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音乐教学论文范文,音乐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陕北民歌《兰花花》的风格特征及演唱技巧

  • 投稿毛线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1523次
  • 评分4
  • 28
  • 0

钱云

(长江师范学院2011级音乐学1班,重庆408100)

【摘要】我国陕北民歌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其中《兰花花》便是一首流行非常广泛的陕北民歌。《兰花花》的曲调高亢而有力,节奏自由而婉转,极具陕北地方特色。文章具体分析了我国陕北民歌《兰花花》的音乐风格特征及演唱技巧,以期为我国民族声乐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姜键词]陕北民歌;《兰花花》;风格特征;演唱技巧

陕北民歌在我国民族音乐文化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信天游”这种音乐风格。《兰花花》就是一首比较典型的“信天游”风格民歌。《兰花花》不仅代表了陕北人民洒脱奔放的性格特征,也体现了浓郁的陕北乡土特色。《兰花花》以优美流畅、委婉高亢的曲调,讲述了一个女孩的生活遭遇和悲剧人生,成功地刻画出了兰花花这一被旧社会封建礼教迫害的主人公形象。对陕北民歌《兰花花》的音乐风格及演唱技巧进行深入分析,不仅有利于加深我们对陕北民歌艺术的认识,也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一、《兰花花》的创作背景

《兰花花》是利用真实事件创编而成的一个民歌作品。故事中的主人公兰花花是陕西延安南川人。兰花花原名为姬延玲,由于其形象俊美、心灵手巧,人们便叫她为“兰花花”。兰花花在少女时期与一名红军战士相爱,但由于红军东征,兰花花与红军战士不得不暂时分开。战士走后,兰花花的父母强行将其嫁给当地一位地主的儿子。在地主儿子因吸毒强抢劫被处决后,又将其改嫁给一个富人。在婚姻生活中,兰花花受尽欺凌和折磨,最终在24岁时苦闷而终。红军战士回来后,获知兰花花的悲剧遭遇,在思念及悲痛之下,运用“信天游”体裁编写了《兰花花》这首歌曲。整首《兰花花》充满抒情与叙事风格,采用悠扬独特的信天游曲调和朴实的语言,讲述了兰花花凄美的爱情和悲惨的一生。

二、《兰花花》的风格特征

(一)曲调特征

《兰花花》作为陕北民歌的代表作品,必然有其突出的音乐优势。从曲调来看,《兰花花》激昂饱满、热情真挚,不仅能够表达出丰富的人物情感,还具有典型的陕北信天游风格。高亢的曲调和开阔的音域是《兰花花》最具动人之处。这首歌曲的曲调主要采用的是羽调式,曲调会随着内容与情绪的变化,而运用一些变异性的润腔装饰,这种处理能够将信天游的独特韵味充分地展示出来。《兰花花》的曲调由上句与下句多次反复组成,具有较为明显的对称性。歌曲的前两段音调高亢有力,通过对两次四度跳进的运用,提升了歌曲的主题意境。同时也突出了女主人公美丽、灵动的气质。之后的几段,运用了大二度的音程来代替前两段中的四度跳进,使曲调由高亢转为凄婉,几近于哭腔,将女主人公的无奈和痛苦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从整体来看,《兰花花》的整个曲调是由高音逐渐转为低音,全曲两个旋律相互响应,形成了强烈的旋律对比,将抒情与哀怨恰到好处地展示出来。

(二)旋律特征

从旋律来看,《兰花花》曲调通常以悠扬的高音开始,逐渐向着低音行进。全曲共有两个乐句,由于整首《兰花花》都是前后呼应的对称旋律,所以这首歌曲的旋律对比性较强。但是从曲调来看,还是根据内容的变化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因此其音乐形象丰富而鲜明。整首《兰花花》不仅有悲愤时的反抗,也有相思时的哀怨,将当时人民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表达得淋漓尽致。

(三)节拍特征

原始的《兰花花》采用的是2/4的节拍,这种节拍是非常典型的陕北民歌节拍特点。这个拍式的《兰花花》结构简单,全曲共有四个乐句,其中有八段歌词属于分七歌形式。陕北民歌大多以“2”作为节拍的基础倍数体系。以“2”为基本节拍形式的词拍相互交融、相互制约。另外,还一个流传较为广泛的版本,就是作曲家王志信改编的《兰花花》。这个版本的兰花花篇幅较长,采用的是4/4拍,全曲由五部分组成,结构相对复杂些。但其艺术性和戏剧性较强,比较适合专业演唱。从节奏来看,《兰花花》这首歌的节奏与歌曲的内在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故事情节变化充分地表现在节奏上,比如第三、四段,兰花花被迫出嫁时,节奏就慢了很多,充分地表达了兰花花内心的无奈。

