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大学生创业论文范文,大学生创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基于校友资源整合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 投稿种草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302次
  • 评分4
  • 78
  • 0

游生辉

(福州大学党委统战部,福建福州,350116)

[摘要] 目前我国高校所开展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是立足专业教育基础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教育。梳理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呈现为意愿高但实际落地的少、创业领域宽但科技创新含量少、支持的政策多但落实到位难、期望高但成功率低的特点。提出从调动高校校友资源在内的有利资源以营造创新创业的校园特色文化、建立分层次的立足专业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搭建创业模拟实训平台、创业孵化基地、设立青年校友创新创业联盟、让校友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的思考和探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创业;校友资源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4?0051?0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要求,2014 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九部门制定实施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大力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不能简单看成应对当前经济形势下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权宜对策,从国外一些国家经济调整升级的成功经验中看到,创新创业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的举措,将成为一种新常态。高校作为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基地,积极调动学校的校友资源在内的各种有利因素,坚持以创新引领大学生创业、以创业促进大学生就业,帮助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立足专业、提高科技含量、发挥自身优势,加速发展壮大。

一、创新与创业的关系

1912 年,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ASchumpeter)最早提出了“创新”的概念。1939 年,他完善了创新的理论,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1]。1985 年,被誉为“现代管理之父”的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发展了创新理论。他提出,任何使现有资源的财富创造潜力发生改变的行为,都可以称之为创新。Drucke 主张,创新不仅仅是创造,而且并非一定是技术上的;一项创新的考验并不在于它的新奇性、它的科学内涵,或它的小聪明,而在于推出市场后的成功程度,也就是能否为大众创造出新的价值[2]。

“创业”在学术界存在多种流派,尚没有达成完全一致的定义,但近年来以下两个要点基本得到了公认:其一,创业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其二,机会追求是创业的核心要素[3]。

创新与创业两者的关系,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创业就是创新,如鼓励在校生马上创业,虽然不乏有成功的个案,但没有创新基础的创业,多因缺乏创新的核心竞争力,易被复制,其可持续性不强,经不起市场的考验。笔者认为创新与创业两者的关系如图1 所示,是存在交集的关系,对于高校而言,是要培养创新型的创业人才,创新创业不同于简单的创业,是立足于专业教育,提高科技含量,通过传授创业知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使学生毕业后大胆走向社会,实现自主创业和自我发展。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

1999 年,由团中央牵头组织了首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以来,各级组织以及网络媒体举办各种创业大赛呈现井喷的趋势,为大学生展示自我,社会接受大学生创业,提供了重要的平台。2010 年和2014 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九部委制定实施了两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国家和各级政府不断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法规,鼓励大学生从事创新创业活动。分析和梳理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创新创业意愿高但实际落地的少。《全国大学生创业调研报告》(2011)调查显示:“我国在校大学生创业兴趣高,比例高达76.7%”[4]。但根据麦可思从2007 年开始对我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进行跟踪调查研究,在《2012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指出,近三年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不足2%[5]。两者反差极大。这更远低于发达国家的20%的比例[6]。我国大学生毕业选择主要还是就业,其次是考研与出国。绝大多数学生和家长的理想选择地区是大中城市,单位以党政事业机关、国企为首选,其次为知名外企或私企等相对稳定的职业。即便是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创业大赛的学生,多是把创业大赛作为求职时实践的资历,真正以创业大赛的项目进行自主创业的很少。在中国教育在线公布的教育部75所直属高校发布的2014 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中也显示了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985 高校的应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仅为0.6%[7]。

(2)创业的领域宽但科技创新含量少。以中关村为代表的大学生高科技创新创业项目令人鼓舞,带动大学生创业领域不断扩展。为降低高额投入和规避风险,大学生创业领域已经开始向教育培训机构、娱乐和休闲产业等延伸[6]。根据《2013 年度麦可思-大学生就业年度指标》公布的自主创业最集中的行业如表1 所示。仅有排名第七的“互联网运营与网络搜索引擎业”是相对科技含量多的行业,其他基本都不是科技型行业。所以就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多表现为专业化和科技化水平不高。从这个角度,也反映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存在不足,大学生立足于本专业科技创新的创业项目偏少。

(3)支持的政策多但落实到位难。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表现为好政策多停留在文件上,在工商、税务等具体办事流程中落实难,缺乏法律和法规的保障。给自主创业的大学生的感觉像玻璃窗户上的飞虫,可以感受到阳光的温暖,但穿过玻璃飞出去就太难了。同时,大学生对新的扶持政策的了解渠道有限,从一定程度也影响了优惠政策的实施。

