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社会科学论文范文,社会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体系研究

  • 投稿虾说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859次
  • 评分4
  • 56
  • 0

陈能浩

摘要:本文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入手,运用访谈法、观察法和文献分析法,认为我国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呈现出融资困难、技术创新人才缺乏、抗风险能力较差、信息资源获取慢、外部环境较为恶劣等特征。而协同创新的运用,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同类企业及品牌知名企业的协同创新可以有效解决或缓解中小企业创新的难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体系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网易财经报道:“截止2013年底,工商总局统计显示,全国工商登记注册企业1527.8 万户,个体工商户达到4564.1万户”。据不完全统计显示:中国中小企业总数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受制于内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化,受限于中小企业先天性的劣势,中小企业的发展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尤其是在企业创新方面,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创新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更是企业在激烈竞争市场中获得长远发展的推动力。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规模小、资金缺、人员参差不齐,使得中小企业难以单独依靠自身力量完成创新活动。鉴于此,本文从协同创新视角出发,研究中小企业如何与其他利益主体,如其它中小企业、集团企业、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等开展协同创新,促进资源的共享,实现“杠杆效应”,走以专业化分工协作和协同创新为支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实现中小企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一定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一、相关研究进展

协同最早是Ansoff 在研究企业多元化问题时提出的,主要是指组织各事业部间的协同;而“协同”与“创新”的组合研究是在Freeman 提出“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之后开始的[1]。楼高翔认为企业之间开展协同创新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是产业集聚的条件,只有在地理上接近,交易成本低于自主创新或者合作创新的收益才有协同创新的必要;其次是创新的项目在技术上和经济上符合要求,一般来说技术密集型和对技术要求复杂的项目更适合协同创新;最后是创新主体间的关系条件,即协同创新必须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2]。针对中小企业研究方面:唐丽艳、王国红等研究了科技型中小企业与科技中介协同创新网络的构建,他们认为协同创新网络主要分为三层:外部创新资源层、科技中介层和内部核心层,这也是网络的三个节点,并且在节点之间由四种联结构成:由政府、科技中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联结,大学及科研机构、科技中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联结,金融机构、科技中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联结和大型企业、科技中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联结,节点与联结共同构成了协同创新网络[3];而裴晓红从技术来源的角度将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分为原始性创新模式、模仿引进创新模式和技术集成创新模式,并分别作了定义[4]。

从现有研究来看,不同学者结合自己研究兴趣对协同创新应用于国家、产业、企业、部门等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特别是将协同创新理论应用于企业研究文献较多,逐步从个体研究发展至系统研究。对比而言,有针对性地应用于中小企业研究的文献较少。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问题分析

1.融资困难

融资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障碍。一方面,直接融资困难。从西方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投融资渠道来看,其融资渠道较为常见的是风险投资和股权交易。在我国,证券市场有中小企业创业板块,但相比发达国家,该板块门槛高、约束条件众多,很多中小企业很难能通过此渠道获得资金;从风险投资来看,特别是发行债券,对其发行的数量、额度、发行的具体要求等也有很明确的限制规定。另一方面,间接融资困难。从中小企业自身来看,中小企业一般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差,经营业绩稳定性较低,风险投资和预测把握能力较缺乏,致使一般的银行、担保公司等间接信贷主体均不愿意放贷给中小企业,不把其列为重要客户。从间接信贷主体来看,很多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主要方向是国有企业及知名大型的品牌企业,银行内部也较少有较为规范完整的中小企业信贷机制及运行体制。此外,针对担保公司而言,中小企业可抵押办理担保的资产、设备等资源较少,直接导致中小企业贷款的额度较小,而且通过担保公司的贷款利率及各种费用给中小企业造成的负担过重。

2.技术创新人才缺乏

从我国受教育水平高的人群流动来看,一般往一线城市的高校、科研院所、公务员单位、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外资企业流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人才严重缺乏。笔者通过对五家中小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访谈,他们普遍反映企业存在难以留住知识储备丰富、技术水平高的高端人才。究其原因,首先,中小企业存在着稳定性差,让技术创新人才长期为之工作的信心不足,导致高层次人才将中小企业做为职业发展的跳板,一旦具备一定实力后离职前往知名企业;其次,企业规模小,对岗位细分及职责明确较为模糊,技术创新人才甚至有时不太清楚其权责所在;再次,组织架构不完善,组织层次较短,有些中小企业,员工数量只有十几人,除了老板及一些部门管理人员外,其他人员都是技术人员,这些员工很快就看到自己在该企业的职业“天花板”,发展空间极其有限;最后,企业知名度低,相应的企业文化等精神氛围较为欠缺,对技术创新人才的号召力不够、员工缺乏对组织的认同感及归属感等。

