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政治教学论文范文,政治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建构与衔接

  • 投稿王启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862次
  • 评分4
  • 75
  • 0

柯新凡

摘 要:中学和大学的思想政治课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主阵地。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建构与衔接。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思想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构建提供了理论支撑。以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思想作为方法论指导,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整体性设置,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整体性系研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媒介的整体性建设。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整体性 建构与衔接

柯新凡,男,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中学和大学的思想政治课是实现“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主阵地。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教育使命,必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建构与衔接,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整体性设置

“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目标。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目标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思想政治教育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总目标,既是受教育者个人的发展需要,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教育以育人为本,而育人又要以德育为先,思想政治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中最重要的素质。道德教育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道德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正确的思想基础,从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始终围绕这一总目标展开。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整体性教育,必须在这一总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心智发展规律、认识水平等,将总目标分解为不同的阶段性目标。中学、大学是学校教育过程中的相互联系而又独立的阶段,各自有自身的内在要求和发展规律,基于中学和大学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中学阶段的思想政治课教育目标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目标的选择应有不同的要求。

国家在设置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目标时也充分考虑到了阶段性特点。总体来讲:中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更多的是要进行公民教育,另一方面要为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准备基础;大学阶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一方面要继续强化基本公民素养教育,另一方面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尤其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使大学生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渐进过程,每个阶段的教育目标有直接的关联性和统一性,也就是说虽然不同学习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有差异,而现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边界的模糊性是客观存在的。更应该注意的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存在着目标前移和目标后置的问题。在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较多的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灌输,再加上考试的现实需要,而偏重于理论的讲授,忽视公民素养的实践;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却存着在中学就应该掌握和践行的基本道德规范的讲授,加之以择业或读研为目的的现实考量,大学生存在着更多的是以课程成绩过关或知识单纯记忆的偏好,而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性思考和认同。

因此,为了更好地使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整体性衔接,一方面,要努力合理设置思想政治教育的阶段性目标,尽可能科学地界定目标的边界,以利于教学实践;另一方面,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整体性衔接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要突出相应阶段性目标的中心:中学阶段应该侧重于合格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教育和养成,即道德素质、权利与责任统一素质、身心健康素质、法治素质、科学素质等,不过分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解读。大学阶段突出和加强信念教育,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性教育,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来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并指导其行动。无论是合格的公民教育还是高层次的“四信”教育,最终是要经过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媒介的整体性建设

中学和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教材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媒介。教学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在教材。在不同教学目标的指导下,不同学习阶段的教材应有差别。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整体性衔接的要求,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介(教材)建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按照不同年龄、不同阶段学习者的接受能力,处理好教材内容的纵向衔接和横向交叉问题,避免重复性,实现无缝衔接。

现行思想政治教育媒介(教材)在纵向、横向上都存在一定的重复。从纵向看:中学阶段的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与大学阶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材内容上存在较大的重复。从客观上讲,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逻辑的应然性,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复。但不能因此而不关注问题的存在,必须努力规避无效的内容重复及差异问题。

因此,必须通过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媒介的整体性建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首先,在编写教材、设置课程时,要以整体性思维来考虑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中学、大学各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来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力求避免低层次的内容重复。其次,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教师要理解部分内容重复的客观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更要清楚教材只是教学的指南而非教条,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中学、大学教师必须相互了解不同阶段的教材内容、教学重点,以教材为基础,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应当根据不同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进行因材施教,避免教学实践中的无效重复。

总之,为了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课的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必须以整体性思想为指导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材的编写,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合理转变,不能过度刻意追求阶段性或独立课程的教材内容和教学体系的完整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教材的整体性衔接。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整体性系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人的发展是整体、全面的发展,决不是单向、片面的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言:“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联系和观念联系的全面性。”①因此,对人的整体性认识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衔接的一个核心因素。要增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学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才能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尊重学生不同阶段的不同心理特点。中学是学生基本道德规范、责任意识等公民意识养成的重要时期,也处于迎接中高考的高压阶段。当代中学生的心理呈现出独立、主动性的成人感与幼稚、依赖性儿童心理并存的普遍特点。大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掌握、“四信”确立的重要时期,也是环境相对自由宽松的学习阶段。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呈现出自我意识增强但情绪波动较大、接受新事物能力增强但辨别真伪的能力相对不足、抽象思维迅速发展但主观片面性思维依然明显、意志力明显提高但稳定性不足的特征。

基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思想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学生的阶段性心理特点和接受度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媒介(教材)编写应该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教材的内容、体例和呈现方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情感需要,整体考虑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形成,以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实施教育和影响,中学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按照同一套方法去说教,而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既重视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实现能力提升、道德养成、人格发展。

当前,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就使得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从而使得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更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和作用的结果。因此,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思想为指导,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衔接机制的构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有效性,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2013年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2013-JSJYYB-010)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王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