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企业管理论文范文,企业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加强会计监督

  • 投稿杜行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1051次
  • 评分4
  • 24
  • 0

张 宁

(中国铁路专运中心,北京 100045)

摘 要: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使得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在方法体系和实际内容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笔者在分析了转企改制对改制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具体影响基础上,对事业单位如何应对财务管理活动新变化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财务;会计监督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0-0119-02

收稿日期:2015-03-12

作者简介:张宁(1969-),女,汉族,河北保定人,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与内部控制。

在当前政府继续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政策背景下,政府的政策文件明确指出对事业单位的改革应当遵循“事企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对于主要任务不是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而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应逐步改制为自负盈亏、自收自支的企业。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对于政府转变其职能,明晰各事业单位的功能定位,具有重大的作用。对于改制前就是以经营活动为主业的事业单位,将它们推向市场,直接改制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它们将以改制时拥有的资金、资源为基础,通过自身努力来发展自己。

对于转企改制的事业单位,由于改制前后采用的会计及财务管理制度均有着较大的差别,财务核算体系及核算内容都有着比较大的变化。

一、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对会计活动的影响

(一)对会计核算体系的影响

1.改制后的会计核算基础发生变化。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及会计核算的方法是收付实现制,而企业所采用的会计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因而,在向企业转变的过程中,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首先要变化的就是会计核算的基础。转制为企业后对于经济事项的核算就不能只是在收到或支出资金时才进行确认和计量,而是必须在财务活动发生时就进行确认和计量,而无论是否有资金的流入或流出。

2.会计核算科目存在不同。事业单位和企业遵循不同的会计制度,其中对于会计科目也有着不尽相同的规定,这些不同主要是由会计核算要素的差异所造成的。会计核算科目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利润类科目及结转、结余类科目,同时在资产、收入、负债等科目上也有着一定的差异。

3.会计计量属性的变化。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于各项资产的计量是以实际获取时的支出成本计价。我们能够看出,事业单位的会计计量方法实际上只有历史成本这一种。而对于企业会计制度而言,除历史成本外,对于能够以重置价格获得的资产可以用重置成本计价,对于需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的资产可以用现值计价。相比于事业单位而言,企业在会计计量方法的选择方面多了许多,处理的方式也更为灵活。

4.成本核算方法的不同。事业单位在成本管理方面使用的是完全成本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对于取得资产的支出往往是在支出款项时全额进行计量,在实际的财务核算中实际上缺乏成本核算这一个环节,因而也就难以对生产、销售及成本进行准确的计算,产生的费用也无法以合理的方式分摊至各项业务活动,导致了无法很好地控制支出和反映单位的实际收益。在转企改制后,转制后企业需要改变原有的成本核算方式,准确核算发生的期间费用及各项成本的分摊比例,以便进行成本考核,同时明确各部门的责任。

5.财务报表列报的不同。同企业会计制度相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于财务报表的列报规定要少很多。转企后企业还要多提供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并且还要对很多相关的信息和资料进行列报。而从财务报告提供的内容及目标来看,企业的财务报告除反映在某特定日期的财务情况外,还需要对特定期间的经营效果及现金状况进行反映。

(二)对会计核算内容的影响

1.对收入核算的影响。事业单位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其自身业务及附属活动所获取的非偿还性资金,其中有财务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等各种类型的收入。对于转企的事业单位,在转企过程中要逐步摆脱对政府财政投入的依赖,依靠事业单位期间积累的资产,辅以改制资金的支持,逐步转制为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在转企改制后,事业单位的收入核算内容将会有着较大的改变,事业单位需要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来核算收入。

2.对成本核算的影响。事业单位的支出包括事业单位业务活动产生的资金耗费,具体涵盖事业及经营支出等。其中,事业单位的非经营性支出通常在支出中有着主要的地位。事业单位一般用权责发生制来对非经营性支出进行核算、计量,但由于事业单位的经营支出占比一般不高,因此在实际核算中通常采用一致的收付实现制进行核算,因而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往往聊胜于无,受到了忽略。对成本实施核算是企业会计核算的重大部分。通过成本核算,企业才有可能对各种产品单独进行收益核算,利用财务核算的成果来进行正确的企业决策。

3.对资产管理方式的影响。改制后,如何利用企业现有的资源去获得更大的收益就成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目标,这是对资产管理的一个重大转变。同样,改制后的事业单位将不可避免地面临融资的难题,这同样是改制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的一个重大方面。转企后的事业单位对于资产的核算方式也将有着很大的改变。改制后,企业需要改变原有的不计提折旧的资产核算方式,将资产的收益及成本清晰地反映出来。

二、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加强会计监督对策

由于转企改制后的企业已经失去了事业单位的身份,不再享有国家的拨款等原有事业收入,同时需要全面采用企业会计制度来对本单位的业务活动进行核算。因此,需要对改制后单位的会计工作进行重新的梳理,转变原有的体制、观念及管理方式。

