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政治教学论文范文,政治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转换教师角色实现政治课教学创新

  • 投稿简浅
  • 更新时间2015-09-06
  • 阅读量1009次
  • 评分4
  • 38
  • 0

郑轶

(四川省峨眉山市第二中学校614200)

江泽民书记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可见,实施创新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经济活动对人才的要求在教育领域的反映,也理所当然地成为政治课教学的取向和核心。

1政治课教学创新是时代对教育的呼唤

人类进入21世纪,就进入了一个充满竞争力的知识经济时代,而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实质就是培养人的创造力。我们的教育不仅要适应当前的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更要面向未来国际社会的激烈竞争和迅速变革。随着现代化远程教育的发展,国际互联网的引入,先进教育手段的采用,学习方式的改革,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最本质的一切要求——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造性型的人才。

近年来,为了适应创新教育的形势,各学科都在研究自身的特点并力图改革,然而,不少政治教师仍懒于因势而改,并沿袭过去灌输式,枯燥无味的传统教学;有的政治教师虽然采用了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但却流于形式,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仍然没有得到本质上的改善,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当今时代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从高考答卷中也不难看到,目前学生普遍存在如下问题:审题能力不强,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强,对开放性试题不适应,发散性思维不强等。因此,调整政治课教学策略,政治课教学创新已成当务之急,大势所趋。

政治课教学创新所包含的内容无疑是广泛的,它包括教学的理念。手段。方式。内容都应当适应当今形势作一个全面的革新和突破,而笔者认为,由于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政治课教学要想实现创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必须首先进行转变,只有教师重新定位准确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真正在教学中实现了角色的转变,政治课教学的创新才有了实现的可能。

破除思维定势,坚定创造信念,突破传统课程教学的局限,在新的课程环境下重新塑造自己并界定自己的角色职能,实现教育角色的转变。

2破除思维定势,坚定创造信念,在新的课程环境下重新塑造自己并界定自己的角色职能,实现教育角色的转变

2.1由政治课知识的灌输者走向共同建构的对话者:

传统政治教师在思想观念上习惯把学生当成学习的客体,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从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课堂教学模式必然是传统的“传递——接受”教学结构模式,在教学方法上必然是注入式的教学,在思维方式上主要采取集中思维和求同思维的训练方法,形成了“教师划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的应试教学模式和“驾轻就熟”的思维定势,这无疑是对学生的创造力是一种良善的摧残,学生只会重复和求同,不会求异求新。这样,教师的定势教学养成了学生的定势思维,既达不到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的教学目标又会让学生丧失对政治课的兴趣。所以,教师应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创设课程氛围,保护学生作为对话人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多种自主实践活动中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观点,从可信走向相信,最后达到坚信,从而理解知识,形成信念。正如加拿大著名课程专家史密斯博士说的:“教师关注的并不是教——即通常所谓的灌输条理分明的知识,而是保证使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的环境条件。”

2.2由教科书的被动使用者走向新课程的塑造者:

在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中,由于旧教材的既定性。闭锁性,教师难免只是消极。被动的执行者,连对教科书的自主选择和重组都很少,更不用谈对校内外丰富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了,极不利于开发本地的特色,拓展课程的内涵和外延,开阔学生的视野。与思想在政治课本身所具有的与时俱进的特点相违背,必然达不到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的引导下,教育者的创造精神应随新课程的完善而得到充分的释放,从而升华为与学生共建课程的主体。其一,就课程既定内容而言,教师应对思想政治教科书作出适当的剪裁、取舍、分类。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宜的安排,如高二哲学下册的内容就可以把五八课放在一个阶段先讲,然后再安排六七课,这样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把认识论和人生观、价值观区分开。其二,就课程的动态建构而言,应该说政治学科的内容已经是紧跟时代的发展,与其他学科比算是新的了,但社会在飞速发展,新现象、新观念层出不穷,如克隆人、安乐死、虚拟世界、反物质带来的政治学反思;美伊战争、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这些鲜活的时事都应成为课程资源,进入课程流程,这样的政治课,才能及时直面社会,关照社会、关照现实、捕捉前沿。培养出思维开阔、知识广博的创新性人才。

2.3由课程中的裁判者走向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

传统的政治课教育,比较注意甄别功能,教师扮演着终结性和唯一性的课程裁判者,重教轻学,缺乏对学生主体力量的肯定和张扬,使学生始终处在一种被评价和被测试的消极境地。这样,建立在自省自审意义上的自主发展将没有可能变为现实。不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自信地发挥其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培养创造精神。因此,首先政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象法官审案那样超然于对象的情感之外,即使学生思考的问题再幼稚、偏激,也应与之共同介入,耐心倾听并用真诚鼓励学生进行自我体验和感悟,实现由知到信的转化;其次政治教师应用辨证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学会欣赏每一个学生,不要用简单的说教去灌输马克思理论,而应用爱心和鼓励引导学生去认识马克思主义。既激发了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又尊重了学生的个体性和差异性,有利于培养出自主、具有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胆识的创新性人才。

毫无疑问,创新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教育的神圣职责,也是广大政治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只有深刻理解创新的作用和意义,感受创造的神奇魅力,才能增强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社会责任感,让自己从传统的教学权威向与时代同步的“平等中主导”作根本位移。树立“人人该创造”的创新意识,使中华民族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之地,迎接新世纪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