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横泾中学 吴美兰
【摘要】文章结合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实践案例,从以欢快的游戏导入,以有趣的实验导入,以生活中的事例导入,以多媒体课件引入四个方面就探究式教学中导入情境的创设进行探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导入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0-0094-02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把“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对实现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起着关键的作用,因为精彩的导入能收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效果。同样,在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时,也需要精心创设导入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探究。为此,笔者在多年的物理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十分重视探究情境和导入情境的创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教学案例,就此进行探讨。
一、以欢快的游戏导入,营造浓厚的探究氛围
游戏导入法是指教师利用初中生普遍爱玩游戏的心理,通过创设与探究内容有关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一种导入方法。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和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利用游戏来导入探究活动,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亲身体验需要探究的物理问题。
例如,在探究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时,笔者就创设了如下的导入情境:全班以男生和女生分为两大组,各派一名代表进行抓泥鳅比赛,在多媒体欢快的音乐声中,男生组给男生加油,女生组给女生加油。泥鳅因体表分泌有粘滑的液体,所以十分难抓,多次都是男生占优势。这时有位聪明的女生找来一包草木灰涂在了手上,结果女生轻而易举地抓住了泥鳅,赢得了胜利。这是什么原因呢?教师只需稍加引导就可进入摩擦力产生原因的探究。又如,在压强新课教学中,笔者探索过很多导入方法,在反复的尝试比较中,发现从挤压气球的游戏比赛导入很有效:请上两男两女四个学生,每组用手指挤压五个气球,先压破者为胜。因为男生力气比女生大,显然男生脸上充溢着自信。比赛前教师有意找了两位指甲较长的女生,并授意她们把指甲修剪得很尖,结果比赛刚开始女生组就啪啪啪赢得了比赛,男生这时才挤破了一个。正当男生非常纳闷时,教师告诉大家,女生组赢得比赛的法宝就是这尖尖的指甲。接下来,教师因势利导引入了对压强的学习与探究。虽然男生很不服输,但在领悟教师导入新课的设计意图后,也就释然了。
可见,以欢快的趣味游戏导入,能营造浓厚的探究式教学氛围,激发起学生主动、积极的探究热情,提高了探究式教学的效果。
二、以有趣的实验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新课标指出:“从科学探究的角度看,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之一。”创设实验导入情境可以瞄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学生的已知和未知间架起桥梁,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诱发学生思考,从而使之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学习了固体和液体压强后,笔者设计以下两个小实验来导入比较抽象的大气压强的学习。①取约30厘米长,2厘米宽的扁平木条一根,置于讲台上,一端伸出桌外,上面平摊一张报纸,与桌面紧密贴合,手离开报纸,然后用榔头快速击打伸出端,奇迹出现了,报纸完好无缺,木条却断了。②拿一个透明的装满水的玻璃杯,盖上玻璃片,将杯倒置过来,并放开压在玻璃片的手,这时水不会洒出来,玻璃片也不会掉下来,而且轻轻倾斜杯体,玻璃片还是牢牢“吸”在杯口。两个小实验让学生感到惊奇和困惑,吊足了学生的胃口,这为接下来探究大气压强的学习作了铺垫,学生会带着问题主动参与学习与探究。
实验常会伴有声、光、电、气味、颜色、形状的变化,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仔细观察和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态度。在采用实验导入时,应改变“教师做,学生看”的状况,一定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变道具为学具,变演示为体验,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例如,《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这节是电学的第一课,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呢?如果按教材的安排,先讲简单电路的基本组成,再讲各部分的作用,然后介绍什么是电路,这样势必会满堂灌,学生也会觉得很枯燥。为此,笔者对教材进行了二度创造,以实验探究来引领知识建构,直接带学生进实验室,利用准备的电池、开关、小电灯和导线,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体验,比比谁能先让小灯泡亮起来。学生非常起劲,当他们看到小灯泡亮起来时,非常有成功感!然后笔者拿起其中的一组,边分解演示,边讲解,再组织讨论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用途。学生有了实验的体验,学得主动活泼,效果特别好,顺利达成了三维教学目标。
三、以生活中的事例导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提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物理来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所以,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物理现象中发现并提出探究的问题。例如,在学习《摩擦起电》时,笔者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秋天的晚上,脱下身上的化纤或尼龙衣裤时,会发出“啪啪“的响声,甚至出现火花;女同学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等等,这是为什么呢?再带着问题学习《摩擦起电》时,学生就会产生一种亲近感,并能通过发散思维,举出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又如,学习《焦耳定律》一课时,笔者启发学生思考:灯泡接入电路中时,灯泡和电线中都流过相同的电流,灯泡和电线都会发热,可实际上灯泡热得发光,电线的发热却觉察不出来。这是为什么?假如在照明电路中接入大功率的电炉,电线将显著发热,有可能烧坏它的绝缘皮,甚至引起火灾。这又是为什么?这就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带着疑问、充满好奇地开始进行“探究通电导体放出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科学探究活动。对于这类生活中的事例,学生有真实的感受,为了知道所以然,学生会全神贯注地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中去。贴近学生生活创设教学情境,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提高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而且能激发并保持学生鲜活的学习兴趣。
四、以多媒体课件引入,帮助学生有效体验探究情境
新课标强调:“鼓励学生在物理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这里的合理两字很重要,笔者理解是要适合、适量、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在某些探究式教学内容的引导上,利用多媒体来播放一些实际很难准备的特殊情境时,能让学生耳目一新,轻松切入探究内容。
例如,在进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复习教学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动画视频,通过蜡烛的左右、上下移动,观察像的大小远近、实像虚像的变化,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便于有效记忆。
又如,在学习《声音的特征》时,笔者给学生播放了钢琴和小提琴两个演奏版本的《粱祝》,并利用音量按纽调整声音的大小,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开始了声音三特征的探究与学习,这能帮助学生理解。
再如,在学习《家庭安全用电》时,因不可能真正给学生演示各种安全事故,单单靠口头介绍又苍白无力,所以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家庭安全用电的视频,画面触目惊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怎样才能安全用电?在此情境下进行学习,学生积极而且主动,教学效果会更好。
探究式教学的导入方法很多,远不止上述所述几种。探究式教学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营造浓厚的探究氛围,提高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探究式教学导入情境的创设,既能促进物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又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真正实现师生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共同成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俞越松.课堂引入技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
[3]苏霍姆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