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化学教学论文范文,化学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有机化学教学探究

  • 投稿第一论文网
  • 更新时间2015-09-04
  • 阅读量934次
  • 评分4
  • 51
  • 0

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民族中学 彭文坤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作为一线教师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改变传统课堂模式、落实探究式课堂教学的重要性。针对高中有机化学内容在教材中的编排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知识呈现上较原教材也有较大的不同,因此,对有机化学的教学模式和知识深度的把握应该随之进行相应的转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有机化学;探究式教学;理解性对话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3-0028-02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倾向,而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得到积累,同时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反映在高中有机化学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来落实新课程的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可以进行与课程内容相应的理解性对话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合作精神,引导学生进行有深度的反思。

一、进行与课程内容相应的理解性对话教学

教学过程是学生、课本、教师之间的理解与对话过程,教师与学生间的对话应该在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相应的兴趣,并对该内容的铺垫知识有所理解的基础上来进行,反映在有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知识的衔接和过渡。高中有机化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必修2和选修5。知识内容章节上的衔接和过渡直接决定着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兴趣和对待所学内容的预判,这对未知的知识内容是重要的指引。如在选修5中醇的化学性质与醛的化学性质有共同的交集部分,醇通过催化氧化反应可以生成醛,通过断键的规律可知:是-OH中的氢与-OH相连碳上的氢原子断键后生成碳氧双键。同时,醛的加成反应则是通过碳氧双键的断裂后与H2发生加成反应,这部分内容就可以在由醇过渡到醛这部分内容中作为学生学习醛的结构的基础,而醛的催化加氢也可以以这部分内容为可联系的知识点对学生加以引导。对于知识点跨度较大的课本间的衔接和过渡则可以在新课开始之前进行简要地复习和回顾,做到了知识点的衔接和过渡,学生就有了在教学中进行对话的基础。

2.注重对话教学的方向性。对话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关注对话过程中学生的即时性体认,即有所感悟,因此,在课堂的对话过程中,教师要构建情境、留有时间与学生自我评价,同时,结合所要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对未知知识进行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应该进行自我评价,并即时对对话方法和内容进行相应的修正。将学习中的问题通过“对话沟通”产生对知识的感悟,并将这个感悟进行强化,进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从而达到将即时性体认转化为固有认知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合作精神

新课程改革重视学习方式的转变,合作和探究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但合作和探究不是孤立的学习模式,合作和探究是对新课程要求学习方式的不同侧面的描述而已,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探究和合作体现得尤为突出。

1.探究方式的多元化。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探究方式可以多元化,例如,可以以实验的方式,也可以用推理的方式,还可以用归纳的方式等。如:选修5在讲解苯酚弱酸性的实验中,我们可以进行实验和推理探究,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苯酚的结构简式,学生会利用已有的知识发现其结构简式中存在羟基。由于学生学习过乙醇与单质钠反应,因此可就此进行实验和推理探究:苯酚与钠反应和乙醇与钠有相似之处(均产生气体),通过实验验证均为氢气。苯酚与钠反应比乙醇与钠反应剧烈证明苯酚中的羟基氢较乙醇中的羟基氢活泼。其次,可以通过课本中的实验进行探究苯酚与碱的反应以及苯酚钠与盐酸的反应,通过这两个实验进行推理:苯酚可以和强碱(NaOH)反应说明苯酚具有酸性,引导学生分析是否可以证明苯酚有弱酸性呢?通过苯酚钠与盐酸的反应可以说明酸性—盐酸酸性强于苯酚,通过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发现溶液变浑浊说明碳酸酸性强于苯酚。通过多元化探究,学生在理解有机反应本身和有机反应间的联系有了新的认识,同时,还培养了实际动手能力与推理分析有机物性质的能力。

2.探究中要明确分工协作。有机化学知识的探究需要明确进行分工协作,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学生面对任务(或问题)进行分析,进而进行分解的科学素养。教师在进行探究前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对学生出现的欠缺考虑的地方进行评价,让学生自己发现他们在分析问题时出现的不足。通过分工协作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度,进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以乙酸乙酯的制备为例:学生可以有解决反应原理评估产率小组、实验仪器组装和实验小组、对生成物进行分离提纯小组,推选组长进行协同。这个过程既有同学间的分工协作,又有相互间的讨论交叉,既提高了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的优势智能。

三、引导学生进行有深度的反思

根据“反思性实践”理论可知,反思性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这种社会行为发生的对象间不是权威关系,而是对话关系。学生是知识构建的积极参与者,是具有自觉反思的意识和反思能力的个体,该理论要求对危害教育本质的放大化工具理性进行深刻理解,这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1.对断键规律进行反思。有机物结构决定了有机物的性质,其中,如果发生了化学反应则要求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对断键规律的理解有助于对物质性质的理解和运用。有机物断键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C-H的断裂、C-O的断裂、C=O的断裂、C-X(X表述氟、氯、溴、碘)的断裂、C=C(C≡C)的断裂、O-H的断裂,其中有些是单独断裂,有些是组合式的断裂。我们平时在课堂中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反思,如当我们学习有机物与单质钠的反应时,都是因O-H的断裂而发生的,那么,当有O-H出现时,我们就可以快速地分析出其发生的反应,同时可进行定量的计算氢气与有机物之间的量得关系。同样,我们可以对C-O的断裂进行归纳和反思,若C-O的断裂时发生的是取代反应,反映到具体的例子为醇的取代反应;羧酸的取代反应。这样,当学生养成反思的学习习惯后,有机物的性质就可以触类旁通。

2.对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进行反思。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是一个难点,同时也是重点。有机合成的精髓为各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和对有机物结构的灵活理解,只有对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有了深刻地认识,对有机物结构有累积的认识后才能找到最优的有机合成路线。例如,卤代烃是联系醇和烷烃(烯烃)的重要物质,通过卤代烃可以实现合成醇、烯烃、炔烃,通过烯烃、炔烃、烷烃、醇可以实现合成卤代烃的目的。此外,对醇、醛、酸、酯的转化关系进行反思学生可以发现醛为醇与酸之间的中间物,醛与醇可相互进行转化,但醛与酸是单一转化,醇与酸可合成酯。对物质间转化关系有了充分的认识后,我们需要对有机物成链或成环进行反思——酯化反应、取代反应可成环,水解或取代反应可开环。有了对物质间转化关系的反思,学生在有机合成中就有更多的选择路线,就能充分理解各步骤的含义。

有机化学与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有学习的兴趣基础,如何在课堂中真正落实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有机化学素养的关键还在于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在有机化学教学中进行理解性对话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合作精神、引导学生进行有深度地反思,对提高学生有机化学素养有积极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谌启标.论理解与对话的教学观[J].上海教育科研,2003,(4).

[2]犯明林.试论反思性教学及基础和条件[J].上海大学学报,2003,(3).

[3]宋心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60-84.

[4]宋心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5[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8-71.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