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 锋
摘 要:在中长跑测试实践中,采取统一开表,分组起跑,各组间间隔一定秒数的间隔计时法组织测试。为达到提高教学组织效率的目的,对间隔分组方法、间隔秒数设置、学生成绩登记等方面进行着重阐述。
关键词:中长跑测试;间隔计时法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3.013
中长跑800米(女生)、1000米(男生)是南通地区体育中考重要测试项目之一,每学期都要考核。在测试实践中,笔者运用间隔计时的方法,以提高教学组织效率。
间隔计时法,是采取统一开表,分组起跑,各组间间隔一定秒数的计时方法。具体方法为:根据学生的性别差异,编成若干组,每组7~8人。在起点处,以组次为序整队。起跑时,统一开表,各组之间间隔相同的秒数,依次起跑。起跑后,各组先分道跑至抢道标志物,再抢道跑。在终点处,根据学生到达的先后顺序,分别计时。
为达到提高教学组织效率的目的,在运用间隔计时法组织测试的过程中,需对间隔分组方法、间隔秒数设置、学生成绩登记等几方面予以细化。
一、 间隔分组方法
分组方法:在每组最多8名学生的前提下,根据男女生人数、学生花名册中男女生排列次序,分别编成若干小组,并在学生姓名后面标识第几组。
采取此分组方法,利于提高测试成绩的登记效率。学生的测试成绩,只需根据所在组次不同,依次减掉相应秒数,就可记录在花名册上。如每组间隔时间为10秒,第一组学生成绩如实记录;第二组学生成绩在码表显示秒数的基础上,减去10秒记录;第三组学生成绩递减20秒记录……以此类推。
二、 间隔秒数设置
影响间隔秒数设置的因素:分组测试组数、测试成绩递减计算简易度。
1.分组测试组数
各组间间隔秒数设置,与分组测试组数相关,主要由一次测试最多组数所决定。组数多,间隔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人为制造“套圈”。如以一个班30名男生分为4组为例,若将间隔时间定为30秒,则第四组与第一组的间隔时间为1分30秒。1000米测试时,就会出现第一组部分男生已跑至起点,而第四组男生还未出发,造成起点处混乱,并被“套圈”的现象。
无论组数多与少,间隔时间都不宜设置过短,否则就起不了分组起跑在减少学生练习人数,避免抢道跑时发生意外等方面的作用,也发挥不出间隔计时法的作用。
2.测试成绩递减计算简易度
由于第二组及以后组次学生的测试成绩,要在码表显示成绩的基础上,根据所在组次不同,递减相同秒数,所以设置间隔秒数,也要考虑测试成绩递减计算的简易度。若将间隔秒数设置为13秒、16秒等非10秒(及倍数)的秒数,则第三组及以后组次学生测试成绩的计算,会比较繁琐,不易于操作。
鉴于以上两个因素,间隔秒数可设置为20秒或10秒。设置为20秒,可利用间隔时间相对较长的优势,与后组学生一起对前组学生起跑情况,如分道跑时是否沿规定的道次跑、抢道跑的方法是否正确等问题进行讨论、评价,并适时提醒后组学生。设置为10秒,则可最大限度地节省一次测试组织的时间,提高教学组织效率。
三、 间隔计时的成绩记录
借助间隔计时法测试中长跑,最大的优势是提高学生一次测试的参与人数。如一个班60名学生,根据性别不同分为两次,就可在一节课内组织学生完成中长跑测试。测试人数增多,就给判断学生名次、登记学生成绩提出新的要求。
1.学生名次判断
首先,要求学生听清并记住自己的名次,并根据名次顺序,依次在指定位置排队。为使学生记住名次,认识名次的重要性,可在测试前强调有关名次的特殊规定:若两名及以上的学生在同一名次发生争执,都认为自己是这个名次,在无法获得同伴证实的情况下,则视为本次测试成绩无效,需重新测试。
其次,教师在报学生名次时,可用手指着学生,或轻拍学生肩膀报出名次,特别是几名学生前后靠的非常近时。另外,当两名学生一起通过终点,均为第五名时,后一名学生的名次,要与码表所显示名次相同,为第六名,而不应根据人数报为第七名。这样,保证学生名次与码表显示名次相一致,避免登记名次时造成混乱。
第三,教师可预先在学生终点排队位置,标识出“1、2、3、4……”的名次顺序。以方便学生完成测试后,根据自己的名次“对号入座”,提高教学组织效率。
2.学生成绩登记
可发挥体育骨干作用,协助教师登记成绩。如800米测试后,教师可先组织女生按名次顺序“点号”排队,并同时将女生成绩按名次顺序记录在一张纸上。女生成绩的登记,可请两至三名女生,相互监督,根据女生排队顺序、纸上的名次和成绩,依次登记在花名册上。此时,教师可组织男生进行1000米测试。当男生完成1000米测试,按名次整队时,女生的成绩登记早已完成,剩下的只是登记男生的测试成绩。
另外,登记第二组及以后组次学生成绩时,要先记录码表显示成绩,再根据学生所在组次不同,减去相应秒数予以记录。这样能保持名次与成绩一致,便于日后查询。
(江苏省如皋市实验初中 226500)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