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校长管理论文范文,校长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让预习“敲”定教学的起点

  • 投稿唐宝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1060次
  • 评分4
  • 60
  • 0

孙晓娟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预习”:“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预习在整个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课前有准备,那么上课的时候就会心中有数,课堂记录也有了重点,对教师启发性的问题反应就快,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还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通过对预习的检测,老师就能知道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是他们没有掌握的。这样,在教学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根据预习的情况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是说,可以根据预习情况来确定教学的起点,还可以通过预习来教学生学会支配自己的时间。

一、目标领航,编好预习提纲

无论是预习还是新授,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完成教学目标。因此,预习题的编制首先就要围绕教学目标。而预习只有指向目标,才能真正地提高课堂效率。

不同的课时也要设计不同地预习作业。如果是第一课时,通常要从认读生字和疏通课文人手。因为语文教学的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大多是认识生字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一课时,我就设计了这样的预习题:1.学习并掌握六个一类字的音和形,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查字典理解“突兀森郁”的意思;弄清多音字“系”在文中的读音;读准文中的儿化音。3.熟读课文,基本做到正确、流利;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通过这三个预习题,学生就在课前把生字给学完了,课文也梳理了。同时,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教师引领,学会预习方法

预习不是“无的放矢”,也需要老师的引导。因此,在编制预习题的时候,老师要注意方法的指导,要让学生容易操作。理解词语,就要告诉学生: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认读词语,就要让学生知道,哪些是光认不写的,哪些是又要认又要写的。朗读课文,就要让学生知道怎样把握重点。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把预习落到实处,才会想预习。

预习首先要循序渐进。轻声地朗读几遍新课文,了解一下课文所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接着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试着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然后在初步弄清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思考一下文中的重点字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字词句来表达中心思想;最后再综合起来,想想整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写作特点。

三、能力先行,养成预习习惯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不管是何种形式的教学尝试,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预习也不例外。

预习内容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复习型的;二是新授型的。复习型一般适用于难度不大的讲读课文,强调“温故而知新”,要求学生独立地解决一些字、词、句和文章结构上的问题,并适当地提出教学建议,以形成学案,也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关于作者以及课文内容地拓展延伸资料,其中课后的一些练习题也可以试着让学生自己解决。

总之,不管预习的形式与内容如何,都是为了让学生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挑战自己的思维,使各个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而我们老师也可以借此同‘步提高课堂效益。

当然,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我们的预习安排也要因课而异。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预习各种体裁课文的方法,让学生在预习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写景类的文章要围绕作者的写作方法来预习,还可以结合文中的一些重点词句来品味语言。说明类的文章则可以从作者的说明方法人手,让学生获得方法上的启示。而说理类的文章,就可以从作者说理的方法让学生去预习。如:《滴水穿石的启示》,就可以设计这样的预习问题:作者通过“滴水穿石”的现象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说清这个道理的?前半部分是浅显的,后半部分是挑战学生思维的,一举两得。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科学、合理地安排学生的预习,从而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作者单位:江苏灌南县长江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