(4)创新创业期望高但成功率低。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寄予厚望,大学生在创业之初也是雄心壮志,但创新创业绝非易事,除了有一个可行的创业创意外,还需要组建创新团队、资金的支持、内部的人事财务管理、外部人脉关系和商业网络的建立和维护等,这对于刚毕业的创业大学生的压力是巨大的,困难是在所难免的,忍受不了创新的艰辛与寂寞、接受不了失败和挫折的打击,创业就很难坚持。加之家庭和社会对年轻人普遍的不信任与失败的低容忍,都造成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率仅为2%-3%[9]。

面对这些问题,结合高校的资源优势,探索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工作就极具现实意义。

三、调动校友资源助力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探索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根据大学生的个性能力和气质等特点,建立分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即普及型和精英型教育相结合。普及型创业教育面向全体的在校生,接受创业文化的熏陶,培养创新创业的意识;精英型是在前者的基础上,遴选有强烈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进行更专业更深入的专门化甚至点对点的培养和实训,使其充分具备自主创业的必要素质和能力[10]。无论在普及型还是精英型的创新创业教育中,高校都可以调动创业校友的力量参与教育教学的实践。

(1)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的校园特色文化。大学的校友资源丰富,特别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校,从事创新创业的校友为数众多。学校可以经常邀请校友返校举办校友创业讲坛或论坛,给在校生分享创业的体验和经验。创业校友可以选择已经创立和管理大型企业的杰出校友,也可以邀请刚创业和发展中的小微企业的年轻校友。与在校生交流的内容,不仅有创业的成功经验,也可以是创业失败的教训。让大学生不仅接受到创业成功的激励,同时也能从失败的总结中提高理性认识,给大学生真切的创业指导,共同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11]。

(2)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立足大学专业的创新教育是大学生创业的特点和优势。引导专业教师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改造原有专业教育体系,加强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校友企事业单位的横向课题的合作甚至建立联合培养实验室和基地,选聘在一线工作的校友担任校外导师,结合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教学环节,指导学生参与实际的课题研究,把专业知识与产业发展和技术需求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立足本学科的创新研究的能力[12]。在历届成功的科技类创新和创业大赛作品中,多数都是此类合作的结果与升华。

(3)开设专门的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分管理,采取必修课、选修课和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在建立本校相关学科教师为主的创新创业教学队伍的基础上,选聘有实战创业经验的校友补充到师资队伍中,增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创新创业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

(4)邀请创业校友指导创新创业类学生社团。创新创业类社团是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载体。参加社团的学生主动性强,创新创业的愿望强烈。邀请创业校友担任顾问,应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的沟通交流形式,密切在校生与校友的联谊和互动,实现点对点的辅导,让有志于创新创业的骨干学生能脱颖而出,迅速开拓视野,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学术创新水平。

(5)充分利用创业模拟平台。每年的各个级别的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为大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自我展示的平台,很多的创业团队都选择创业校友担任指导老师。在比赛中,学校更是经常邀请知名企业家校友担任评委嘉宾进行点评。往往企业家校友也从中也物色到自身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6)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利用高校拥有的国家、省级的科技园、创业园和科研平台资源,为刚毕业校友或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活动场所。特别是重点扶持立足专业、富有技术含量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让其优先入驻校内外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7)落实和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学校可组建由校友参与的创新创业咨询委员会,为创业学生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跟踪扶持等服务。遴选并重点扶持优秀创业项目,组织参加各类创业项目对接洽谈会,吸引创投基金,帮助大学生实现成功对接。积极争取校友捐赠以及社会各界的爱心力量,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种子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创新研究、创业培训、创业实践、创业启动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8)在校友会中设立青年校友创新创业联盟。及时吸收年轻的创业校友真正融入校友会的大家庭,利用校友会已有的人脉资源优势,本着新老校友“手牵手、一起走”的理念,为创业大学生的事业成长拓宽发展的道路,是实现校友资源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结合的有效途径。帮助年轻校友创业成功后,又可利用其反哺学校,为后续的大学生提供新的创新创业机会。

我们现在希望培养的大学生,不仅是过去毕业大学生创造的岗位的求职者,更有可能是未来毕业大学生和其他社会人员所获得社会岗位的创造者[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