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范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一体化课堂教学改革探析

  • 投稿答完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469次
  • 评分4
  • 16
  • 0

黄幼珍

(福建铁路机电学校 福建 福州 350013)

摘要:中职生厌学已有普遍性,一体化教学虽能较好地改善课堂教学效果,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应针对学生的现实状况,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课堂教学中采取一些新的方法和策略,即:转变观念,以学定教;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课堂教学过程弹性化;改变对学生的学习评价。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一体化;课堂教学;生本教育;以学定教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8-0085-03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我校早在2002年即开始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将原先理论与实践分阶段教学的方式改成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所谓一体化教学,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时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建立若干教学模块,将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做”为主,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模式,所有学生的上课、任务及评价无差别。在改革初期,学生学习热情明显升高,学习效果良好,技能掌握度较高。然而,近些年来,随着中职学校生源素质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学生不适应、跟不上甚至完全放弃学习,同时有个别学生在轻松完成学习之余显得无所事事。是放慢速度甚至回头重新学习旧知识,还是降低要求保证完成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如何兼顾两头带动中间?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问题接踵而来,一体化教学面临进一步改革的挑战。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经过不断思考做了一些新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

转变观念,以学定教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教的效果要体现为学生学的效果,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应该看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而不是看教师是否完成了教学内容或教得是否认真。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再认真,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

生本教育主张以学生为本,提倡“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以学定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将更多的关注投给学生,关注他们的知识技能目标是否达成,关注他们的自主学习、参与热情、合作表现等等,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学了多少,以学生的学来定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例如,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课程的“低压电器基本知识”这个项目上,对于每一种低压电器的知识,可以有以下几种教学设计:(1)精讲细讲,详细介绍电器的结构、原理、符号及型号等,然后请学生观察实物结构,验证型号及检测触点。(2)细讲电器的结构及原理,然后马上请学生观察或拆解实物,再讲述符号及型号,最后验证型号及检测触点。(3)将电器原理一带而过,请学生拆解或观察实物,对照实物简单讲解结构、符号及型号,最后检测触点。

教师在授课时应注意观察学生学的情况,如果学生普遍表现有兴趣认真听,即可采用第一种教学设计,先讲后做,课堂容易掌控;如果学生反应冷淡但是也在听讲,便可采用第二种方案,讲一会儿动一动,一收一放,这样,学生不容易出现厌倦情绪;第三种方案适用于学生表现出没兴趣、不愿听的时候,学生既然不愿听,那么教师便可只讲必须掌握的知识,其余让学生动手拆,自己看。

在“低压电器基本知识”这个大项目中,要介绍的低压电器有很多种类,如果全部都讲完需用好几个课时,后期学生常常会表现出不耐烦、坐不住等现象,而这些知识在后面的线路安装项目上必然会用到。要协调安排各单元的授课顺序,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笔者设计了两种方案:(1)舍弃一些不太常用的电器种类,缩短理论授课时间;(2)只讲第一个线路安装任务需要用到的低压电器,这一般只需2~4课时,之后立即进行安装练习。其他低压电器知识等到需用时再讲。

将这两种授课顺序与前述三种授课内容和方法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以学定教,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保持住,教学效果才能得到保证。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学极少体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多采取“一刀切”的模式,这显然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因材施教古已有之,但具体如何实施是个难题。教师首先要了解和掌握学生情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再采取分层教学或个别教学,才能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分层教学可以从课前准备、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作业布置、学习检测等方面入手。“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及故障检修方法。线路安装部分通过训练,基本上都能达到要求,故障检修部分则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每个班级都有大量学生无法掌握这部分内容,其中有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的问题,也有学习积极性的问题。有些学生积习难改,学习惰性非常大,如果强行要求,学生往往会选择放弃学习。于是,笔者采取了一系列的分层教学措施。

首先,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对低层次的学生,要求其必须能独立完成线路安装,工艺尽可能做到更好,出现故障时可以请求帮助,由单人作业改为合作学习。笔者曾尝试过将单人作业改为团体作业,将两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合为一个小组,共同完成安装任务,希冀通过组内协作带动差生。可是事实正好相反,大多数这样的组合里只有成绩好的学生在做,另一部分学生完全不参与整个实作过程。后来,安装任务又改回单人作业,笔者先对厌学的学生做思想工作,再安排一个与他关系较好的同学坐他旁边,要求他跟着同学一起操作,原理工艺都先不做要求。在获得通电试车成功的快感体验之后,通常学生都会产生继续学习的兴趣,教师此时要辅之以言语激励,然后逐步对差生提高要求,最后达到教学目标。

