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社会科学论文范文,社会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我国自媒体服务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 投稿少女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451次
  • 评分4
  • 88
  • 0

王霞 郭志骞

摘要:移动化和融合化成为中国自媒体发展与变革的主旋律。在移动互联网和网络融合大势的促推下,用户持续增长、应用推陈出新、产业日趋活跃,自媒体的社会化水平日益提升、频频引发热点。从某种程度上说,自媒体服务产业逐渐形成了一种引领时代风潮的独立媒体产业。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自媒体;服务产业;微博;微信

伴随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应用,自媒体迅速成为整个世界人人共享的最大媒体平台。从初露锋芒到如今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自媒体在短短十几年就使得信息传播更具高速、高质、超量、多样化和范围广的特征,促成既有的三种全然不同的基本传播方式人际传播、团体传播、大众传播浑然一体。

一、自媒体服务产业

1.自媒体服务产业的定义

2003年7月,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里斯在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联合出版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中首次提出:“We Media是一个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自媒体有别于由传统专业媒体机构主导的信息传播,它是由普通大众主导,由公众提供共享内容,从传统的“点到面”传播,转化为“点到点”对等的信息传播活动。自媒体具有门槛低、平民化、多样化、迅捷性、交互性等特点,人人可随时接近媒体,随时传播信息。

参考传统媒体业的定义,本文拟将自媒体服务产业定义为以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为主要支撑,以满足普通个人表达欲望为目的,为用户构建分享、传播信息载体的综合媒体服务业。自媒体服务产业正在推倒媒介垄断的城墙,以多元化的呈现方式让世人领略科技变革的惊艳。其代表类型包括博客、微博、即时通信、社交网站、论坛、维客等。

2.自媒体服务产业的主要形式

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媒体的飞跃发展,自媒体的形式日益多样化,表现渠道日益丰富。主要介绍两个目前普及最广最受欢迎的自媒体服务形式。

⑴微博。微博即微型博客的简称,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实时分享信息的广播式社交网络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各种客户端访问,随时随地发布140个字符以内的信息,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类型信息将个人最新动态与特定关注人群形成互动与反馈。尽管Mi?cro-blog才是微博的学名,但在国外,提到最受欢迎的微博网站,微博类的鼻祖Twitter则更深入人心。国内现有的微博平台包括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搜狐微博、网易微博等。

⑵即时通信。Instant Messaging,简称IM,允许两人或多人即时发送和接收文字、语音、视频等互联网消息的一种终端服务。IM最早是在1996年由三个以色列青年开发出来的,取名ICQ,即“I Seek You(我找你)”的意思,它支持在Internet上聊天、发送消息和文件等。如今即时通信的功能日益丰富,不再是单纯的聊天工具,逐渐发展成集交流、资讯、娱乐、搜索、电子商务、办公写作和企业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化信息平台。目前国外主要使用ICQ、MSN 等,国内普遍流行的有微信、QQ、飞信等。

二、自媒体服务产业的发展历程

在国外,自媒体的兴起是由博客在“9·11”事件、美国总统大选等重大政治事件中所表现出的参与式新闻价值中展开的,这使博客成为了主流媒体的信源。而真正带领自媒体发展走向成熟的自然是Twitter的推出。Twitter首开微博客先河,是埃文·威廉姆斯于2006年上线的“迷你博客”,自上线后迅速成为自媒体的新宠。2013年9月,Twitter进行首次公开募股,11月7日,Twitter 股票即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掀起新一波自媒体科技浪潮。

2005 年被称为中国博客元年,2005年到2009年博客取得了众所瞩目的高速发展。不过,近年来博客呈现出用户规模不断减少且用户活跃度持续下降的特征。博客的日渐式微究其原因在于3G网络的进一步普及和智能手机、无线网络的持续发展,手机的便携性和及时性,使其成为了自媒体的新兴介质,契合手机使用特性的网络应用进一步增长。截至2013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保持上网第一大终端的地位。尤其是微博和微信问世以后,它们与手机的绝配联姻广受追捧,其微内容的强大合力可与传统媒体相抗衡,这使得自媒体渗入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面。

从2002年的博客,到2009年的微博,再到2011年的微信,与其说中国自媒体的发展是沿着线型的时间轨迹循序渐进,倒不如说,这都是在互联网时代和通信技术不断拓展和成熟下的聚合演绎。虽然用户都集中在年轻使用者这一群体,但迄今尚没有一种应用被另一种应用完全取代,而是各种自媒体形式之间彼此相辅相成,不断升级应用、衍生功能,力求在发展中争取更大的综合优势,在竞争中实现更多的突破创新

三、我国自媒体服务产业发展状况——以新浪微博、微信为例

1.中国特色自媒体服务产业

⑴用户规模。新浪微博自2009年8月14日推出以来,用户数量一直在大规模增长,现拥有超过5亿注册用户、超过30万认证用户,其中有13万多家企业与机构账户,极具影响力,是中国活跃度最高的社交媒体。相比之下,微信自2011年1月21日问世后,耗时仅433天用户破亿,随后不到6个月,突破2亿。根据最新腾讯控股有限公司发布的业绩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3月31日,“微信/WeChat”的海内外合并月活跃账户达到3.96亿。仅仅三年多的时间,微信已然成为了最炙手可热的自媒体服务产业典型代表。

