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羽
(浙江省丽水中学,323000)
摘要: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习惯执行预设教案,忽略课堂生成,讲求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的教学方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突破“预设”巢臼,及时捕捉“非预设生成”,构建动态课堂,成为课堂教学新理念。动态生成的课堂要求教学要为学生的发展而设计,既要充分预设,又要让预设多一些弹性,及时捕捉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态课堂。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预设 生成 发展 生态课堂
“让课堂充满活力”, 这是笔者在教学通用技术时一直思考践行的, 本文将与大家一起分享笔者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态课堂的做法。
一、课堂教学要为学生的发展而设计
教学设计主要是指教师备课过程中,用系统方法把各种教学资源有机地组织起来,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的安排作出整体的计划,建立一种分析和研究的方法,制定解决问题的步骤,对预期结果做出估计。简单地说,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对“教什么”和“怎么教”进行规划。
(一)教学预设要有弹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有效进行,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有一个清晰的、理性的思考和安排,并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但是,课堂是动态的,即使教师备课充分,但面对有个体差异的学生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和非预期性,课堂上难免会出现意外事件。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时,投影展示了一张多功能椅,让学生观察,思考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并填写任务单,然后请学生回答。学生按照任务单上预设的问题回答,全部符合教师预设的答案。其实, 像人机关系这样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课题,学生完全可以凭借生活经验得出结论;或者也可以让学生谈谈坐在学生椅上的感受,也能探讨出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多一些弹性预设,为教学资源的生成留有时间与空间,对教学过程作适当的处理, 充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使课堂更加精彩。
(二)处理教材要有活性
处理教材时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力与差异性,变原来的“教教材”为现在的“用教材”。在教学设计时, 我们通常采取“调”“联”“扩”“删” 等方法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展和重组,精心地开发与创造,注重教材与学生经验及社会生活的联系和融合,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例如,在教学“方案的构思方法”时,笔者并不是按书上的依次介绍草图法、模仿法、联想法、奇特性构思法进行教学,而是大胆地对教材内容的学习顺序进行重新编排, 并介绍相应的案例。首先,创设情境,展示构思巧妙的设计作品(以台灯为主),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和创作灵感。紧接着,进行台灯设计实践活动,以分组讨论的形式,每组形成一到多种方案。其实,学生在构思方案过程中已经在应用草图法、模仿法以及联想法, 学生亲历情境,通过设计构思获得丰富的体验,在生成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本身是围绕着学习展开的,教是为学服务的。现实却与此相反。一些教师在备课时,往往更关心自己怎么上课,在上课时也主要是沿着自己的教学思路去引导学生进入自己的教学设计,因而忽略了学生自己去钻研、领悟和感受的过程。这就是所谓以“教”代“学”。
例如,在一次优质课评比活动中,一位教师在教学“明确问题”时,把所有的细节问题都备进了课中, 知识点非常丰富, 但预设太多、太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
教学需要预设,但预设不是教学的全部,若预设牵引的痕迹多了, 随机生成的亮点就会少。“关注生成”所蕴藏的教育思想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第一要义”。这对教学设计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是单维的、严密的、封闭的、死板的线性设计,而是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板块式设计。所以, 不妨在重要的教学环节处设计一栏———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应对策略,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调整教学计划。
只要我们坚持“为学习而设计”、“为学生发展而教学”, 就很容易处理好教学设计与课堂操作的关系,就会自如应对课堂中新“生成” 的问题, 课堂也会变得更加生机勃勃,充满欢乐。
二、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策略
(一)利用学生的好奇,激发兴趣
要让学生一开始上课就有兴趣, 教师在引课时就要创设良好情境,吸引学生的眼球。
例如,在教学“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时,笔者设置了一个“大家来找茬”的游戏来导入新课。展示四幅图片,配上幽默的网络语言解说:“当三眼插头遇到两眼插头,根本就是一出悲剧。”“不知是哪位天才发明了将两盘蚊香叠在一起放置的方法,真的很容易断好么!”“大部分衣服都有‘咬’脖子的商标,必须剪掉,不解释。”“呃,你在那里,我怎么用鼠标? ”
将学生的生活体验以游戏的方式展示出来, 学生在找茬过程中会思考哪些设计不合理, 很容易理解人机关系要达到的高效、健康、安全目标,这是对上一节内容的回顾。然后,教师进一步追问:要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这就开启了新课的探究之旅。通过对这些日常用品的“找茬”,学生得出要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所考虑的因素。这样的预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在通用技术课上, 我们一定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根据教学内容用不同的方法来创设情境,如以生活展现情境、以试验来演示情境、以实物再现情境、以角色体会情境、以疑问设置情境、以多媒体创设情境。情境教学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能够激发、保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疲劳程度, 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善用学生的疑问,激活思维
课堂上学生的问答往往不经意间呈现出亮点,那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但稍纵即逝。我们必须学会倾听,这不仅是对学生的尊重,还是捕捉学生智慧的方法。例如,在教学“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时,教师提问:某款跑车启动时间短,是否体现了技术的高效性目标? 大部分学生回答:“" 启动时间短,效率高,当然高效。”笔者追问:“那是什么原因使跑车启动快呢? ”这时有些学生说:“发动机性能好。”笔者又问:“这属于设计问题吗? ”学生思考后说:“不是!”笔者总结:“跑车启动快,主要取决于发动机的性能,这是技术问题,而不是设计问题。”
适时拓展,一来可以加深学生对易混淆概念的理解,巩固内化;二来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广度和深度,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探索,多角度解决问题。
(三)联系学生实际,盘活课堂
通用技术课的许多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所以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联系起来设计问题, 可以提高学生的兴奋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通用技术。如让学生寻找家中设计不合理的地方,或者思考商店为什么不提供购物袋,或者动手设计简易手电筒等。
叶澜教授认为, 实践智慧主要体现在“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 具有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况及时做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但丰富的教学实践智慧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获得的,是教师在工作中、在自身丰厚的文化土壤中不断运用教育教学理论辛勤耕耘的果实。因此,构建动态生成的课堂也是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实现专业化成长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始终洋溢着创造的激情,弥漫着生命的气息,实现了师生共同成长的目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方国才.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