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占坤
(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1)
【摘要】音乐“主题变形”是作曲技术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作曲技法,可以使一个主题通过调式调性、配器、和声等发展变化,分裂成不同的旋律曲调来呈现音乐形象。文章从作曲理论出发,分析电影《斯琴杭茹》的音乐采用双主题音乐交替变形的手法及其变化发展规律,探究音乐“主题变形”手法在电影音乐中的应用。
【关键词】主题变形;电影音乐;《斯琴杭茹》
电影艺术高度浓缩了文学、戏剧、舞台艺术、音乐、摄影于一体,表现力多样,艺术内涵丰富。电影中的音乐作为电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影片的渲染,人物情感的抒发,剧情的解说等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蒙古族题材电影是我国电影领域的一支生力军,为发展我国电影民族化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电影《斯琴杭茹》是由我区导演巴音执导、由大众演员参与主演并获得了国际大奖的作品。
一、《斯琴杭茹》电影音乐的总体特征
蒙古族题材电影的作曲家们在电影音乐中使用了长调、马头琴、呼麦等蒙古族传统音乐形式,在调式及和声上体现了草原音乐的特色,同时运用了西洋管弦乐与民族音乐相结合的音乐表现形式。
在《斯琴杭茹》这部电影里面,作曲家紧紧把握鄂尔多斯民间音乐这条绳索,以民歌元素为主题,运用西洋传统作曲技法与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元素相结合的方式,创作出以了独具蒙古族草原文化特色的美妙旋律,体现出浓浓的民族文化气息。
二、作曲技术中的“主题变形”
所谓的主题音乐就是“运用单旋律”,即没有歌词的音乐对电影电视剧的内容进行高度概括的一种音乐形式,它的表现功能可以把人们带到特定的历史情景、文化氛围或某种情感范畴之中。主题音乐在一部电影中往往起着贯穿剧情发展的作用,是影片发展过程中必不可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主题音乐就像是一条线索一样贯穿整个作品。
“主题变形”,通过对主题的综合性变化,构成主题间以核心要素为关联的类似性及并置性的结构特征,进而引发了主题表现力的根本性转变,使之具有了独立的音乐陈述意义和表现性意义,创建了具有地方文化精神特质、情感表达的音乐话语系统。“主题变形”技法建立在音乐段落结构、表演技巧的技术运用上,对音乐的线条、色彩、结构乃至音乐话语方式等各个要素都给了充分组建,构成了叙事结构统一而富于变化的音乐语汇。
三、音乐“主题变形”手法在电影《斯琴杭茹》的运用
电影《斯琴杭茹》中以成吉思汗的第32代嫡孙斯琴杭茹为主人公,故事情节以斯琴杭茹老人的真实生活为题材进行发展。在这部电影中出现了一个“女性化”的、幽怨的主题音乐,这个主题音乐始终伴随着斯琴杭茹的故事情节变化发展而通过“主体变形”的手法不断展开,达到了故事情节、主人公和电影音乐的有机统一。斯琴杭茹主题音乐在电影中不断出现,每一次出现都和原来的主题动机不一样,通过凋式的变化、节拍的变化、配器手法的变化、音乐织体的变化等进行发展。
(一)主题旋律音乐呈现
1.民歌《吉祥的鄂尔多斯》第一主题旋律
《斯琴杭茹》的主题音乐共有两个,第一个主题音乐是鄂尔多斯民歌《吉祥的鄂尔多斯》主要音调,第二个主题是带有散板性质的创作旋律。这两个主题伴随着戏剧情节冲突的进行而交替变化进行, “双主题”运用也是这部电影音乐的重要特点。第一个主题出现在儿童时代的斯琴杭茹和母亲在草原的夜晚温情对话的时候,首先由母亲唱出,然后聪明伶俐的斯琴杭茹学会并能有感情的演唱,这段民歌旋律表明短暂和平的草原充满了恬静的气息。
这个民歌旋律徵调式。以五声音阶为主。上半句从“角”音开始级进到“徵”音,然后八度大跳到高八度“徵”音,半终止时候停在属音“商”音上;下半句从“羽”音开始级进到“角”音,接着做一小节的临时离调回到调式主音上并结束:在第一主题里面具有特色的音程四度的跳进,例如:从“宫”音到“徵”音的下行跳进。这种以四度和五度的形式做连续的跳进和调式音阶特征凸显了草原音乐的主要特征。
