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兽医学论文范文,兽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猪病毒性腹泻的综合防制

  • 投稿好德
  • 更新时间2015-09-01
  • 阅读量693次
  • 评分4
  • 89
  • 0

崔尚金 陈建飞/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合理的返饲是目前控制猪病毒性腹泻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其原理是将感染仔猪的病毒通过口服的方法感染怀孕母猪,使其产生免疫抗体(类似于接种口服弱毒苗),从而使新生仔猪可以通过母乳获得高滴度的母源抗体,以抵抗病毒的感染。

一、流行病学

病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病猪排泄的粪便散播病毒,污染饲料、饮水和环境,健康猪经口接触了含猪病毒性腹泻病毒(PEDV)的粪便即可发生自然感染,粪一口途径可能是传播的主要方式。各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仔猪和育成猪的发病率通常为100%, 母猪为15% ~ 90%。病毒传入猪群的途径主要是通过运输病猪或是被污染的饲料、车辆,以及被病毒污染的靴、鞋或其它携带病毒的污染物。本病多发生在寒冷季节,但也可发生于夏季。猪病毒性腹泻(PED)虽然是世界范围内发生的猪病,但是其在亚洲与欧洲的发生情况有所差别,在欧洲PED 引起仔猪的死亡率较低而在亚洲PED 引起仔猪的死亡率较高。在2005 ~ 2007 年间,陈建飞等(2007)对国内部分省、市猪场腹泻病例的RT-PCR 检测结果显示,PED 病例占46%、猪轮状病毒(PoRV) 病例占8 %、猪传染性胃肠炎(TGE) 病例占15 %, 而PED、PoRV 和TGE 相互混感病例占31%。2011 年陈建飞等对来自11个省市的28 猪场的139 份样品(粪便或小肠内容物)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PEDV 的阳性率为54.7% (76/139),TGEV 的阳性率为38.1% (53/139), 二者混合感染率为25.9%,PoRV 的阳性率为5.04% (7/139), 而猪kobuvirus 的阳性率只有1.44%( 2/139)。综合仔猪的临床发病症状(呕吐、腹泻和脱水)和病料的检测结果等方面,我们认为该次腹泻病的主要病原为PEDV。刘孝珍等对2011 年的17 株地方流行毒株的S1 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分析表明我国各地猪群中有新基因型的毒株在流行。这些调查结果说明,在我国猪病毒性腹泻疾病中,PEDV的感染占主导地位。

二、我国猪流行性腹泻流行新特征

我国自20 世纪80 年代开始报道有PED 的流行,呈地方性和季节性流行,未见类似日韩的大流行。自2010年秋以来,我国华南、华东和华北部分省份出现了严重的仔猪腹泻流行,造成仔猪的死亡率急剧增加。

本次腹泻呈现出的流行特点与以往明显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主要感染哺乳仔猪,2 ~ 7 日龄仔猪感染率高,对妊娠母猪和其他生长阶段的猪没有明显影响。(2)10 日龄内仔猪感染出现腹泻2 ~ 4 d 后,大量死亡,死亡率在50% 以上。(3)在产房内呈跳跃式传播。(4)死胎和低胎龄母猪所产仔猪发病率相对较高。(5)在部分猪场呈时间上的间歇性发病。(6)在部分猪场,用PEDV 确诊病料返饲后(1 头仔猪病料返饲10 头母猪),母猪和仔猪仍还出现腹泻,只是时间提前。(7)在大型集约化猪场,科学的返饲可有效控制PED。

目前,己经有多家研究单位介入本次疾病大流行的调查和研究,但是对于本次流行病毒的病原学特性还有待于深入研究。回顾过去20 年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和疾病控制策略,特别是流行性腹泻和传染性胃肠炎的控制策略,不难发现以下与本次腹泻大流行相关的可能因素:

(1)本次流行的PED,与以往日韩流行的亚洲病毒十分相似,以感染哺乳仔猪、造成严重损失为特征。

(2)2009 年以来,国内出现大量的母猪扩群(特别是大型牧场)。从国外(如澳大利亚)的经验看,PED 的流行与大量新母猪的扩群有密切关系。

(3)国内外研究显示,PEDV 弱毒苗口服免疫效果显着优于肌肉途径免疫的弱毒苗和灭活苗,而我国仅有PEDV 灭活疫苗上市。

(4)自2000 年左右韩国发生PED 大流行以来,周边地区均有暴发,我国一直处于地方性流行状态。

(5)中国的PEDV 野毒与韩国分离株极为相似,而与欧洲疫苗株距离较远。

(6)PED 在局部地区首先暴发后,未能及时有效控制,逐渐蔓延后出现大流行。

三、临床症状

PED 最明显的症状是水样腹泻,在PED 广泛流行和母猪群大多有免疫力的国家或地区的种猪场中,新生仔猪很少暴发PED。易感种猪群暴发本病时,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很大,在有的种猪场,所有年龄的猪只均感染发病,发病率高达100%, 此时该病与猪传染性胃肠炎(TGE)极为相似,只是传播速度较慢和哺乳仔猪病死率稍低。1 周龄内仔猪常常腹泻3 ~ 4 d 后因脱水而死,病死率平均为50%, 但有时高达80%,日龄较大的仔猪约1周后康复。