(一)财务部门需要转变观念,提升业务素质

在改制为且,不少原有的财务人员的财务意识都存在无法及时适应新形势的情况,财务意识不到位的现象比较严重。比如还是一味地注重合规性和对资金的管理,而忽视了对资产价值的管理,因此造成会计核算混乱,失真的现象。因此,在事业单位改制的过程中,应当及时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及时让他们适应企业财务的管理方式。

1.对财务管理在企业活动中的关键地位有清醒的认识。在改制后,事业单位将面临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状况。因此财务管理工作要起到对单位管理活动很好的支持作用。企业领导及财务部门人员都必须明晰利用好财务手段,将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管理环节进行有效串联的重要性。这对财务人员的思想意识及业务能力都有着更为严格和高标准的要求;财务人员的工作将不仅仅是对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核算,而是需要参与到经济活动的管理工作上来。

2.树立成本核算理念,掌握成本核算方法。在事业单位活动中,成本核算工作基本可以忽略,财务人员只需对支出按预算的要求以收定支进行会计核算;因而,改制前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并没有成本核算的概念。在转企改制后,必须加强对所有财务人员成本核算的培训工作,灌输成本核算的理念,使他们在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中更好地执行成本核算的制度。

3.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基础、方法、体系及内容都和企业有着较大的不同。在转企改制后,具体的表现就是每一个财务人员的工作方法和内容将发生很大的转变。因此,财务人员需要加强研究企业财务准则、制度,税收法规等知识,从而满足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

4.建立资金的获益观念。事业单位的拨付资金主要是用来进行花费,而不是用之来取得收益;正是如此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人员并没有很强的收益的观念。他们偏重于对资金的合规方面、安全性的管理,对于获利与否不甚关心。企业作为盈利为目的的实体,盈利是其创建的首要目的。作为企业职能部门的财务部门及人员,也必须快速建立起强烈的资金收益的概念,这样才能良好地处理日常的财务管理活动。

(二)建立适合自身的会计管理体系

转企改制之后,不仅是需要执行企业的一整套会计制度,整个会计工作的管理体系都需要进行重新的梳理,从而使管理工作更加有成效。第一,需要界定、明确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如对资产的核算办法,采用何种折旧方法,是直线折旧还是加速折旧等;这些会计处理方法都要依据改制后企业的特点进行清晰的规定。第二,建立会计管理的立体机制。一般来说,现代会计的管理机制可分为三个部分:内部责任会计,主要是协调、控制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对外报告会计,提供外部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信息是其主要的职能;管理决策会计,运用财务资料对企业的战略及财务进行决策是其主要的职能。第三,建立会计管理的周期性机制。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作为一个动态性过程,其存在着循环往复、首尾衔接的特点。因此,转制后的企业需要建立包括完整环节和阶段的会计管理周期,并同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保持一致性。

(三)健全会计和内部控制机制

转制后,各企业单位需依据自身情况,构建适合本单位的会计监督及内部控制制度。由于事业单位长久的观念及制度影响,事业单位的内控会计体系相当的薄弱。转企后,原有的会计和内控机制已不能适应企业面临市场竞争的要求。

1.健全会计工作的管理制度。改制后企业需要建立财务收支的授权批准制度、资产的处理管理制度、对外投资的控制评价制度、内审制度及营运资金管理制度等。对于日常财务收支的事项,企业需要在支付环节构建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明确审批权限和人员。对于企业的不同类别资产,企业需要构建相应的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及财产清查管理制度。企业还要制定对于本单位的货币资金、应收账款、流动负债等的管理政策,合理安排对营运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同时,为了加强对单位活动的内部监督,企业还需要成立内部审计部门,并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内部审计的范围、方式、程序等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

2.明确不同人员的责任和岗位任务。要对单位的领导、部分负责人、采购人员、生产人员、财务人员等划分明确的经济责任。如单位领导的责任一般是负责对单位的投资规划、年度预决算、单位的会计及内控制度、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明确经济责任,不仅有利于各岗位人员努力完成本职的工作,也有利于单位对它们的工作进行合理的评价。对于单位内部不同岗位及人员的责任划分应当清晰明确,同时应当符合制衡的原则要求。保证人人有事干、事实有专责。

3.建立完善的评价、奖惩机制。转企之后,面对市场竞争的要求,企业需要构建对单位内部部门及人员的评价及奖惩机制。首先应牵头设立评价的组织,企业一般应从内部组织相关人员设立,也可从外部聘请中介机构完成此工作。企业还应当建立完备的评价制度,这样能够使评价工作有具体的依据。

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工作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衔接过程,其中涉及到的财务制度及工作内容的变化十分复杂。改制后企业的负责人要会同本单位财务部门领导人员做好转制过程中财务工作转变,为成功转制打下良好基础。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牟群,浅谈事业单位转企面临的财务会计问题[J],科技与企 业,2013(14).

[2] 孙红梅,浅析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的财务管理改革思路[J],会计师,2014(07).

(责任编辑:陈喜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