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物理教学论文范文,物理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物理“实验视频”的定位略谈

  • 投稿Jeff
  • 更新时间2015-09-04
  • 阅读量488次
  • 评分4
  • 98
  • 0

湖北省公安县藕池中学陈士军

【摘要】文章通过对物理教学中几种实验方式利弊的比较,得出了“实验视频”不能完全替代“演示实验”的结论。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实验视频;演示实验;学生科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8-0056-02

当前,多数农村学校的实验教学都有弱化倾向,“实验视频”满天飞,“网络实验”大行其道,孰是孰非?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过度依赖“实验视频”不容忽视

近几年,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物理课堂“实验视频”大行其道,特别是一些农村中学,教师乐意当甩手掌柜,用“实验视频”替代师生互动的“演示实验”甚至“学生的科学探究”。据笔者调查所知,教师乐意使用“实验视频”教学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一是课时少,平时教学时间紧,教学压力大,注重知识的传授而轻技能的培养;二是进入互联网时代,下载、制作课件方便,现在实行“班班通”,用课件教学方便;三是使用“实验视频”省时、省力、安全、易操作,这是一种值得警惕的现象。

“实验视频”只能“辅助”教学,不能完全替代师生互动的“演示实验”、“学生的科学探究”。“实验视频”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之间课堂上的情感交流,削弱了教师的授课艺术和临场发挥能力,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只要让学生课前认真预习,教师精心准备实验,就可以克服教学时间不足的缺点。

二、“实验视频”与“演示实验”的比较

1.物理教学离不开演示实验、学生科学探究。

案例一:“测量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实验

学生分别测出A、B、C三个点的电流,并比较三点的电流关系。做实验时,不少学生举手问:怎么测量出来的电流IA、IB、IC并不完全相等(并联:IB+IC并不完全等于IA)?笔者就要求学生再测两组数据试试,有的学生又测量了一组实验数据,但还是有出入。于是,笔者给出解释,实验应尊重科学,测量结果并不完全相等,这也是正常现象。在实验时,电池电量在消耗,前后测量电流有误差,而且每次测量时,电表最好都要调零,以减小误差。讲解以后,学生有所领悟。实验结束后,笔者提问:“实验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一个学生举手说:“用三个电表同时测量,可以减小电池电量损耗带来的误差。”笔者当时就表扬了这个学生,并让这名学生用三个电表测量了一组数据,实验效果很好。后来,在一次模拟考试时,卷子就出了这样一道题: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关系,器材:干电池三节、开关一个、导线若干根、电流表一只、小灯泡(2.5V)两只,提问:①如何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关系?②如何减小实验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之一:用三只电流表同时测量,学生在做这个实验时,已经提出了这种减小误差的方法,所以本小题没有丢分。

由此可见,学生只有自己动手做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才能理解结论,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这些是“实验视频”不容易达到的教学效果。

案例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开始猜想:可能与压力大小、方向、面积大小、作用点等因素有关。接着,笔者列举了学生熟悉的一些事例,并进行启发、引导,让他们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压面积有关。然后,提问学生:“既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这两个因素有关,具体怎么探究,应采用什么方法?”

学生思考后回答: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应采用控制变量法(平时实验用过)。教师出示海绵、小桌(桌腿是四个钉子)、一盒砝码(上课时,学生看到这个小桌,没见过,觉得很好玩,很兴奋,便有了兴趣)。

笔者提问学生:怎么探究(控制变量)?

学生思考,同桌间开始互相讨论,积极举手回答:控制压力不变,改变受力面积应这样做:把小桌一次正放在海绵上,一次倒放在海绵上,观察前后两次海绵形变量。保持受力面积不变,改变压力大小应这样做:把小桌正放(或倒放)在海绵上,然后在小桌上加砝码,观察海绵形变量(学生回答得好,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进行实验,请学生代表上台演示,根据学生做的情况,师生给予积极评价,什么地方做得好,给予肯定;什么地方不足需要改进、完善。虽然演示实验费了点时间,但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这是“实验视频”不容易达到的教学效果。

教师也可以借这个实验拓展一下,向学生讲解: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器材去做这个实验。比如,用吃饭的平底铁盆子代替钉腿小桌,用盛满沙的塑料盆代替海绵,用几块小砖头代替一盒砝码,出示准备的器材(学生看到这些器材,觉得又好笑、又好玩),笔者演示给学生看,实验效果很好,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演示过后,笔者让学生再自己动手做一遍实验,要求用文具盒中的自动笔来演示这个实验:用两只手指头同时挤压,一手指头压自动笔的笔尖,一手指头压笔尾,让学生实验、感受一下。笔者问学生有什么感受(多数都说:挤压笔尖的手指头感觉更疼),能不能用刚学的知识解释一个?

通过师生互动的演示实验,让学生体验到做实验的乐趣,让学生认识到做实验其实并不难,重在积极参与,物理实验就在我们身边。

2.“实验视频”不能完全替代“演示实验”。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提供感性材料,构建思维模型。例如,在讲“大气压强”一节时,教师可以演示:在倒满水的杯子上盖一张纸片,无论杯子倒立放置,还是侧着放,纸片都不会落,使学生感到不可思议,然后,教师适时启发、引导,教学内容很顺利地过渡到大气压强上来。演示实验教师可以做,可以叫学生上台演示,也可以师生互动共同完成。

在学生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把实验感知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养成勤于动手、善于思考的习惯,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教师主要是创造实验条件和环境,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动脑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操作,进行观察、记录、分析、综合实验现象,归纳得出结论。

“实验视频”只是把实验过程录制下来,再重放一遍,就像电视剧一样,学生看了就容易忘。过度的“实验视频”教学,只会把学生当成盛装知识的容器,重知识、轻技能,不会培养出实验技能全面的学生来,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符合社会的需求、时代的发展。

三、使用“实验视频”的注意事项

实验视频要查漏补缺,物理教学离不开现实的物理情境,切合学习实际的实验视频是十分必要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至少这些地方是演示实验、探究实验无法完成的,一是学生难以见到的且有重要意义的、展示科学技术发展的实况录像。例如,航天发射、大型船闸、气垫船、风力发电、核能发电、山村的水磨、激光手术、安全用电,磁悬浮列车、激光医学、嫦娥登月、电磁炮等;二是课堂上难以完成的实验录像资料。例如,托里拆利实验、焦耳定律、短路实验、链式反应、分子热运动等;三是新课的导入,如《光的直线传播》一课,上课前,可以播放一些光的直线传播的图片,省时省事,便于新课的导入。

各种实验手段要相互补充,不论是师生互动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科学探究”,还是实验视频,都仅仅是教学手段,如何用?关键在教师。对于“视频实验”,一味追求课堂教学过程的声音、图像、动画,追求知识传授上的“大容量”,最终不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就是把学生搞得顾此失彼,反而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特定的教学语言、教态、板书和应变能力是教师最大的财富,如果一味图省事、节约时间、课好上,上网下载“视频实验”,长此以往,不但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会下降,对实验本质的理解会降低,对实验中出现的种种现象也分析不透,不能很好地解决,将来不会也不能成为好教师、名师。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陈浩.准确定位实验教育价值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物理,2012,(12).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