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校长管理论文范文,校长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打造生态作文的时空

  • 投稿叶草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555次
  • 评分4
  • 11
  • 0

李 丹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大自然中的花鸟鱼虫、云雨雷电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信息。教师带领学生们用发现的眼睛去看花开花落,听鸟语蝉鸣,以生态资源丰富学生的生活,练习写作,这就是“生态作文”。

在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们被关在教室里,老师用枯燥的章法技巧填塞学生的写作教程,只会导致学生的潜能被埋没,天性被压抑。儿童是自然之子,他们有着比成人更贴近自然的本性,生态作文顺应了他们好奇、贪玩的天性,努力让儿童成为自然的天使。

如何打通课内外壁垒,把自然生活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我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方寸之间——营建教室内的“微型生态园”

教室是学生每日在校生活时间最久的“小天地”,其环境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承载着很多教育功能。它不应该是桌凳加黑板的一个机械空间,应该是有生命、让学生喜欢甚至牵挂的地方。非常喜欢一位老师的比喻:“请花木公司把学校种满花草树木,这与课程无关;让学生从种子或幼苗开始,进行种植、培育,这会成为课程的一部分……”于是,我在实践中进行了这样的探索——有序营建,建立关系。

跟着季节的脚步,我和孩子们把水仙、春蚕、夏花、秋菊、金鱼、吊兰、小龟等“不说话”的小生命陆续请到了教室一角的“微型生态园”,孩子们自由组团,每个小组认养一个小生命,每个孩子都和一个小生命建立了关系。从此,他们心里有了小小的牵挂。每天,一进教室便急匆匆地去“微型生态同”,看看他们的宝贝夜里睡得可好,有没有什么异样。看着他们眉宇间或焦虑或兴奋的神情,我的心也为之颤动。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感诸多优秀品质不就是在这样的生态体验中逐步培养的吗?

小生命的到来,让语文学习的天地一下子变得晴空万里。“爱它,首先要了解它”。孩子们迷上了科普书籍,对书中有关金鱼、蚕、花草的信息更是津津乐道。电脑课上,他们要求上网查查养蚕养花的资料。我为学生们的求知欲欣喜着,也许,小小动植物专家的种子就在这里萌芽。

接下来,我会带领孩子们学习相关的诗词、美文,让同步进行的阅读为实践活动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一遍遍的吟诵之后,在孩子们的眼中,“春蚕到死丝方尽”演绎的是那八只春蚕的生命华章,“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讲述着那几盆秋菊的冷艳,“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倾诉的是那盆水仙的柔情……亲近自然、亲近诗歌,这时候,古典诗词变得鲜活起来。孩子们懵懂地领悟到先人们的诗意与感怀,而这种领悟一定会随着他们生命的丰富而不断加深。

叶圣陶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微型生态园,在方寸之间构建了一个活泼的大自然,让孩子们体悟每个生命的不同旋律,激发起他们交流表达的欲望。在他们的笔下,倒挂金钟花是舞蹈的小精灵,诱人的奶油花生;春蚕是武林高手,因为它能把身子扭成个问号,倒着吃桑叶;观音莲则是观音菩萨的莲花宝座,因为菩萨常带净瓶,所以这花不需常浇水……他们如诗人一般尽情挥洒着奇妙的想象,写作成了他们生命的流泻、情感的喷发、心灵的倾诉、思维的闪光。在活动的亲历中,孩子形成了丰富的体验。因为体验深刻,写出的文字也就生动活泼。此时,写作和生活已水乳交融,写作因生活而多彩,生活因写作而诗意。

二、庭院之间——和校园的万物建立关系

走出教室,我们的校园就是孩子的乐园。飞鸟、爬虫、大树、小草,生机勃勃,就像萧红笔下祖父的园子,一切都是那样自由美好。

春天,燕子又飞回到校园。此时,开展语文专题阅读实践活动最适宜了。我编写了《与燕共舞》校本教材,搜集了燕子的生物学特征,燕子文化意象,关于燕子的佳句、美文、成语、谚语、歌曲等。4月,孩子们一边学习这本教材,一边观察着燕子垒窝、孵化、出壳、学飞的全过程,用文字记录燕子的勤劳,用歌声唱出燕子的欢喜。这样的生态体验,培养了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勤于记录的习惯,从而把自己的心理细腻地诉之笔端。4月,他们的心灵如燕子般格外轻盈。

