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快快乐乐理解词语 轻轻松松学好语文

  • 投稿孙慕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466次
  • 评分4
  • 20
  • 0

江苏扬州市育才小学西区校(225100) 占长云

著名的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有言:“无论阅读还是作文,首要的是字词。”可见词语学习的重要性。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对词语的理解,常常是以字典的解释为主,让学生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死记硬背,使得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习能力无法被挖掘和发挥出来。那么,怎样让学生快乐地理解词语,学好语文呢?

一、在直观形象中理解

直观形象的教学是小学生最乐于接受的,也是最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尤其是对小学低年级的儿童,他们的语言积累比较少,思维比较简单,但他们喜欢表演,富有想象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儿童发展的自身特点,利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让学生感知词语的意思,使学生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感受到学习语言的快乐。

1.看一看。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语,我们可以利用实物、图片、标本等,让学生观察事物的具体形象,得到清晰的认识。比如,理解“丁香”“芦苇”“立交桥”这类词语时,与其花很大的篇幅来描述什么是“丁香”“立交桥”,还不如用一种最直观的方法,出示它们的图片,学生立刻就能意会了。

2.做一做。小学生天生就是一个演员,他们特别喜欢模仿和表演,因此,借助有效的表演,通过形象的动作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词语。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课文《乌鸦喝水》时,理解“瓶子里的水渐渐地升高了”一句中的“渐渐地”一词,教师让一名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小石子往装有半瓶水的瓶子里一粒一粒地扔下去,让其他学生观察水面的变化。当学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渐升高的情景时,教师再稍加点拨,学生马上就能领悟到“渐渐地”的意思。

这些直观的方法避免了传统运用概念进行解释的方法的抽象和枯燥,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那种机械地抄词、背词有意思多了。

二、在具体情境中领会

教材中的许多词语都是经过作者精心挑选,反复推敲而来的,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折射着作者的感情色彩。为了让儿童获得深刻的体验,让词语焕发生命的光彩,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以教材为依据,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感知、感悟词语。如教学《江南》中的“田田”一词时,可以先让学生猜一猜“莲叶何田田”是什么意思?在学生的疑问中,教师出示“荷塘图”,创设“莲叶何田田”的情境:莲叶一片挨着一片,像帽子,像大伞。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体会到了莲叶的大、绿、密。很快,学生便能说出“莲叶何田田”的意思就是莲叶非常多,非常绿,长得也很茂盛。

又如理解《狼和小羊》中的“争辩”一词时,我找了两位学生分别扮演狼和小羊,为学生创设了特有的情境。

学生甲(狼):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你安的什么心?(恶狠狠地说)

学生乙(羊):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您在上游,我在下游啊!(用奇怪的表情看着学生甲)

学生甲(狼):你就是个坏家伙,去年你总是在背地里骂我。(迅速跟话,蛮不讲理地说)

学生乙(羊):冤枉,去年我还没出生呢?(表现出一副无辜的样子)

学生甲(狼):我不管了,不是你骂的,就是你爸爸骂的。(看似很着急的样子)

学生乙(羊):怎么可能呢?我爸爸从来不骂人的,你撒谎。(生气地说)

学生甲(狼):我怎么会撒谎呢,你们家就是说我坏话了?(立刻接话,蛮不讲理地说)

学生乙(羊):真的没有。(羊似乎也因为狼的蛮不讲理而着急地说)

……

词语的理解尽在学生投入的表演中,借助表演,把形象与抽象的词语联系起来,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从而提高了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在生活体验中感悟

课文中的词语所反映的事物有的是学生经常接触的,只要联系生活实际就很容易理解。例如,理解“乳白”“枣红”“米黄”这些词语时,可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平日里喝过的牛奶、吃过的红枣、见过的小米的颜色,学生自会明白。课文中还有大量陌生的词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如果能恰当地把这些难懂的词语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比如,教学“鸟语花香”一词时,可以带学生到公园、树林感受一下春天的景象,让学生把自己的体验用语言表述出来:树上的鸟在欢快地歌唱,花园里的花儿一朵比一朵开得艳,并且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再如,我在教学二年级的《歌唱王小二放牛郎》一文时,发现学生对“埋伏圈”这个词语不是很理解。于是,我就随机找了几个学生扮演“日本兵”,一个学生扮演王二小,再让其他学生蹲下躲起来。然后,我让“王二小”把几个“日本兵”带进躲起来的学生中间。这时,躲起来的学生突然站起来,做出举枪的姿势,对着“日本兵”就是一顿猛扫。几个“日本兵”纷纷倒了下去。就这样,把词语带进学生的生活情境中,学生自然就明白了所学词语的意思。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小学词语教学要根据实际情况,因词而异,因生而异。在教学中,我发现运用以上的方法去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学生乐于参与、乐于接受,并且课堂上激情不断。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使学生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理解词语及课文,更重要的是,要使他们掌握这些方法并逐步运用于今后的阅读学习中,这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