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丽芳 李 翔 米 娜 王莉莉
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源于人大附中人兼济天下的教育梦想。学校于2009年成立,这种由开发商建设、名校委托管理、教委所有的模式,在海淀教育历史上是第一次。建校五年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以科研为龙头,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以教师和员工队伍建设为着力点,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以文化立校,确定“幸福的、不一样的未来学校”的办校愿景、明确“培养具有21世纪技能的人才”为学校使命以及坚定“世界公民中国心”的学生培养目标,积极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探索明日教育,实施高效课堂,办学成绩斐然,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学生家长的一致认可。
学校信息化核心特征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智慧校园已经完成了两期建设,2012年至今为智慧校园建设第三期,三期工程主要完成数字化互动教学环境完善,移动互联平台建设等工作。
第一,学校建成了以无线网络为特色的网络框架。在建校之初,学校就规划了以无线网络为特色的网络框架,采用了独立无线网络的架构,即独立的无线网汇聚交换机。无线网络的建设解决了室外教学活动上网受限的问题,实现了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与校园网络连接,不间断地访问校园网络资源,为学校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第二,学校搭建了网络管理平台,实现统一身份的认证。由于当前的平台种类多、账号密码记忆起来非常繁琐,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利用智慧校园软件平台解决了不同软件平台的标准化问题,实现了“五个统一”,即“统一认证”、“统一标准”、“统一门户”、“统一数据”、“统一服务”。
第三,挖掘、利用一卡通的各种应用功能。基于“信息共享、集中控制”的基本思想,利用区CMIS平台和一卡通多扇区功能,学校将一卡通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所。例如,利用账户管理功能,可以对组织内的人员身份、人员所属部门、持卡人账户类型进行分类,实现了支持时段与权限相结合的门禁管理、图书借阅、食堂就餐、衣帽柜管理和刷卡打印等功能。
第四,通过“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变革教学方式。整个校园覆盖无线网络,师生每人配备一台苹果电脑为实现“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提供了条件。“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采用学生全情参与互动式的教学设计活动;通过高效应用苹果平台上的教育软件和工具以及社群媒体网站的学习平台,学生在获得学科知识的同时,教师也积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创造力。由于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真正成为了主体,教师只是促进者。学生自主利用信息化的环境来完成日常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甄别信息的能力,而且可以通过发现式学习、问题解决式学习来实现知识的探索与发现。
学校信息化运作模式
21世纪是教育信息化的时代,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不断推进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过程中,信息化手段全面融合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之中,形成了整体现代化的发展局面。学校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运作模式。
首先,学校管理层亲自规划与推动信息化建设。校长作为信息化方面的专家,高度重视学校信息化工作,从建校开始就亲自参与学校信息化的规划和建设,积极带领全校老师进行信息化应用探索,极具前瞻性地进行了学校信息化基础建设,促进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的启动和顺利推进。
其次,人大附中本部和区信息中心是西山学校的坚强后盾。人大附中作为一所成熟的且在信息化方面走在全国前面的学校,为西山学校提供了许多帮助,为西山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节约了时间、节约了经费、避免了弯路和错误,在短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多个信息化项目的建设,使得学校信息化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再者,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持续发展的理念,致力于发展学生的21世纪技能。西山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21世纪技能的人才,希望学生在获得学科知识的同时,也具有批判性思维、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创造力。学校将国际公认的21世纪学习框架纳入到“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的课程设计中,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媒介与技术技能,将“个性化、移动性、情境泛在性”贯彻其中,针对不同学习风格的学习者和不同学习内容,创建个性化、可移动的、情境体验式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而且,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加速信息化建设步伐。优秀企业加入学校信息化建设,为学校提供专业的建议,由校信息中心统一规划后形成方案。企业加入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具有周期短、规划合理、后期维护保障等优势,在进行前期建设时注入企业的力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校与诸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建立ITC运维服务中心、Apple授权维修中心、网络、计算机硬软件及外设售后服务、面向师生的培训,借助企业资源、人才优势加快教育信息化的步伐。
智慧校园的发展是学校愿景、使命、价值观和培养目标在信息化方面的体现,由于每所学校的发展愿景和理念不同,在信息化建设上的需求也不同。学校要有对信息化发展统一规划和建设的自主权,能够针对学生发展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此外,学校信息化功能能否得到充分发挥,还有赖于学校的发展方向、师资队伍的信息化素质和信息化资源的建设。
(作者单位:人大附中西山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