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俊
(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310003)
摘要: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以讲授代替练习或以观看视频代替练习、技能学习中缺少学习动机的激发、讲解示范不到位、练习安排不合理等现象,试图通过对动作技能定义的分析,剖析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和特点,探寻通用技术课程中科学、合理的动作技能教学方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让学生的动作技能达到课程提出的要求,从而提高学生操作实践能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通用技术 动作技能 教学
通用技术课程属于通用而非专业的技术通识教育,在实践方面强调“立足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熟悉一些常见材料的属性及加工方法”等,对学生动作技能的要求较低,如锯割、锉削等动作技能要求能正确、安全地操作,而不是要求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一、动作技能的基本含义及特征
教育心理学认为动作技能是指在练习基础上,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完善的、合理的程序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它是一种需要通过实践获得的习得能力,是按一定技术要求通过练习而获得的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能力, 它的显著特征是物质性、外显性。以讲授代替练习或以观看视频代替练习,学生只是知道了这些动作技能认知层面的知识,不能获得身体运动能力。
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是指动作已达到较高速度、准确、流畅、灵活自如,且对动作组成成分很少或不必有意识注意的状态。它的特征首先是局部动作有机组合成大的动作连锁,各项操作技能之间也没有相互干扰的现象,操作中没有多余动作,意识的控制作用减弱;其次动作技能质量高,正确性、稳定性、灵活性增强,紧张感消失,动作技能达到高度自动化,抗干扰能力强。
动作技能理论经历了相当长的认识阶段,其中行为派的理论认为动作技能的学习本质上就是形成一套刺激—反应的联结系统,而认知派的理论强调计划、内部程序在动作技能形成中的作用。在此过程中产生了亚当斯的闭环理论、怀丁的动作技能形成模式、蔡斯提出的信息加工模式、费茨和波斯纳的三阶段模型、施密特的图式理论等丰富的动作技能学说和模型。
二、动作技能的分类和形成过程
动作技能有多种类型。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动作技能可分为连续与不连续的动作技能、开放性与封闭性的动作技能、徒手型动作技能和器械型动作技能等。以上动作技能的分类有交叉,但不能彼此替代,因为每种分类法强调的侧面不同,对学习者而言所需要的知识和策略也不同。通用技术课程中大多是应用器械的封闭性动作技能, 如锯割、锉削、攻丝等。
动作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总是经历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连续变化过程。本文依据教育学家费茨和波斯纳提出的动作技能形成三阶段观点,认为动作技能的形成要经历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认知阶段是学习动作技能的早期阶段,这一阶段学生主要是形成学习动机,学习动作技能的相关知识,在头脑中形成这种技能的最一般、最粗略的表象。此阶段的特点是注意范围比较狭窄, 动作的控制力不强,意识的参与较多。动作之间的联系不协调,多余的动作较多; 整个动作显得忙乱紧张,一般难以发现自己动作的缺点和错误。
联结阶段是动作技能形成的中间阶段,通过反复练习,把已掌握的局部的、个别的动作联系起来, 形成一个连续的整体动作。这一阶段特点是操作技能对视觉的依赖慢慢减弱,增强了肌肉的感知力。此时注意的范围有所扩大,动作之间的干扰减少,多余操作减少,动作的准确性提高,动作较为连贯,同时发现错误能力增强。但在动作之间的衔接处会出现间断、停顿和不协调现象。
自动化阶段是动作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学习者熟练地掌握了完整的操作技能,各子技能已经达到协调完善,并高度自动化,就是动作可以在无意识的条件下完成。其特征是意识控制水平大为降低,动作表现为敏捷、正确、稳定和灵活,动作之间协调一致,多余动作消失,紧张感消失,疲劳的程度也相对降低。此时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动作的错误,初步建立了动力定型。
三、通用技术课程动作技能教学的策略
