线性的量化数值,在参数统计分析中使用Rasch处理后的等距数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可信度。[26]


  四、研究结果


  (一)工作坊问卷


  分析时,选项“6-11岁”(儿童),“12-18岁”(青少年),“18岁以上”(成人)和“不确定”被分别分配1、2、3和0分。描述统计发现,均值大于等于2的描述语(即大部分教师选择“12-18岁”或“18岁以上”)共10条(见表1);均值为1-1.4[注]的(即大部分教师选择“6-11岁”)共27条(因篇幅原因不逐一展示,表2为代表示例)。


  表1儿童群体适用性较弱的口语能力描述语


  width=709,height=393,dpi=110


  从表1所列描述语的内容上看,儿童群体适用性较弱的描述语通常包含:不符合儿童行为特点的日常语言活动、主动且有效地使用交际策略解决交际问题或保证交际通畅、合理运用社交能力或社会文化知识使表达得体等内容。在以上内容中,儿童指向程度较低主要是因为不符合儿童的“认知能力”“社交技能”和“情感能力”特点。此外,特定环境中的社会文化习惯也可能影响年龄指向,如电话订餐是否符合儿童的行为特点依社会文化情况而异。


  均值为1-1.4的描述语(即儿童群体适用性较强)共27条,其中GSE儿童版5条,CSE12条,CEFR3条,CLB7条。如表2所示,描述语中较为明显的儿童指向成分包括:(1)儿童化表述,如“小故事”“小动物”等;(2)课堂语言活动特征,如“教师辅助”“角色扮演”等;(3)交际策略中的语码转换和非言语策略,通常用于处理因能力局限所带来的交际中断;(4)降低难度要求的限定,包括降低语言产出的复杂度和提高任务的熟悉度等。需指出的是,上诉7条来自CLB的描述语均包含“简单的”“日常的”等降低难度的限定。如果描述语包含降低难度要求的限定,同时又不包含成人指向程度高的成分,那么,此类描述语的年龄适用性很强,既可适用于成人又可适用于儿童。


  表2儿童群体适用性较强的口语能力描述语示例


  width=709,height=252,dpi=110


  (二)工作坊集体讨论


  工作坊集体讨论为半结构式集体访谈,旨在收集教师在判断描述语年龄适用性时的主要依据。本研究对总长约60分钟的集体访谈录音进行了文字转写,运用内容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编码、归类。结果发现,教师在判断描述语是否适用于儿童时的主要依据为:(1)描述语中的语言产出要求是否“简单”“简短”;(2)描述语中的语言行为是否是“日常的”“普遍的”“熟悉的”;(3)描述语中的语言知识点是否涵盖在教学大纲中。由此可知,小学教师们的年龄指向判断依据为:(1)描述语中的难度限定;(2)与教学大纲的匹配程度。


  (三)独立样本t检验


  针对第二个研究问题,本研究基于工作坊数据分析,邀请工作坊的2位教师为CSE中A1-2级别的共83条口语描述语进行分类,其中22条被归为“儿童群体适用性较弱”(组1),61条被归为“儿童群体适用性较强”(组2)。随后将该分组结果和各描述语在分级验证调查中所得的难度logit值带入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3。


  表3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width=674,height=90,dpi=110


  ①CSE口语A1-2级别83条描述语中有3条描述语在计算难度值时被定为模型不拟合(modelunfit),故没有logit值。


  *Note效应量评判标准0.2为低,0.5为中,0.8为高(Cohen1988)。


  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间存在较显著的差异,效应量为中等偏高。从两组均值对比可知,同一级别中“儿童适用性较弱”的描述语在教师们看来要难于“儿童适用性较强”的描述语。由此可初步推断,使用者在理解CSE描述语所指代的语言能力难度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年龄因素的影响。


