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灌南县新安镇镇中小学(222500) 孙 雯
语文教材中融入文学名著,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文本探究能力。而教材中呈现的文学名著是节选或改编的版本,用有限的篇幅展现名著浩瀚的历史背景和深远的人文寓意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品味到名著的原汁原味呢?笔者现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三打白骨精》为例,探究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启发与学生的探究策略。
一、一课一书,超越文本解深意
名著用一本书来展现一段历史、一个故事,而小学语文教材则用有限的篇幅为学生呈现其中的一个片段,要想通过一个片段来了解整个故事,体会人物的命运,内容上未免有些单薄。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将名著节选课作为名著导读课来教,不失为一个好策略,但在教学中仍需注意向学生灌输阅读信息的量。过多导入名著的故事情节,会喧宾夺主,占用教材的教学时间;而文本的关联故事情节太少,又会导致学生对文本一知半解,不能领略深意。可见,度的把握何其重要。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以文本环境为突破点,进而渗透《西游记》整部作品的背景环境,从“孙悟空棒打白骨精保护唐僧”的故事背景,引出整部作品斩妖降魔的背景,以《三打白骨精》作为阅读的引导,吸引学生阅读整部作品。其次,借助文本的情节进行关联延伸。由于这部作品是章回体小说,各章节可独立成章,故事情节发展的框架基本相似,因此在关联情节的渗透中,教师只需简要介绍唐僧师徒四人因何去取经,以及唐僧肉有何功效即可,以解释白骨精垂涎唐僧肉的原因,为学生自主阅读整部名著埋下伏笔。第三,利用学生对这部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动画作品的印象,将课文作为导读课件,引导学生思考这部作品所反映的深刻主题。
二、观人观境,体验故事真魅力
章回体小说,其中一章可单独成篇。尽管《三打白骨精》作为节选片段编入教材,但在阅读教学中仍然可将其作为一篇小说来深入探究。课文中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有丰富的人物性格,已经构成一篇完整的记叙文。在编入教材时,节选片断对原著的语言文字进行了一定的改编,但学生在品读课文的同时,亦能领略到原著的风采神韵。当然,学生怎样品读课文,进而透过课文品读名著,还需要教师的启发引导。
比如在这篇课文中,教师可借鉴谈话的形式,在课堂营造“聊”的轻松氛围,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文中人物的理解,以及对整个故事情节的看法;可让学生分别扮演唐僧、孙悟空和白骨精三个主要人物,将课堂临时改造成一个访谈节目现场,教师扮演主持人的角色。这样,学生可以站在不同角色的立场来分析人物的性格。比如,站在唐僧的角度的学生对孙悟空处置妖精性命,不听从师父的教诲的野性给予了批评;站在孙悟空立场的学生则对唐僧的善良提出了质疑;站在白骨精角度的学生则代表众妖精的务实作风,表示捉唐僧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中,深入了解了课文内容,也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激发了阅读的兴趣,有一种想阅读原著的冲动。
三、体心体悟,变换角度品文本
阅读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人生,看懂世界,从名著中展现的人物和故事中体会到善与恶,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在阅读导学中,不仅要使学生了解相应的语文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变换角度感悟文本的真谛,体验作者的情感世界,从而提高阅读鉴赏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所感悟、感受是最难的。此时,教师不仅是一名教授者,还是一名引导者,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
比如在这篇课文中,学生对唐僧的看法一分为二。一些学生坚持传统的观点,认为唐僧是大爱之人,普度众生。但也有一些学生运用实际的眼光看待他,认为他的善过度了,反而成为危害他人生命的凶手,如果不是他错误地制止孙悟空打死白骨精,老公公和老婆婆也不会死。从师父对待弟子的角度来讲,他缺乏足够的尊重;从处事角度来讲,唐僧过于坚信自己的信条,忽略了他人的意见。这些意见都是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历提出来的,与时俱进,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想法。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也就能够理解学生的这些奇思妙想了。这些想法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作品,说明学生的思考能力在提高,达到了阅读教学的目的。
领略文学名著的精华,是语文教学带给学生的一大精神享受。在教学中,要体现名著的魅力,让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领略大师风采,需要溯本清源,将教学活动当做名著导读课来进行,引导学生超越教材的局限,主动探究名著。教师要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将人物命运、故事背景进行延伸,展示名著语言的魅力,以激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文本和名著,并从中获得人生的启迪。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