依据动作技能形成三阶段理论,分析技能习得的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结合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大部分学生的动作技能只达到联结阶段的要求,未能达到自动化阶段,基于此,笔者提出以下教学措施。
(一) 以动作技能习得的内部条件为基础,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热情
通常,学生对于动手操作还是很有兴趣的, 但通用技术中的动作技能一般较为枯燥。从动作技能学习的个人内部条件分析,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积极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对学生持久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参与动作技能学习的愿望,促进动作技能的形成,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学习锯、锉技能时,将技能学习与项目设计(如笔架、小饰品)相结合,通过展示历届学生的优秀作品,或让学生为家人(朋友)制作礼物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愿望。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及时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开展如“看谁锯得直”“看谁锉得更平”等小竞赛,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 以动作技能习得的外部条件为抓手,重视示范、讲解、练习、反馈和评估
1.重视示范和讲解。
任何一个动作技能的学习初期,学生首先要了解动作技能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关于动作过程的映像,讲解与示范是此阶段的有效手段。通用技术课程中动作技能的学习课时紧,更需要教师的准确讲解和示范。
讲解的内容包括学习动作技能的目的、性质、程序、步骤及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动作技能的各部分子技能及子技能之间的相互联系, 整个动作技能的程序以及动作技能中的关键点及为何如此操作的原因等。讲解的言语要简洁、概括与形象化。例如,笔者在讲解锯割操作时,根据锯割的操作程序,讲解锯割操作的加工范围、锯条选用和安装、起锯的方法、夹持的位置、运锯的方式、运锯动作要领以及如何保证锯缝平直、防止锯条折断等。对关键点,如起锯和夹持,还要讲清为什么这样做。
动作技能学习的最初阶段,还需要通过观察示范者的动作进行模仿。示范有教师示范和视听教学示范(如图片、影片、幻灯、计算机模拟), 可以在学生技能操作之前示范动作,也可以在操作进程中示范;可以是整体示范,也可以是分解示范。
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组合, 一般人数较少时选择教师示范。整体示范有利于学生明确操作各部分的联系,形成完整的操作概念,分解示范一般是在分析操作难点和关键部位时使用。边示范边讲解对步骤多、动作复杂的动作技能学习效果较好,学生边看边听,有助于增强感性认知,促进学生动作映像的形成,也可以整体示范和分解示范结合, 如锯割步骤多,可以先整体示范让学生了解整个流程,再分解示范让学生了解各个动作的幅度、力量、顺序等方面的特点,也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图片、幻灯等进行示范。
示范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如果示范不正确,学生形成错误的表象,将不易改变。此外, 学生在学习初期观察不熟悉的事物时,注意的范围和知觉的广度一般较低,示范时动作的速度不要太快。
2.进行科学练习。
练习是学习和精通动作技能的基本条件, 科学地练习是培养学生动作技能的有效手段。明确练习目标、加强模仿练习、适当的过度练习、整体练习与分解练习结合、合理分配练习时间、注重心理练习等都是有效方法。
(1)明确练习目标。
练习目标可以使练习者具有强烈的动机和激情,也可以为检查和校正练习的结果提供依据。练习时要有明确的练习目的和难度适中的练习要求。练习要求过低达不到课程要求,过高则可能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如锯割练习要求: 能正确起锯(15°起锯角)、运锯姿势基本协调、频率适中即可,对锯缝的平直度、余量的多少有要求但不能太高,不能用专业技能的等级去要求学生。
(2)加强模仿练习。
模仿是掌握动作技能的基本途径,是动作技能掌握的开端,精确模仿对技能的形成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通用技术课程中动作技能的学习要求低,课时少,加强模仿练习是培养学生动作技能的有效手段。
根据此阶段学生表现出的动作不稳定,多余动作较多, 容易感到紧张和疲劳的特点,首先保证学生动作模仿的准确性,可采取较慢速度, 待动作被巩固再加快练习的速度, 对动作中不易掌握的内容可要求学生集中于个别技能的模仿练习。这一阶段教师应巡回观察, 特别重视学生动作的规范性,及时纠错,同时让学生体会动作的细节,使动作日趋准确,从而带动整个动作技能的形成。如在起锯的模仿练习阶段,指导学生正确模仿握锯的姿势、大拇指的定位姿势、两脚站立姿势、起锯时锯弓的角度等,开始力量小和速度慢,等动作到位了再按要求的力量与速度进行起锯。