3.抗风险能力较差

创新具有不确定性,对于企业而言,创新意味着改革,改革则有风险,在企业创新目标的制定、产品服务的研发、创新成果的转化等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风险,中小企业整体实力不强,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企业极易陷入经营困境,甚至出现破产,有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2年。此外,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经营范围的局限性,其技术人员难以有足够的机会去接触新思想新技术,增大企业风险的发生率。

4.信息资源获取慢

信息资源是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必备要素。我国中小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还比较低,表现在还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没有专门的信息资讯部,没有建立起信息资源的局域网,没有一批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管理业务的信息专业人员,信息资源获取慢、信息化有效程度不高导致企业创新能力差,最终表现在企业决策易失误,企业对市场反应缓慢等。

5.外部环境较为恶劣

目前国家针对大型企业制定和颁布了有关技术创新优惠政策,如:财政补贴、低息贷款、减免税收等,但对中小企业却缺乏技术创新政策支持,把原本步履维艰的中小企业置于一个不公平的创新政策之中,必然直接影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5]。即使有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支持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但受限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分配体制,较多仅停留在口号上,未有实际的行动,中小企业无法真正受益。此外,受全球性、区域性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贸易壁垒的增加、加入WTO后一大批外资企业的涌入、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升值等外部影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举步维艰,甚至出现倒闭潮。

三、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体系构建

中小企业为了弥补自身资源与能力的局限,必须与其他企业及组织协同创新,协同创新成为中小企业增强风险抵抗能力,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具体而言,可通过与其他中小企业、品牌知名企业、高校等利益相关主体协同创新。

1.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

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主要是指为了实现企业产品及服务的创新,通过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教育科学机构进行通力合作,在组织上、人力、设备场地、资金等方面进行协同,最终各合作方在创新基础上实现利益互惠。高校科研院所是各种创新的发源地,拥有众多的研发人员、先进的科研设备、庞大的信息数据库资源、良好的科研创新氛围。此外,高校科研院所与中小企业不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有利于双方建立长期互信的合作基础,实现优劣互补,共创双赢格局。具体而言:第一,可共建教育培训中心,企业的员工可到高校科研院所接受理论深造,高校科研院所的教师可下企业学习实践技能。第二,可成立产学研联盟,借此平台,实现生产技术的攻关,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第三,可共建研发中心,高校科研院所在解决企业关键技术问题上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规划、策划和信息发布等服务。

2.与同类企业的协同创新

中小企业与同类企业的协同创新主要体现在企业集群,创建中小企业联盟。对于联盟内的每一家中小企业,可以实现优劣互补。一种情况是,供应链上面的中小企业联盟加强协同创新,中小企业可以与上游供应商进行协同创新,实现共赢,一方面可以节约中小企业原材料供应时间及获得最新的原材料设备,另一方面供应商可以降低库存,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与下游的经销商、零售商进行协同创新,可以及时了解市场需求,指明中小企业产品及服务的生产创新,同时确保后续营销及服务的创新。另一种情况是,与有直接或间接竞争性质的中小企业联盟,加强协同创新,竞争企业之间的协同,由于更多的是替代性企业而非互补性企业,对同一目标市场的了解和把握比较到位,合作企业可通过分工协作,优劣互补,减少在创新过程中走弯路,降低创新的成本和风险,共同形成竞争体突出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

3.与品牌知名企业的协同创新

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认为产业链可以分为研发设计、原料采购、订单处理、仓储运输、批发经营、终端零售五个环节,加上“生产制造”环节。多数品牌企业不会包揽整条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通常只注重产业链上面的高利润环节,其他环节一般业务外包给中小企业,这为中小企业参与到品牌知名企业的协同创新提供了契机。中小企业与品牌知名企业的协同创新通过业务承包来实现,一方面,因为与知名企业的协同,能够依托其品牌影响力、市场占有率及规模资金等,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在协同创新过程中,有利于中小企业了解并学习知名企业的先进技术和核心知识,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

中小企业除了通过与其他中小企业、与品牌知名企业、高校等利益相关主体协同创新外,政府及行业协会应起到大力的推动作用,特别是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的扶持、资源信息共享平台的创建、人才流动及共享制度的完善、健全技术创新政策法规体系的构建等方面应予以重点支撑,为中小企业开展协同创新提供坚定的后盾。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解学梅,左蕾蕾,刘丝雨.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模式对协同创新效应的影响:协同机制和协同环境的双调节效应模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05):73-81.

[2]楼高翔.供应链技术创新协同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9.

[3]唐丽艳,王国红.科技型中小企业与科技中介协同创新网络的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0):79-82.

[4]裴晓红.中小企业技术集成创新模式研究[D].黑龙江:哈尔滨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6.

[5]张波.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02):5-7.

(作者单位:广东社会科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