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校长管理论文范文,校长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坚持文化管理促进和谐发展——在2014年县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上的发言

  • 投稿洪嘉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832次
  • 评分4
  • 27
  • 0

朱彦体

各位同仁:

大家好}感谢大家拨冗抽暇,莅临我校!根据本次现场会组委会的安排,我把我校文化管理的情况,向大家做一介绍。

(学校办学历史和办学实绩略)。应该说,我校的校风是纯正的,成绩是突出的,尤其是近年来,我校师生的精神面貌更是崭新的。总体来看,少了一些浮华,多了一些朴素;少了一些虚妄,多了一些谦逊;少了一些功利,多了一些务实。校园不光有了楼堂场馆的壮观,花草树木的丰美,更有了人本的元素,人性的张扬,人文的普及。干部都在想干事、干好事、干成事;教师都在想教书、想育人、想成长;学生都在想健美、想学习、想成才。这种喜人局面的形成,贵乎两点:一是长期以来师生想成长、想成才的本性自觉;二是近年来的学校文化管理。

有人曾问我,什么是文化管理?我说,文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种新的追求,如在教师管理上,教师待遇不高乃至津贴补贴不能及时到位、积极性受挫,你该咋办?教师不可能都照你的生冷的制度来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你该咋办?学生当中有不知长幼的、谈情说爱的、抽烟饮酒的、上网聊天的、打架斗殴的,光靠硬性的处罚又无济于事时,你又该咋办?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这些都要靠教育、靠管理,都要靠有文化特质的教育和管理。在这个区域内,你做文章了,而且做好了,有效了,那就是文化管理。其实,文化是个博大精深的问题,但《周易》上所说的“以文化人”,当为其本义。所谓“以文化人”,说到底就是要把人当人来管理,在学校当中就是要把教师当人来管理,把学生当人来管理,要有强烈的人本意识和人本情怀,要把师生当作自觉、自主、自律的主体,尤其是在学校管理人本化、民主化呼声愈来愈高的今天,尤为必要。学校的环境熏陶、制度规范、精神感召都是管理的必需元素,但这些都需要打上文化的烙印,让师生参与并沉浸在特定的氛围之中,才能真正在师生身上发挥作用。

我还想对大家说,我校的文化管理要努力达成“校园高雅、教师儒雅、学生文雅”的“三雅”目标。我是这样想的,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如在环境文化’建设上,我们就想成就“高雅”,但我很不赞成校园“速成文化”“快餐文化”,一夜之间走廊墙壁上弄得都是名人字画、唐诗宋词,几天之间就把一座文化墙竖立起来,一个假期过后很多场所的文化景象就焕然_新。那些可以说是“舶来品”,只是“拿来主义”,缺少师生的“情意”融入,使本该拥有的教育载体和教育手段,与学校主体失之交臂。真正的环境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有一个“过程”,——有过程的文化才是真文化。

在此,我想细说一则实例:2013年6月,为配合学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我们打算在校园北部墙体上出台图文并茂的“二十四孝故事”,我们没有盲目地“找校外专家”“拨专门经费”,突击上马,而是在提出宏观要求、做出宏观指导后,把具体策划权和实施权交给了政教处、团委、语文组和艺术组。两个月之后,一幅宏阔的“新二十四孝故事”壁画,散发着古朴而清新的气息跃然墙上。据观察,相关部门接到任务后,适时组织了专题协调会。政教处认为,“墙体文化”是静态的,但要用“动态活动”去促成,达成“动静相宜”之效;团委表示,要开展主题演讲和主题征文活动,引导学生辩证地认识“二十四个故事”,紧跟时代新风,对其采取“扬弃”的态度,经过“活动教育”后,还可以适时评选出“校园孝星”;艺术组请战说,学生中高手云集,完全可以自行设计版面、自行配置图文,用不着请校外高手捉刀。语文组教师更是告诫大家:校园环境文化更多的是育人特质,“孝文化墙”设计,目的在于通过二十四个故事,提升学生的传统美德水平,涵养学生的性情,为此应非常注意这些故事中的“愚孝”内容可能会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语文组教师同时建言:元代郭居敬所编的《二十四孝图》,由于其“历史局限”和“现实不足”,不宜“照搬”上墙,而2007年山东老年学会出版的《新编二十四孝图》,既有对传统二十四个故事的部分删除,也有对元以后孝亲故事的增录,已有很大进步,不妨把此“蓝本”组织上墙,同时加上精当的“导语”和“评介”,以较好地引导学生将这些故事的内涵与时代对接,本着在批判中继承的精神,将传统的东西融入现代道德价值体系之中。“基调”定下后,各部门既“各行其是”,又密切配合,相关活动安排得有条有理,有声有色。就是这样一次活动,我们牵出了研讨会,牵出了辩论会,牵出了征文赛,牵出了“孝行”评比,牵出了学生绘画和书法技能的展示,牵出了校园文化的又一亮点……更牵出了合作,牵出了和谐。我们要的就是这样一种过程,这样一种氛围,这样一种潜移默化。大家在我校走走逛逛可以看到,目前我校校园各处,包括墙壁、走廊、教室、寝室等地,都有些文化“痕迹”,这些文化痕迹,多数伴有一些“过程性”因素,都含有师生的“情意”融入,这是值得我们欣慰的。