其次,在作业布置时,笔者一般会给出两种题型:一种是看图分析改错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另一种是画图题(如书上现有的线路原理图等),加强和巩固基础知识。学生可自由选择作业题来完成。同时,作业成绩评定也分两个等级。

再次,学习检测手段多样化,除了线路安装必须通电+评分外,还有口试和面试等。口试可以分2~3种难度。一是读图,如线路原理图、安装图等,要求能将图上符号、实物、名称一一对上,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学生如能掌握,看图安装接线就没问题了;二是看图分析原理及动作过程,这是故障检查的基础;三是实例分析故障范围。面试一般是看学生实际检修故障的方法及过程是否正确。口试和面试一般不单独安排时间,而是在学生做的过程中采取提问的形式穿插进行,这样不会造成空档影响学生的整个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过程弹性化

实际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状况和发展需求设计课堂教学,而不是请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以学定教”的课堂相对于“以教定学”的课堂,增加了许多不确定性,教师不能完全按照事先设计好的环节进行,要富有弹性,以便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灵活调整。

在过去的“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课程的教学中,我们一般采取明确任务目标——讲解任务相关知识——安排任务内容——学生动手做——检测任务完成情况——小结等六步走的教学过程。逐渐地,笔者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没有耐心听原理分析和动作过程,教学效果不佳。仔细思考之后,笔者决定依照“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以学定教”的指导思想进行改革。

既然学生不愿听讲,那就先跳过知识讲解,简单布置一下任务后让学生直接动手做。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可以采取三种方案:(1)如果学生在接线过程中出现普遍手忙脚乱毫无头绪的现象时,就果断地插入理论知识讲解,这时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当学生顺利接完线路,但通电试车时发现有故障,经多名学生检查无果时,可插入分析讲解线路工作原理及过程,并举简单的例子说明如何以原理为依据分析故障范围。(3)当学生顺利接完线路,通电试车虽然也出现故障,但都被学生自己排除时,教师应仔细观察学生是如何排除故障的。这里通常可分为两种情形:一是学生检查方法不当,比如盲查、全面检查等,说明学生没能真正掌握原理及故障检查方法,那么可在小结时提出这个问题,然后指出原因在于理论知识没掌握,再进行详细的分析讲解。二是学生检查过程思路清晰,方法得当,这种情形不会大面积出现,通常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做到,而且是在经过几个项目的锻炼有了经验之后,说明教师的教学对这些学生已经达到“迁移”的效果了。这时在小结阶段的讲解可以适当简化,侧重分析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的部分。

在“故障排查”这个项目中,学生有故障不会查找,教师是马上进行讲解分析,还是给学生一个探索时间然后再讲,是全部讲、细讲,还是讲一点、留一点让学生思考检验,学生出了错误是及时纠正,还是等他体验一下错误后果再进行指导,等等,都可以进行弹性化设计。

当然,弹性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经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灵活运用“先教后学,先学后做”或“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从表面上看,是教师的随堂机智,而隐藏在随堂机智背后的恰恰是教师的教学观念和专业素质。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即使是做旁观者,也应该是积极的旁观者。在学生自主观察、试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认真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上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改变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为了发挥学习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导向、调控、激励功能,“生本教育”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也要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以过程评价为主。

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课程教学中,我们对每个项目都进行学习评价,对于安装类的项目以往的评价大致如表1所示。

这样的评价显然无法适应新的课堂教学,笔者对其进行了调整,改进后的安装类项目评价如表2所示,可供参考。

其中,“试车不成功每次扣10分”可以反映学生在安装过程中是否认真细心;“看懂图纸”可以检验学生是照抄别人还是自己看图接线;“故障能自己排除加5~10分”可激励学生改正错误;“团结协作”可鼓励优秀学生锻炼并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新型的学习评价系统中,能独立完成安装项目的学生大约能得60~80分,能在别人帮助下完成安装项目的学生也能得50~60分,而表现突出的学生能拿到80分以上的高分。学生能否达到教学基本要求,从评价结果上能直接体现出来,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斯苗儿.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困惑与思考[J].小学数学教育,2003(1/2).

[2]夏润玺,刘限,秦力.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黑龙江教育,2012(4).

[3]刘纳新.实践教学在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研究与改革[J].当代教育论坛,2008(12).

[4]刘苹,周冠生,阮俊,李荫.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26).

[5]黄平,晏云威.浅析中职生厌学心理与对策[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3(3).

(责任编辑: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