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大学生创业论文范文,大学生创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区域创业精神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作用

  • 投稿Leon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206次
  • 评分4
  • 51
  • 0

林银,谢志远(湖州师范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摘要] 区域创业精神体现着区域创业文化的精神内核,对于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本土化具有重要的熏陶、激励与引领作用。因此,继承与弘扬区域创业精神,充分发挥区域创业精神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作用,不断培育大学生创业精神,提高大学生创业实践成功率,形成浓郁的社会创业氛围,是实现创业教育本土化的有效途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区域创业;创业精神;大学生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4)05?0005?02

[收稿日期] 2014-06-16;[修回日期] 2014-06-26

[基金项目] 2013 年国家软科学研究“本土创业精神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2013GXS3K054—5)

[作者简介] 林银(1987-),男,河南信阳人,湖州师范学院辅导员,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学生创业教育;谢志远(1970-),男,浙江永嘉人,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创业教育.

积极发掘区域创业精神,充分发挥区域创业精神之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作用,并结合本地区创业教育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对造就区域特色明显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培养创业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区域创业精神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具有熏陶作用

区域创业精神对大学生创业的作用首先体现在熏陶上,这里主要包括环境熏陶和文化熏陶。区域创业精神的这种熏陶作用在不同区域,其表现的着重点不一。如温州因其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使得温州许多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温州味很浓。具体而言,区域创业精神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熏陶作用表现如下:

(一)环境熏陶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了外在驱动力

良好的社会创业氛围对于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温州自古就是一片创业热土,这与温州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是分不开的。温州人为了生存,打破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束缚,提倡农商并重,开展商业贸易,走南闯北,不畏艰辛,终于走出一条全国著名的“温州模式”路。在这种环境氛围下,温州大学利用地方特色,积极借鉴温州人的创业精神,不断培育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同时,温州大学借鉴温州人的创业实践经历,鼓励学生发挥专业优势,创业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建立专业创业工作室,学校免费提供创业场地,注重由小到大的积累,强调在实践摸索中培养自身的创业意识,提升自我的创业能力。许多中小企业创业者的成功也为其他立志创业的人树立了榜样,使更多的人选择自主创业,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创业大“竞赛”。“温州模式”不仅仅是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成功代表,更是创业教育逐步走上本土化道路的有效尝试。从全国各地创业教育成效上看,温州地区的创业教育成绩显著,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逐渐转变传统就业观,积极尝试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二)文化熏陶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了内在驱动力

区域创业精神不仅是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区域人民共同的文化认知。浓郁的区域创业文化氛围也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在“吴文化圈”的熏陶下,江南大学坚决贯彻落实教育部有关精神,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成立了创业学院,设立了创业基金,培育了创业典型,探索出一套依托学科、立足地方、循序渐进、联动共赢的创业教育模式。受“浙江精神”和“温州人创业精神”的感染与激励下,温州大学积极开展温州人创业精神研究,大力培育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教育成效显著。又如受“徽商文化”熏陶,求变意识植根于安徽人的精神内核,安徽地区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也充分强调求变的重要性,积极尝试跨越式发展。如安徽大学牢牢把握四个重点,即加强组织领导为重点、设立创新实验区为重点、开展科技文化活动为重点和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为重点,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因此,以文化为先导,充分发掘区域文化中的创业精神,形成文化认同感,将外在的理论认知内化为自觉行为,将大学生创业教育植根于具有历史文化传统的地方土壤中,有助于加快大学生创业教育走向本土化道路的步伐。

二、区域创业精神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具有激励作用

区域创业精神作为区域创业实践者共有的精神特质,展现了他们敢于实践,勇于拼搏,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风貌,以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感染学生,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创业实践,培育他们的创业精神,为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对大学生创业教育也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这种激励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即正激励和负激励。