(3)多种练习方式相结合。
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为动作技能的掌握提供保障。练习方式有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整体练习和分解练习、心理练习和逆向链式练习等。
为了技能的形成和保持,练习时要合理分配练习时间。集中练习是指长时间不间断地进行练习, 直到掌握某种动作技能为止。分散练习是指练习分成若干阶段,在各阶段之间插入适当的休息时间。对于简单、重复的动作技能如起锯,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如起攻适合采用集中练习。对于复杂的动作技能如运锯、运锉则适合分散练习。教学时可通过合理的载体把运锯和运锉设计成交错练习,以提高练习效率。分散练习在练习次数和练习时间的分配上, 不应该是机械的、平均的,应视不同情况具体分析。
根据学习任务和学生情况,动作技能需要进行整体练习或分解练习。整体练习是把动作技能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重复训练的形式。一般若动作技能简单、含有高度依赖的部分采用整体练习,如钻孔。分解练习是把一套完整的动作技能分解成同时或按先后次序出现的若干部分,每次进行其中一部分的训练,最后获得完整的动作技能。若动作技能复杂、容易分解则可以分节分步进行练习,如锯割、攻丝。
大量研究和教学实践表明,适当的过度练习对巩固动作技能有很好地促进作用。通用技术课程目标中对各项动作技能的要求都未达到自动化熟练掌握的程度,所以对动作技能中较难掌握且可分解的局部动作进行适度练习较为适宜。对于那些只能在一个特定时期进行练习而此后又不马上操作的一些技能学习来说,过度练习更为有效。如锯割中的起锯、攻丝中的起攻。过度练习的次数并非越多越好,只要适当过度练习即可。
在动作技能练习过程中, 当学生不知怎么练时,可以试着让学生进行心理练习。如在学习锉削时,让学生在练习之前,在头脑中想象运锉时的身体姿势。为了提高学生练习兴趣、克服动作中的难点,也可采用逆向练习,即从后向前进行练习。如在攻丝练习中, 教师先做好起攻, 让学生进行攻丝, 学完攻丝有了成功体验后再学习比较难学的起攻。它也可以弥补在讲解和示范之间产生遗忘的问题。心理练习对动作技能的正确形成及过度练习对巩固动作技能等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逆向链式练习在提高学生练习兴趣、克服动作中的难点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教学中,练习首先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先简后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难点,克服缺点。一般应选择不同性质的练习交错进行,应结合操作技能种类、动作技能的要求和动作的复杂程度,以及学生的特点、知识经验、智力个性,选择恰当的练习方式。
3.合理反馈和科学评估。
反馈可使动作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使动作趋于正确。通过反馈,学生可以辨别动作的正误,知道自己动作是否达到要求。
反馈可分为内部和外部、及时与延迟反馈。采用何种反馈方式,应根据任务的性质、学生的学习进程而定。外部反馈是指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外部反馈的方式有师生间的反馈、生生间的反馈以及利用录像、照片进行反馈。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外部反馈的作用较大,因为个体尚未建立准确的动觉感受。如在学习锉削时,开始阶段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操作进行反馈,纠正其错误,在练习的中间进程,可以组织学生自己找错;规范学生的动作。内部反馈是指操作者自身的感觉系统提供的感觉反馈,在练习的中期和后期,应强调内部反馈,它可以提高个体对各种肌肉动作的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能力。研究表明,连续的任务,及时反馈效果好;不连续的任务,延迟反馈不影响效果。
在动作技能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动作技能进行评估,了解教学效果及评价学生掌握技能的程度。只有科学评估才能促进教学,促进学生动作技能的提高。通用技术动作技能的评估可以根据能力要求, 从姿势、轨迹、频率、最后的效果等方面提出测评标准,如表1 所示的锯割的测评标准。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美】P.L.史密斯,T.J.雷根.教学设计(第三版)[M].庞维国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吴庆麟.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