电影《斯琴杭茹》第二主题为悠扬的并具有散板性质的旋律,旋律形态为七声音阶,出现在斯琴杭茹背诵“天马桑”的结尾处,给人以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衬托出少年的斯琴杭茹将要经历波折的一生。配器上开始由小提琴奏出乐句的“角”音,然后级进下行到主音,这种感叹式的下行旋律略显忧伤。随后是长笛进行了“旋律压缩”的技法变化重复动机旋律,乐队演奏中间由少年斯琴杭茹再次重复第一主题旋律,这种双主题交替的出现使主人公和大草原浑然的结合到一起。在和声上主要采用传统和声,以具有动力性和声“Ⅳ”级和“V”级和弦为主。突然乐队奏出一个紧张的附属和弦,制造了强烈的紧张感,表现出了土匪袭击草原的惨烈。随着画面切换到美丽无垠的大草原,音乐中又出现了“四度”和“五度”交替发展的曲调,乐队小提琴组演奏的力度逐渐加强,美妙、激动的旋律勾勒出一副壮美草原的图画。
(二)主题旋律的变形
1主题音乐的第一次变形
主题音乐的第一次变形是出现在斯琴杭茹和蒙克惜惜分别的场面,主题音乐第一次变形主要通过配器手法进行的。和第一次主题旋律呈现时候不同的是用长笛演奏第二主题部分音乐,而且木管组作为主奏乐器;接着是管弦乐演奏并完全重复第一主题音乐。
2主题音乐的第二次变形
主题音乐的第二次变形出现在青年的斯琴杭茹和已经做了喇嘛的蒙克相见时候的场面,曲作者在配器上用竹笛深情演奏第二主题音乐,表现了两个青年人复杂的心里活动。竹笛演奏结束后又是管弦乐奏出第一主题音乐,使他们联想到少儿时候在一起欢乐、高兴的场面,管弦乐尽管是强奏,但是也无法表现斯琴杭茹和蒙克内心的激动。在配器上使用小G调竹笛演奏更加深化了音乐的内涵,竹笛演奏在技巧上借鉴了马头琴演奏技法的摸音、滑音等,同时演奏者使用了大幅度的气颤音,旋律异常激动。
3主题音乐第三次变形
斯琴杭茹和蒙克修建过冬羊圈并回忆起童年放牧时候出现主题音乐第三次变形,主题音乐旋律发生了变化,这次主题音乐的变形主要采用调式变化、复调音乐代替主调音乐的形式。前三小节由原来的散板变为规整的2/4拍,F调,演奏乐器变为中提琴。第一主题在上五度转调以后还是由弦乐演奏,无太大变化。
夜晚斯琴杭茹少女懵懂的感情使她浮想联翩,音乐上是一把箫和中提琴对话式的旋律,两件乐器以复调音乐形式紧紧地交织在一起,就像这两个年轻人火热的心彼此吸引一样。这里的复调音乐在第一主题基础上进行,呈问答式。谱例:
箫演奏谱:
这两个旋律在第五小节出现了复调的形式,主要以五度和声的形式并列向前发展。“箫”演奏的旋律深沉而有内涵,象征着蒙克抉择式的复杂心理活动;小提琴演奏的旋律宽阔,描述了斯琴杭茹还带有少女美好的愿望。
4.主题第四次变形
主题第四次变形出现在蒙克父母来提亲的场面,在配器上使用F调梆笛,旋律为五声调式,舒展愉悦,衬托了斯琴杭茹激动的心情。在第四次变形的旋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将第二主题音乐旋律主干音拉长,调式上改为角调式,竹笛技巧上使用_『大量的波音和抹音。
谱例:
5主题第五次变形
斯琴杭茹和儿子在吃酸枣时候出现了双主题音乐的第五次变形,小提琴奏出了第二主题以后,进行了临时离调到G大调,音乐形象明亮而坚毅,表现了斯琴杭茹和儿子苦中作乐的坚强品格。第一主题音乐随后出现,但是速度变慢(1=56),原来稚嫩的民歌曲调瞬间苍老了许多,衬托了中年斯琴杭茹艰难的生活。
原来第二主题音乐:
四、总结
本文以电影《斯琴杭茹》音乐为研究对象,从音乐本体的角度系分析了其影片的配乐。影片《斯琴杭茹》能够获得成功,不仅仅是因为斯琴杭茹真实的生活原型,更重要的是有一个好的配乐。因为一个好的电影音乐不仅能体现电影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同时还起着烘托、渲染影片气氛,表现剧中人物的情感、心理,表现地域色彩和民族、民俗风情等重要作用。
电影《斯琴杭茹》的音乐形象多元,在使用乐器上凸显了蒙古族音乐的特质,主题音乐贯穿始终,通过不断的变化为剧情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影片中使用了蒙古族传统乐器马头琴、蒙古族笛子、蒙古族民歌演唱和西洋小提琴,在作曲上凸显了草原文化和现代作曲技法的融合。
[1]王文和.中国电影音乐寻踪[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
[2]王安国现代和声与中国作品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曾田力影视剧音乐艺术[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4]乌兰杰.蒙古族音乐史[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