开学第一天,学习了《走,我们一起去植树》。我想,种树后的关键还是得护树啊。我们因地制宜,开展了“走,我们一起去认养树”的活动。孩子们在校园里选中自己认养的树木,并合影为证。从此,他们的心里又多了一份责任。“给我家的树设计一张名片”成了他们自发的学习要求。当孩子们原创的名片挂上了枝头,眼神里满是爱与责任。有一年暑假过后,香樟树不知何故挂上了虫卵。认养的孩子质疑了,“书上不是说,樟树不招虫吗?看来,这说法得改改了。估计现在的虫子进化得高级了,不怕樟树的香味了。”从他们的眼神里,我似乎看到了小小法布尔的影子。之后孩子的习作《除虫记》更有意思,“除虫十八掌、棍棒相加法、群雄叠罗汉、人字梯上显身手”写尽了他们除虫的招数,读来令人忍俊不禁。树,还是校园的那棵树。可是,因为建立了关系,树的成长就成了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孩子们从龙爪槐的长辫子写到南天竹的红果子,从人工喷雾器的发明写到桂花香水的制作。生活给了他们表达的冲动,那就让他们即时倾吐、直抒胸臆,自由出入现实的世界和想象的世界,一草一木都人字,一风一雨皆成文,不必过多强求篇章语法的指导,只需注重生命情态的激发。让孩子把思考倾注笔端,把情感流泻纸上,体味“我思故我在,我写故我快”的精彩。此时,我要做的就是在班上大声朗读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习作,让孩子们分享故事的时候,享受精彩的生活。

三、天地之间——到大自然的广阔原野中去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将课堂搬到大自然中去,泗水河畔,论水之品性,悟人之道理。如今,当大自然把独特的四季风景展示在我们面前时,怎忍心将孩子们禁锢于四角的围墙内?

春天,油菜花旺得耀眼,我们体验“儿童急走追黄蝶,飞人菜花无处寻”的奇妙;春风拂面,孩子们拽着家乡特有的哨口风筝,享受“忙趁东风放纸鸢”的乐趣。初夏,我们学一回“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或是“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相似的生活场景,经典的古诗词,诠释着古今儿童一样的童真、童趣。这些来自田园的体验活动,充满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散发着泥土的芳香。儿童在获得生命自由的同时,更加热爱生命。

当教师也揣着一颗童心,引导儿童与自然互动、嬉戏的时候,还会创造更多乐趣,酿造出更纯的童趣来。于是,孩子们的笔下:绿色苇叶是天下无敌的绿苇宝剑,是唱出清新旋律的神奇口哨,是飞旋出无穷能量的绿色风车,是承载着春天信息的绿苇小船……绿色的嬉戏,谐趣的童诗,奏响了鲜活的童年旋律。

没有大自然的亲历、田野的亲历,孩子就难以真正地理解生活。秋天,金灿灿的玉米场上,我们比赛剥玉米粒;绿油油的花生地里,我们采摘一颗颗花生;清凌凌的池塘里,我们去采红菱角。冬天,雪花漫天飞舞时,除了玩传统的游戏打雪仗、堆雪人,我还带着他们赏雪、踩雪、听雪、吟雪,一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让我们的心里有了一种别样的温暖和宁静。

“逍遥天地间,怡然自得趣”,在多彩的生态体验活动中,大自然把所有枯涩的语词化作可视、可触、可闻、可感的具体生动的形象,孩子们获得了精神的释放与补偿,为其一生储存了最宝贵的不可再生的体验性语文资源,使儿童感觉真正生活在“童年”里。

从教室到校园再到大自然,我沿着课堂通向生活的阶梯,采撷大自然缤纷的礼物,释放儿童的潜能,让他们用愉快的心情,有趣的方式去记录、创造童年的生活,探索着一条“生态作文”的道路,和儿童们一起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注:该文为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儿童立场的生态道德教育实践研究”阶段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通州区亭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