暴发过急性腹泻的猪场,在断奶后2 ~ 3 周可能出现持续性腹泻,新引进的猪只也可能相继发病。近几年来,在日本和韩国均有新生仔猪急性PED 的暴发并出现高的致死率。在欧洲一些猪场,断奶猪和成年猪经常发生严重的腹泻,而哺乳仔猪,尤其是无母源抗体的哺乳仔猪不发生或仅发生轻微腹泻,发病率很低,对于这种现象至今仍未能做出很好的解释。

多渠道来源的混养架子猪或育肥期间猪只暴发急性PED 时,临床表现几乎一样,所有的猪只在1 周内均表现腹泻,食欲稍减退,精神沉郁,粪便呈现水样。在育肥后期,PEDV 感染引起的腹泻比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 引起的腹泻猪只的腹泻要严重,但大多数猪只在7 ~ 10 d 后康复,病死率仅为1% ~ 3%,且这种死亡常见于腹泻早期或发生腹泻之前,剖检病死猪常见背部肌肉坏死。应激敏感的猪只发生PED 时死亡率很高。一般来说,PEDV 在架子猪和育肥猪的肠道内比在新生仔猪的肠道内更易增殖,因此,育肥猪对该病毒易感性更高,一旦发病,发病率常高达100%。

四、病理变化

PEDV 在自然感染和实验感染的仔猪中均能引起肉眼可见的病变,主要表现为:小肠膨胀,内充满大量黄色液体。在接毒后24 h,仔猪的小肠绒毛出现组织学变化,主要表现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空泡化、脱落,绒毛变短,这个组织学变化恰恰与仔猪腹泻发生的时间相吻合。超微结构变化主要发生于小肠细胞细胞浆中,可见细胞器减少,出现电子半透明区,接着微绒毛和末端网状结构消失,部分胞浆突入肠腔内,肠细胞变平,紧密连接消失,脱落进入肠腔,可见肠细胞内的病毒是通过内质网膜以出芽方式形成的。在结肠,含病毒的肠细胞出现一些细胞病变,但未见细胞脱落。

五、诊断

PED 与猪传染性胃肠炎(TGE) 的临床症状极其相似,所以根据临床症状来诊断PED 是非常困难的。最初在实验室中,主要依靠病毒分离、病毒中和试验和免疫荧光试验等检测PEDV 抗原和抗体的病原学新方法,这些方法都能对PED 作出准确的诊断,但是操作复杂而且耗时。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PCR、ELISA 被应用到PEDV诊断技术中。另外,也应该和猪伪狂犬病毒(PRV)、猪轮状病毒(PRoV)、猪捷申病毒、猪圆环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猪瘟病毒、以及细菌等引起的腹泻相区分和鉴别。

六、防治

1. 疫苗预防。暴发PED 时,无特别有效的措施,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我国预防猪流行性腹泻主要依赖于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马思奇、冯力等等在“八五”期间到“十二五”期间分别完成了“ 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三联弱毒疫苗”的研制并应用于各地猪场。

冯力等TGEV 和PEDV 二联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的应用大大降低了我国猪流行性腹泻及猪传染性肺炎的发生率,为我国猪病毒性腹泻疾病的预防提供了保障。

由于多发于寒冷的冬季,有明显的季节性,可在每年的10 月份对母猪进行两次腹泻二联弱毒苗或三联苗的防疫注射,防疫间隔20 d,治疗时无特效药物,由于对5 周龄以上的猪引起死亡率较低,可对不同阶段病猪进行不同方法对症治疗,如投用收敛止泻剂,使用抗菌药物以防止细菌继发感染,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和碳酸氢钠溶液以防止脱水和酸中毒等,一般都可获得良好效果。

发生腹泻的猪只应让其自由饮水,以减少脱水的发生,另外,应停止喂料,尤其对于育肥猪。将PEDV 人为地扩散到妊娠母猪舍可激发母猪乳汁中迅速产生免疫力,因而可缩短本病的流行时间。

对于种猪场,若发现暴发PED 后连续数窝的断奶仔猪中均存在PEDV,则可将仔猪断奶后立即移至别处至少饲养4 周,同时暂停从外引进新猪。加强卫生管理,可防止病毒侵入猪场内,目前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本病毒主要是通过猪和人的流动而侵入猪场的。