(一)正激励扩大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影响力正激励这里主要是指精神正激励。区域创业精神以其巨大的精神能量激发更多的人关注创业教育,投入到自主创业的浪潮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影响力,促使更多人开始对区域创业教育本土化的研究。我国创业教育本土化道路之所以没有完全实现,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缺乏对于区域创业精神的研究,无法给予大学生创业教育本土化血液,使得创业教育在中国的土壤上显得有点“水土不服”,无法真正发挥它在解决就业难题、实现培养创业型人才目标上的优势。区域创业精神的精神正激励作用,促使更多人的开始尝试自主创业,寻求新的职业发展道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克鲁认为:“创业就是要标新立异,打破已有的秩序,按照新的要求重新组织。”[1]因此,实现创业教育本土化同样需要找到合适的突破口。弘扬区域创业精神,充分发挥其在调动人们生产积极性上的精神正激励作用,能够为大学生创业教育带来活力,使大学生创业教育真正的有血有肉,以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融入生活,贴近生活,使得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不断激发人们的创业热情。如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坚持自身建设的同时,努力将温州人精神融入到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始终,充分发挥区域创业精神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正激励作用,大力弘扬温州人“敢为天下先,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创新”的创业精神,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逐步形成了一条具有温州特色的高职创业教育体系。这不仅促进了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不断完善,更重要的是传播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扩大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二)负激励减少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盲目性负激励作用这里主要是指精神负激励,即在精神层面抑制或扭转各种消极思想或认识误区,以达到符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的目标。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创业型人才,偏离这一目标的创业教育既不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更不符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区域创业精神反映了创业者应该有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态度,是每一个创业者创业成功者必不可少的精神元素,在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融合区域创业精神,注重学生创业精神的培育,既反映了创业教育的本质要求,更反映了区域创业精神之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激励作用。然而,随着高校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普及,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递增和当前就业岗位的相对减少的矛盾日益凸显,严峻的工作形势与就业压力,使得一些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容易走入误区,将创业教育仅仅当做技能教育或岗前培训指导等,这也间接导致学生也因背负巨大的就业压力而无暇顾及创业教育的作用,许多大学生更多地将希望寄托于父辈身上,无法融入到创业教育中去。这种盲目的认识不仅偏离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本真追求,而且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

三、区域创业精神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具有引领作用

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有助于增强文化育人的功能。区域创业精神是区域创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即思想引领和实践引领。

(一)思想引领保证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科学性努力培育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在思想上形成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共识,转变学生僵化的就业观和职业观,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注重自身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才能真正回归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本质。欧洲委员会成员普遍认为“只有少数人生来就是创业家,但是教育却可以激发年轻人的创业理想。应该让那些愿意自主创业的年轻人掌握基本的技术和市场能力,以帮助他们实现这一愿望。创业教育不应仅仅看做是自己开公司,事实上,创业教 育是每个日常生活和职业生涯取得成功所应具备的一种普遍素质。”[2]因此,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才能保证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科学性。而充分发挥各自区域创业精神的思想引领作用,不断转变教育者、受教育者、家庭父母以及政府的传统思维观念,能有效解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科学性的问题,解决人们的思想困惑,达到全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普遍认同与接受。

(二)实践引领提高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效性的提高离不开对大量的创业实践活动的思考与经验总结,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创业精神内涵得到不断的完善与发展,为创业实践者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并指引着他们更加科学地开展自主创业实践活动,形成良好的自主创业实践效应圈。区域创业精神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引领作用也正体现在这种良性循环之中。区域创业精神内涵属于意识层面,实现大学生创业教育本土化目标需要充分发挥区域创业精神的实践引领作用,各方多层面的共同协作,才能真正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才能不断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增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实影响力,将大学生创业教育成果由理论高阁落实到现实应用,对学生的一些自主创业实践活动给予充分的肯定与支持,注重创业精神激励,努力培育学生敢闯敢拼、开拓创新、团结合作、艰苦奋斗等创业精神,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将创业教育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创业实践中去,以实践检验理论,达到学以致用。

总结过往,我们大学生创业教育始终无法抹去“舶来品”痕迹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缺乏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教育元素,对于创业教育的角色定位始终还停留在择业教育、创新教育等相对零散、不成体系的教育模式上,无法真正体现出创业教育的实际价值。充分发挥区域创业精神的作用,无疑是创业教育本土化的重要途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蒋璟萍.创业精神的本质、特征和功能[J].沈阳大学学报,2004(6):15.

[2] 刘敏.法国创业教育研究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0(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