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
(长春大学音乐学院,吉林长春130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我国各行各业呈现出多元复杂的趋势。因此音乐的发展要想适应社会的需要,必须培养复合型的人才。面对着我国传统音乐院校注重培养专业性强而单一的人才的现状,我们应该在新形势下将教育与艺术结合培养新型的音乐复合人才。因此本文分析了我国音乐复合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希望对于我国复合型音乐人才的培养有着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音乐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思路 基金项目:本文为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音乐专业复合型教育人才创新性培养模式的多视角研究。(项目编号:吉教科文合字【2014】第290号)
音乐作为一种民众精神的承载体,在我们的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全球化以来,世界连成一个整体,然而由于我国传统的音乐院校的教育重视课堂的教学,专业性强而单一,很难适应当今多元世界的需求,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我国音乐的发展。音乐复合型人才成为我国音乐发展的短板,面对着社会的需要,本文讲述了培养音乐复合型人才的新思路。
一、我国音乐人才培养的现状
通过调查部分音乐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可知,很多音乐院校就业的学生他们的岗位的选择往往专业性并不是很强,而是更加的偏重综合性;而企业中对于大多数音乐岗位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音乐专业性,由此可以看出我国音乐院校培养的学生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了。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我国的音乐院校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改革,更加的注重培养复合型的音乐人才,从而更加的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我国复合型音乐人才培养的思路
所谓的音乐复合型人才是指以一种专业为主,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专业的基本知识为辅具有多种能力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不仅仅需要理论知识的丰富,更需要有专业所需要的实践能力。
1.建立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构建复合型人才知识结构
复合型音乐人才的培养首先学生就要具备丰富而扎实的理论知识,因此,面对着社会多元化的需要,音乐院校不仅仅需要开设专业性的课程,还应该开设综合性的课程。音乐学院不仅仅开设专业主修课程,还开设了专业辅修课程,另外还要开设综合课程,只有这样学生总体的知识框架才能够完整,学生的知识理论才能够完善。
专业必修课是学生专业性比较强的课程,这些课程是学生必须修的课程,这是学生专业理论的基础部分,也是学生专业的精华部分。专业辅修课程,是根据专业的内容进行的一些拓展性的课程,对于学生专业能力的拓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要想在专业课上有着较好的发展,那么,专业辅修课程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课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我们生存与社会,那么我们对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有所了解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综合课程,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需要进行选择,这样就可以促进学生能力的综合发展。
2有效的开展艺术实践活动、塑造音乐复合型人才
教学交给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才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显然只是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并不是我们需要的人才。社会需要的人才是能够帮助企业发展的人才,因此,面对社会对于实践能力的需要,我们音乐院校的人才必须要有实践能力。为此音乐院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为了丰富高校学生的学校生活,社团被引进大学校园:大一大二的学生,为了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学校中不仅仅需要多的学习理论知识,也需要多的参加社团,这样就有利于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音乐综合才能。
例如,社团的运作在高校中都是学生自己来进行的,因此社团节目的创作、编排、排演等各种环节都是需要学生进行组织,这样就可以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综合音乐才能。因此,对于课程比较多的大一大二的学生,社团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自己综合能力的舞台。并且通过社团不断的组织学校音乐活动,这样也可以在整个学校中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三大四的学生由于他们的专业课程比较少,理论知识在经过大一大二两年的学习已经足够完备了,因此对于他们来说实践能力正是他们所欠缺的。有些学生可以跟着导师进行一些音乐方面的研究以及实践,或者有些学生可以在校外做兼职或者进行实习,这样对于他们实践能力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大三大四的学生可以在社会专业的音乐公司进行实习,这样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既可以掌握一个音乐公司运营的程序,也可以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综合音乐才能,让自己的知识、能力接受社会最严苛的考验,只有这样高校学生才能够浴火重生,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提高自己的社会竞争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知我国音乐院校对于复合型音乐人才的培养任重而道远,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院校的改革却是势在必行。我们将艺术走出象牙塔,真正的走进人们的生活中,我们将音乐走下舞台,真正的走向幕后,这需要复合型人才的推动。因此本文对于培养复合型音乐人才的一些思路,对于音乐院校的改革希望有一定的帮助。
[1]黄毕莎.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探讨U].四川戏剧.2013(05):10-11
[2]戴俊超“武昌艺专”的音乐教育[J].孝感学院学报2013(05):02-03
[3]陈明霞.论文化方式对音乐专业学生的影响与课程改革[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6):12-13.
作者简介:李琳(1978-)女,吉林长春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研究。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