晚秋至早春寒冷季节,不要引进带毒猪,注意消毒和饲养管理,搞好舍饲卫生,防止潮湿闷热,保持舍内空气新鲜。提高猪群健康水平,增强抗病力。

实行“全进全出”的管理,可有效的预防此病流行。有资料报道,在疫病流行时用新城疫I 系苗作紧急防治,按50 ~ 100 倍稀释作交巢穴(后海穴)或肌肉注射1 ~ 2次,有良好效果,防治有效率可达90% 左右,此防治原理是新城疫I 系苗作为诱导剂,可诱导猪机体产生干扰素,干扰素具有广谱的抗病毒繁殖活性。

2. 返饲。根据PEDV 为冠状病毒的病原特征、致病机理和流行性特征,认为合理的返饲是目前控制PED 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返饲是一种原始的免疫方法,其原理是将感染仔猪的病毒通过口服的方法感染怀孕母猪,使其产生免疫抗体(类似于接种口服弱毒苗),从而使新生仔猪可以通过母乳获得高滴度的母源抗体,以抵抗病毒的感染。返饲对冠状病毒和轮状病毒感染控制均有效。

科学的返饲应注意选择合适的病料、合理的制各方法和返饲程序的管理等几个方面。一个合理的返饲应掌握以下原则:(1)目的是在整个母猪群中建立整齐的免疫水平,使得母源抗体可以保护哺乳仔猪(至少是2 周龄以内的仔猪)免受病毒感染。(2)需要空怀和怀孕100日龄以内的所有母猪、后备猪。(3)返饲过程中隔离怀孕100 日龄以上母猪和哺乳母猪。(4)返饲的时间最好相对集中,如在1 周内完成。(5)怀孕100 日龄以上及产房母猪,在断奶后进行返饲。

传统的返饲方法通常将收集的仔猪腹泻粪便,直接饲喂给怀孕母猪。现在普遍采用的改良方法为采集发病仔猪7 ~ 10 日龄(发病2 ~ 3 d) 小肠,制备组织匀浆,按一定比例饲喂母猪。具体步骤如下:(1)患病仔猪放血后,清水冲洗体表的粪便等污物,然后用手术刀小心剖开腹部皮肤,勿将肠管割破。(2)剖开腹部后,从十二指肠往下顺着找,当找到十二指肠与空肠的大致交界处时用缝线结扎此处,之后找到回盲交界处也用缝线结扎。用手术剪剪下两个结扎点之间的小肠段部分,连同小肠或其它肠内容物一起置入无菌容器中。(3)当采集足够的小肠组织后,用消毒手术剪将其剪成碎状小块,置于组织匀浆机,制备匀浆。(4) 向匀浆中加入抗生素(每100 g 组织中加庆大霉素3 ml、新霉素l g、硫酸黏菌素2 g)和并稀释剂(如每100 g 组织中加400 ml 鲜牛奶)。

同时病料的采集和处理应注意以下几点。(1)尽量选择日龄小(10 日龄以内)的发病猪。(2)症状越典型越好,若同窝母猪带有腹泻更佳,如果能进行快速确诊PEDV,则更理想。(3)在出现腹泻后2 d 内扑杀,采集小肠。(4)尽量剔除有细菌继发感染和球虫感染的病料。(5) —般不选择2 周龄以上的仔猪,因为无法排查球虫感染。(6)病料最好现采现用,如需长期储存(7d 以上),须-20℃冻存。

将制备好的返饲用组织匀浆给符合条件的母猪一次性投喂,包括后备母猪,10 ml/ 头;返饲后,注意观察母猪是否有减料和拉稀症状;无需对出现上述症状的母猪作任何处理,2 ~ 3 d 后自然恢复;7 d 后对在上次饲喂时未出现拉稀的母猪再次拌料投喂,哺乳母猪断奶后投喂; 返饲当天,勿在饮水中加入次氯酸和消毒剂。

在返饲期间,严格控制猪场内外的猪和人员流动;对于出现腹泻的猪,需要进行抗生素治疗防止细菌感染以及添加电解质多维防止脱水和酸中毒;对于自然免疫不发病猪,不做处理。对于出现腹泻的保育/ 肥育猪,也需要进行抗生素治疗防止细菌感染和添加电解质多维防止脱水和酸中毒;对于2 周龄以上的腹泻哺乳仔猪,采取早期断奶隔离,并配合抗生素治疗防止细菌感染和添加电解质多维防止脱水和酸中毒;对于1 周龄以内的腹泻仔猪,扑杀收集病料,符合条件的可用于返饲。

(本文根据会议资料整理,因版面有限,本刊对作者原文有所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