(四)语言特征

陕北民歌使用的大多为陕北方言。在陕北方言中,有许多地方与普通话都有着明显的差异。比如第一段“青线线(的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的彩,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地爱死个人”。这段歌词中的“线”在演唱时,采用儿话音来唱出,而其中的“生”字采用典型的陕北平舌音来唱出。更加明显的是“下”字,陕北方言唱出的是“ha”。“人”字是采用后鼻音“reng”来唱出。这些明显的方言特征,我们在信天游中经常可以见到,是陕北民歌特有的音乐语言特征。

三、《兰花花》的演唱技巧

(一)唱词的处理技巧

1.方言的发音

《兰花花》无论曲风还是曲调,都具有典型的陕北民歌特色在演唱语言上,主要运用的就是陕北方言。为了保证歌曲的原生态方言特征,演唱者在演唱时必须注重咬字、儿化音以及鼻音等方言特色的处理。比如歌词中的“爱”要唱成“nai”,而且这种发音变化在歌曲中频繁出现。另外,《兰花花》演唱时,也会多次出现儿话音,这种儿话音是陕北人民豪爽性格和传统曲风的表现。在演唱儿话音时,演唱者的演唱咬字不能过紧,牙齿可留有一定的缝隙,舌尖应稍微翘起并后回弯,尽量让口腔肌肉放松,使儿话音能够从齿缝中自然吐出。演唱时还需要注意的是,陕北方言的发音位置较为靠前,鼻音较重,因此应突出鼻音。总之,演唱《兰花花》时对方言的注重,并不是演唱炫技的需要,而是对民族音乐、民族传统的尊重。

2.变化音及装饰音

《兰花花》的很多乐句尾音都设置了较大的变化音,而且这种变化音大多是4度以上的大跳。《兰花花》运用这种大跳来突出陕北民歌婉转的民族风情。比如在“青线线那个蓝线线”中,最后的“线”就包含了六拍。其中前五拍都停留在“la”音上,而第六拍却突然上跳了四度停留在高音“re”上。这种变化音的演唱技巧,能够带给人俏皮的听觉感受,同时也是陕北人民音乐特色的表现。另外,在《兰花花》中装饰音的使用也比较有特色。在第一段音乐中,连续出现了多个装饰音,比如第一个乐句的结尾部分出现了一次676的装饰音。第二句也出现了两次连续的装饰音。由于装饰音出现的位置比较集中,演唱《兰花花》的装饰音通常有一定难度,容易出现不自然的现象。因此,在演唱这首歌曲时,一定要练习好装饰音。

(二)情感的处理技巧

《兰花花》主要讲述了兰花花的爱情故事和命运变化。在演唱这首歌曲时,一定要注重对情感的体会和表达。比如在第一段中,着重描绘了兰花花出众的容貌,体现了对主人公的赞美之情。演唱这一段时,应该情绪饱满、充满热情并带有些许愉悦。演唱者可以采用轻快的音乐来进行演唱。到了第二段,歌曲的情绪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节奏还是旋律都急转直下,整段充满悲哀、沉重的气氛。演唱者不仅要放慢节奏速度,情绪也要随着歌词的变化而压抑、低落下来,甚至可以带着哭腔。演唱时,演唱者的声音应该尽量低沉、缓慢,尽量完美地诠释出此刻主人公的内心情感。总之,在演唱《兰花花》时,演唱者的情绪必须随着歌曲思想主题变化而变化,这才样将《兰花花》的音乐风格完美地呈现出来。

四、结论

《兰花花》带有非常浓厚的陕北民歌特征。这首歌曲之所以流传广泛,不仅因为它具有传奇而真实的故事色彩,也因为其拥有优美动听的旋律和丰富多变的情绪情感。多年来,有很多位优秀的演唱家对这首歌曲进行了不同的演绎,虽然每位演唱者的演唱风格和效果各有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位演唱者都注重在发音及情感方面的处理,这充分体现了演唱者们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尊重。

参考文献

[1]马中海陕北民歌《兰花花》的音乐分析[J]作家与作品研究,2011,(5).

[2]孙磊.陕北民歌《兰花花》赏析卟音乐之声,2012,(416).

[3]杨晶雯.探析《兰花花》演唱技巧及情感的表现卟北方音乐,2013,( 12).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