⑵使用行为。由于用户数量、年龄层次、职业差异、收入水平、所处城乡地域、受教育程度以及互联网技术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中国自媒体服务产业呈现出复杂多面的特征。社科院发布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指出中国微博使用人群呈现三低趋势,即低学历、低年龄、低收入、集中在大中城市。相关数据显示,新浪微博用户年龄段主要集中在“80、90后”,多为学生和白领,倾向于关注社会生活和娱乐八卦等方面讯息。

⑶营销平台。自媒体平台是企业宣传产品和服务最好的载体,企业不用花费金钱就能随时随地向更为精准的目标客户展示产品和服务,消费者也可通过主动搜索,查看自己喜爱的产品信息,还可以和企业、其他消费者进行互动分享。自阿里巴巴注资新浪微博之后,双方的大规模产品合作正式开启。2013年8月5日,新浪微博淘宝版正式上线,实现账号互通,淘宝卖家可在新浪微博淘宝版直接发布商品,并通过后台进行商品管理及商情监控,同时将形成规模数亿的超级账号体系。

⑷商业价值。对于急待寻求商业化出路的自媒体服务产业来说,可观地用户规模增长,使盈利点浮现得更为清晰。有调查显示,用户可接受微博和微信的商业模式,包括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兴趣喜好、发布或转发内容推荐商家信息和广告,内置游戏模块收费,收取月功能费等,而智能化推荐信息和广告更为用户接受。2014年4月17日晚9点30分,新浪微博正式登陆美国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成为全球范围内首家上市的中文社交媒体。成功登陆纳斯达克,不仅证明了新浪微博在传播和社交领域的独特优势,也进一步激励其在移动互联网广告、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方面展开探索,使其保持在自媒体服务产业中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⑸社会作用。微博和微信之所以能从众多自媒体形式中脱颖而出,深入人心,还要归结于其自由、开放、无门槛、碎片化的特征。这不但将自媒体应用的便利性和人性化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不必费心编辑话语、精心刻意加工的即兴共享,更反映了生活最本真质朴的真实面貌和瞬间感受。然而,中国的媒体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时代政治氛围、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人文精神和监督机制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决定了自媒体在社会中有其鲜明的存在特质。

2.自媒体服务产业面临的风险

自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媒体业的格局,但作为新鲜事物,其发展仍面临两种风险。一是自媒体服务产业作为一个“产业领域”历史很短,整个产业没有可依循的成熟的商业模式;二是各个自媒体服务产品问世时间短,彼此相互竞争,因此其发展前途未卜。

⑴尚缺乏清晰有效的商业模式。根据CNNIC 发布的《2013 年中国社交类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来看,游戏和广告收入是自媒体应用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在付费游戏方面,网民的参与度都在15%以下。在广告参与度方面,23.6%的社交网站用户点击过站内广告,14.6%的微博用户点击过微博推送的广告。其它商业活动方面,网民的参与度都还较低,站内购买商品、付费使用其它相关业务的用户比例都不到两成。然而目前大部分自媒体经营者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在受众积累和内容生产上,再加上用户付费意愿不高,对商业化产品参与度低的现状不可能短期改变,自媒体服务产业盈利模式的挖掘还处于一片迷茫的阶段。因此,绝大多数自媒体尚不能证明其商业价值,仅能实现其满足公众利益的服务价值。

⑵微博、社交网站用户活跃度下降,用户向即时通信应用转移。《报告》显示,进入2013年,微博和社交网站用户增长趋缓。受替代应用以及网民新鲜感下降的影响,不少社交类网站面临用户流失、用户结构变化的问题。有关数据显示,减少使用社交网站的网民中,32.6%的人转而使用微信,20.3%的人转而去上微博;减少使用微博的人中,37.4%转移到了微信。微信这种移动即时通信发展迅速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即时通信与手机通信的契合度较大,其对微博、社交网站等功能的高度重合分流了部分用户;另一方面是在社交关系的基础之上,增加了信息分享、交流沟通、支付、金融等应用,极大限度地提升了用户黏性,已经形成平台化竞争壁垒。

自媒体服务产业成为一种新媒体文化技术产业,也是一种文化服务产业。我们既不必妄自菲薄唱衰其盈利水平,也不必文过饰非夸大其媒体属性。对于国内的自媒体江湖来说,有利可图的商业模式尚在涉水探索中,打破陈规,正视这种新兴力量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发掘出真正可行的盈利模式,才是自媒体服务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Shayne Bowman,Chris Willis. We Media: How Audiences are Shaping the Future of News and Information[R].2003,7:11-19.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4,1:5-7.

[3]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R].2013,6:12-17.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年中国社交类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R].2013,12:4-5.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