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企业管理论文范文,企业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分工协作视角下组织结构类型演变研究

  • 投稿满身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501次
  • 评分4
  • 58
  • 0

王治超

(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100)

摘 要:本文将分工协作体系划分为机械式分工协作体系和有机式分工协作体系两种,通过对比两种体系指出分工协作体系由机械式向有机式的转变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提出了分工协作体系发展的连续体。然后以这一连续体为工具,通过各种组织结构对分工和协作的不同注重程度,对各类组织结构类型进行了分析。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分工协作体系;组织结构;演变研究

中图分类号:F24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8-0142-02

收稿日期:2015-03-09

作者简介:王治超(1979-),男,山东平原人,硕士,中级经济师,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组织理论、绩效管理、收入分配。

一、从机械式分工协作体系到有机式分工协作体系的连续体

1. 机械式分工协作体系和有机式分工协作体系的划分

一种分工协作体系是有机式还是机械式的,取决于此中个体的产出成果是否具有独立交易的可能性。具备此种可能性的即为机械式的分工协作体系,不具备的即为有机式的分工协作体系。对于职能导向下的工作岗位而言,由于具有明确的责任界定和评价指标,其对流程单元必然要进行改变其原有特性的操作,这种改变对于外界来说是具有某种价值的,因此可成为市场交易的对象。因此职能导向下的分工协作体系是机械式的,在职能型组织内部可以建立内部市场交易机制。而在流程导向下,各岗位间的互补性增强,工作相互渗透融合。对于单个员工而言,只有与其它团队成员相结合,才能形成对外具有交易可能性的产出。因此在流程导向型的流程团队内部不适宜采用内部市场机制。

2. 两种分工协作体系的比较

机械式分工协作体系对员工进行技能专业化培训,旨在将期培训成各职能领域的专家,通过专业化和提高工作稳定性来提高工作效率。而有机式分工协作体系采用多工作技能培训方式,旨在把员工培训成多面手,以此提高流程团队动态组合的灵活性和组织的适应性。

机械式分工协作体系下,企业内部岗位职责体系的建构、调整和优化(如工作分析等)均由管理者负责,员工只负责在明确的岗位职责范围内完成业务工作。这种分工充分体现了泰勒将计划与执行分离的思想。有机分工协作体系下,企业流程决非各职能岗位的机械式拼合,而是在打破原有对工作职责进行严格界定的岗位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多工作技能培训使员工成为通用性强的多面手,从而增强业务流程在人员配备、动态组合方面的灵活性,以及对于外部需求迅速变化的适应性,从而使流程及组织的有机性大大提高。

在这种对原有职能岗位进行有机式融合基础上所建构的团队中,团队成员从事的是交叉式的工作,工作职责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另外他们不仅负责完成业务性工作,而且由于权力充分下放还负责对流程进行不断优化改进,可见从机械式分工协作体系到有机式分工协作体系的转变中,员工的工作职责无论在横向上(由单业务到多业务)还是纵向上(从接受既定岗位职责到负责对流程进行不断优化)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3. 分工协作体系的连续体

机械式分工协作体系和有机式分工协作体系作为截然对立、相互分离的两种体系,只是分工协作体系连续体中的两个极端,如图2所示。

从机械式分工协作体系到有机式分工协作体系的连续转化过程,其实也就是从分工强化到协作强化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大体经历了分工主导- 协作弱化、分工主导- 协作强化、协作主导- 分工强化和协作主导- 分工弱化四个阶段。分工和协作作为矛盾统一体,相对比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只要有协作就必然有分工,因此采用有机式分工协作体系的流程型组织并非是对于分工原则的否定,而只是对于原有分工形式的扬弃。分工协作体系的这种连续发展过程表现在组织中,就是占主导地位的组织结构类型不断变迁的历史过程。

二、组织结构类型的历史演变分析

在不同的历史情境下,分工和协作在组织中主次地位不同,进而形成了不同的组织结构。

1. 协作主导- 分工弱化的初级形式

对于早期的古典企业,由于其规模小、人员少、大多只从事少数几种产品的生产经营,因此投资者一般直接从事经营,并负责企业内各种职能管理活动,分工和协作依靠业主随机分派,而且员工间分工并不明确,操作工可能同时从事统计工作,财会人员可能协助采购。企业在很大程度上采取直线式组织结构。在这种结构中,由于不存在纵向权力分工和横向职能分工,其分工意识并不明显。在这种粗化分工基础上,员工间存在着工作任务的相互交叉,协作关系较为紧密。

因此这一个阶段可以看作是协作主导- 分工弱化的一种初级形式。

2. 分工主导- 协作弱化阶段的组织结构

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和所生产产品种类增多,企业主对于组织内各种活动的直接控制不再现实,这时组织会通过纵向权力分工增加若干直线中层。针对其多头领导的弊端又进一步发展出直线职能制和直线职能参谋制的组织结构。在这几种结构中,组织在强化分工基础上,以纵向直线指挥为主,以横向职能协调为辅,因此这几种结构处于分工协作连续体中的分工主导- 协作弱化阶段。

随着业主制和合伙制这两种企业财产组织形式所显露出的弊端以及经济发展对于大规模生产经营的需要,公司制财产组织形式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公司制企业中,因组织横向和纵向的复杂性进一步加大,使基于纵向指挥的横向协调机制效率进一步下降。可见这种结构仍属于分工主导- 协作弱化的阶段。

3. 分工主导- 协作强化阶段的组织结构

为克服原有各种组织结构横向协调效率低下的弊端,企业管理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三种强化横向协作的组织结构:事业部制、矩阵制和多维立体制。这三种组织结构是在分工主导的基础上向强化协作的回归。因此这几种组织结构属于分工主导-协作强化阶段。

事业部制、矩阵制和多维立体制尽管实现了向强化协作的回归,但其所强化的协作仍然是传统分工基础上的协作,并没有改变传统分工形式在组织中的主导地位,基于横向分工的各职能部门仍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无论是分工主导- 协作弱化阶段的各种组织结构,还是分工主导- 协作强化阶段的各种组织结构,都属于职能导向型组织结构。

4. 协作主导阶段的组织结构

分工协作体系进一步发展便进入了协作主导阶段。这一阶段借鉴了矩阵制结构中产品小组或项目小组的形式,并以此为基本单元来构建整个组织,职能部门定位转变为对组织基本单元完成业务工作的支持性、服务性地位,原有主导地位让位于组织中横向流程团队,组织内部的横向协调机制得到了组织机制上的保证。

具体来说这一阶段又可根据组织所从事任务性质的不同细分为两个阶段:协作主导- 分工强化阶段和协作主导- 分工弱化阶段。若企业从事的是一种常规性、程序性任务,完成任务的行为过程可具体划分为若干相互独立的阶段,则企业仍可通过明确分工来提高各阶段效率,并由横向流程团队负责人来对归属该团队的各工序进行横向协调整合,如为完成顾客常规产品订单的产品提供流程团队。可见这种回归过程实质上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即为哲学意义上的发展过程。

就组织结构本质即为分工协作而言,组织结构的历史演变过程其实就是分工和协作在组织设计中所占主次地位及相互间关系不断变化的过程。分工协作体系由原有的分工主导发展到协作主导,组织的结构形式也就相应实现了以职能为导向以流程为导向的转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朱宁. 企业组织理论演进浅析[J]. 财经界(学术版),2011(1).

(责任编辑:王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