在制度文化建设上,我们非常注意民主和人本两大法宝。在2012年1月,我校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七届一次教代会,会上通过的九个条例,基本保证了我校教师管理的全员聘任制、上岗考勤制、分配绩效制、评优民主制,基本保证了学生管理的学习导师化、生活保姆化、活动多元化、尖子实验化和困难帮扶化。这些条例的制定出台,虽然有对兄弟学校规制的参考,但没有硬性的复制和粘贴,而是紧紧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经过对干部、教师、职员、工人的反复意见征求和多。轮讨论才拿到职代会上再次研讨通过。民主化的成分清晰可见。另外,在具体条文上,如对任课教师的岗位聘任和解聘条件、标准,对不同年龄段的教师的月出勤次数的底线,对女教师产假中特殊情况的处理等,都既有硬性的规定,也有弹性的办法,得到了多数教职工的认同。由于我们在制度建设上做到了工作必需的“刚性”和人文需要的“柔性”的结合,使我们的制度不再生冷,不再面‘目可憎。当然,我们除了在制度制定上注意“文化味儿”外,还注意在制度执行上努力体现“文化味儿”。学校领导班子经常利用会议和闲谈时间,琢磨如何去执行制度,特别是如何去执行带有“惩罚”性质的制度,要求干部在执行中尽量达到“教育个人”“警示大家”的目的。

在精神文化建设上,我们注意根据教师精神培育和学生精神塑造的不同特点,量体裁衣,因材施教。特别是在教师精神的培育上,我们不提倡讲大话、喊标语、提口号,而注重有效的激励和典型的引导,主要是树立教师身边的典型,并让这些典型讲述自己的故事。没有榜样的校园是平庸的,没有故事的校园是苍白的,没有乐于创造故事和没有学习榜样的教师群体的校园更是可悲的。榜样的树立寄托希望,它活灵活现,不是令人难解的抽象标准;故事的叙述反映现实,它有血有肉,不是叫人生厌的统计数据,因此,让自己的人说自己的事,拿自己的事塑自己的人,让教师用自己“师心”“师情”“师艺”上的故事,树“师德”“师风”“师能”上的典型,成为我校教师精神文化建设的有效手段。基于此种思想,我们的教师节表彰大会上,有了获奖教师做报告的程序;我们的教职工大会上,有了先进教师“现身说法”的内容;我们的班主任会议上,有了优秀班主任言说管理经验的安排等。由于组织严密,环环相扣,这些先进和优秀人物能够在大家面前“露脸”,满足了荣誉需要,不仅进一步激励了自己,还同时激励了他人,逐步形成了大家都想当模范,都想“露露脸”的良性循环。总之,我们就是这样力求用教师个体身上的“小事”,助推学校发展的“大事”,用教师群体中的“小我”,带动学校队伍建设的“大我”,目前已逐步形成了先进典型的“滚雪球”效应。想干活、干好活,在我校教师和班主任身上,已不是空话,多数教师都在默默地努力着、耕耘着。

学校管理千头万绪,巨细兼备,方式纷繁。可以说,目前我们学校的文化管理和文化立校的办学思想,还是处于一种“学习和思考”的状态。我觉得,关键之处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可用有效的。“眼中形势胸中策,缓步徐行静不哗”,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索,不在众声喧哗中迷失自己,总会劳有所得。当然,县内学校都有各自的管理特点乃至特色,在不少方面都可以作为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将竭诚与大家交流合作,共同为教育大业出力。

耽误了大家的一些时间,说得不当或错误之处,敬请海涵。谢谢大家!

(作者单位:安徽濉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