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翔兵/ 山东省沂水县高庄镇畜牧兽医工作站
家兔大肠杆菌病是由一些致病性血清型大肠杆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仔幼兔水样、胶冻样腹泻为主要特征。
(一)流行病学
病兔和带菌兔是本病的传染源。本病主要感染1 ~ 3 月龄的仔幼兔,特别是断奶前后仔兔发病率较高,成年兔偶见感染发病。消化道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一般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发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特别在寒冷冬春季节发病率相对较高。本病原菌属条件性致病菌,长途运输、饲养不当、日粮结构不合理、饲草腐败变质、气候变化以及其它应激因素都可导致该病发生流行。
(二)临床症状
仔幼兔发病初期首先出现精神不振,采食量下降或废绝,打堆成团,有的出现排软粪等症状;中期一般表现为腹泻、拉稀,污染肛门、尾部(图1、图2),患兔被毛粗乱,严重的呈水样腹泻,粪便污染肛门及尾部,有的病例拉出胶冻状物质(图3)包裹粪球,患兔耳根和四肢末梢冰凉,体温下降,病程2 ~ 5 d。
青年兔与成年兔发病一般表现为拉软粪(图4)或一过性拉稀,有的老年兔常出现便秘症状,粪球细小。
(三)病理变化
仔幼兔的病变多表现在消化系统。可见胃膨胀(图5),胃内容物多为稀粥样物质,有酸臭味,胃底黏膜严重脱落,有的胃壁有出血点;小肠充满气体(图6),肠壁变薄(图7),内容物为黏液或胶冻样液体。膀胱积尿(图8)。便秘患兔可发现盲肠粪便板结(图9)或成团状中间间隔有气泡形式,盲肠黏膜有散在的出血点。
(四)诊断方法
根据断奶前后仔幼兔多发,以拉黄白色水样粪便或粪便外有一层胶冻样黏液,小肠胀气,肠壁变薄,内有黏液和胶冻样液体等特点,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致病性试验,若需鉴定血清型,还要做血清型鉴定试验。
(五)综合防制措施
1. 预防措施。加强断奶前后兔的饲养管理,保证饲料品质,饲料营养平衡合理,做好饲喂策略。在冬春季节要注意防寒保暖。抗应激药物(电解多维、微生态制剂、抗菌肽)可在天气变化、长途运输等应激因素下在日粮或饮水中添加防制大肠杆菌的发生。研究表明,在日粮中长期添加微生态制剂可有效降低本病的发生率。
2. 治疗。腹泻兔可采用庆大霉素,每千克体重2 ~ 4 mg,一天2 次,肌内注射;恩诺沙星注射液,每千克体重2.5 ~ 5 mg,一天2 次,肌内注射;氧氟沙星注射液,每千克体重5 mg,肌内注射,一天2 次;磺胺间甲氧嘧啶注射液,肌内注射,每千克体重50 mg,首次剂量加倍,以后剂量减半,一天2 次;磺胺嘧啶片,口服,每千克体重100 mg,首次剂量加倍,一天2 次。若发病群体较多可在日粮或饮水中加多西环素预混剂,每吨饲料200 g(按有效药物剂量计算);也可用硫酸新霉素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