  五、讨论和结语


  本研究共有三个发现。第一,描述语中儿童指向程度较低的成分包括:(1)不符合儿童行为习惯的日常语言活动;(2)主动且有效地使用交际策略以解决交际问题或保证交际通畅;(3)合理运用社交能力、社会文化知识使表达得体。儿童指向程度较高的成分包括:(1)儿童化表述;(2)课堂语言活动特征;(3)交际策略中的语码转换、非言语策略;(4)降低难度要求的限定。可初步判断该描述语存在一定使用年龄限制。第二,小学教师在判断描述语年龄指向时的主要依据为描述语中的难度限定和与教学大纲的匹配程度。可知教师对语言能力描述语中的年龄因素的理解主要基于:(1)年龄因素影响下儿童群体的弱势表征;(2)熟悉的纲领性文件。综上两个研究发现可知,语言能力描述语中的年龄指向成分主要同“认知能力”“社交技能”“情感能力”和“母语影响”这几个儿童人群特征相关,但同时也受到环境因素影响,如社会文化因素、教育因素等,这同二语习得领域年龄因素研究中主要关注内在生理因素的研究范式有所区别。“体能”几乎没有反映在以上年龄指向成分中,可知该因素对描述语的年龄指向影响不大。第三,定量研究发现,使用者在理解描述语所代表的语言难度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年龄因素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使用者们普遍认为儿童群体适用性较弱的描述语要难于儿童群体适用性强的描述语。


  儿童语言学习者群体的特殊性凸显了CSE在小学英语教育中高效情景化使用的重要性。以《欧框》为例,North、Hasselgreen等学者建议,《欧框》为通用的语言能力标准,其描述语不应被刻板地直接应用于儿童语言教育场景中,而应通过拆分、简化、举例等方式,在保证核心内容不变的情况下,使描述语更情景化。[27][28]本研究对CSE在小学英语教育领域推广提出以下建议:对可能存在年龄指向成分的描述语,重点关注教师是如何解读、使用描述语,以降低潜在的理解偏差或误用;研究结果发现教学大纲已是教师们非常熟悉的纲领性文件,将CSE与现有教学大纲结合起来可促进CSE的有效使用;在推广CSE的同时为一线教师提供指导,如开展培训、发放教师手册等,提供有关如何合理改造、高效使用描述语的便利。此外,本研究发现年龄因素对使用者理解描述语难度有一定的影响。至于调查CSE的使用情况,可关注不同年龄使用者群体间是否存在理解上的断层,低阶描述语在成人群体间的使用情况,高阶描述语在儿童群体间的使用情况等,也可将年龄段进一步细分,如儿童、青少年、成人等。


  同时,本研究也从深层次上反映出语言能力构念定义中情景变量和语言能力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是交际语言能力观所与生俱来的,当语言任务、语言使用情景因素融入语言能力构念定义中时,无疑将引发围绕融入多少情景因素、融入什么情景因素、如何融入等问题的争论。Bachman从历史发展角度对这个矛盾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将语言能力和情景因素在构念定义中的关系视为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29](p41-72)在语言测试领域中,当下语言教育的低龄化趋势使年龄因素的重要性日益明显,但年龄因素作为情景因素之一在语言能力构念中的定义依旧不明晰。如何恰当且有效地将年龄因素融入语言能力构念定义,为测试工具的开发、使用提供实用的指导是未来研究方向之一。


  本研究的主要不足之处在于年龄因素的定义和分类主要借鉴于二语习得领域,并非来自语言能力描述语研究,缺乏一定的针对性。Bachman和Cohen指出二语习得、语言测试领域共通性很大,两者可以相互启发、共同发展。[30]半个世纪的理论争论和迥异的研究结果使当代二语习得领域中年龄因素研究进入瓶颈期,Ellis和DeKeyser认为主因之一在于因研究工具参差不齐而造成大量无法对比、整合的实证研究结果。[18][19]语言测试领域旨在开发高效度的测评工具,将语言测试工具用于二语习得研究数据收集,或许可以缓解研究结果无法对比、整合的问题,为年龄因素研究寻求突破。


  参考文献


  [1]CouncilofEurope.CommonEuropeanFrameworkofReferenceforLanguages:Learning,TeachingandAssessment[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1.


  [2]邹申,张文星,孔菊芳.《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在中国:研究现状与应用展望[J].中国外语,2015,(3).


  [3]方绪军,杨惠中,朱正才.制定全国统一的语言能力等级量表的原则与方法[J].现代汉语,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