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如东县岔河镇岔东小学(226400) 钱德梅
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相生相伴,互为依存的。在阅读教学中,如果仅仅抓工具性一端,思想深度必将大打折扣;但若是仅仅抓人文性一端,则如空中楼阁,无法落实语文双基训练。要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完整统一,就要以语言文字为根,引领学生品读、评析、领悟,实现对文本内涵的深入解读,感悟人文精神。现以《船长》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抓住一声“吼”,初步感知船长形象
《船长》一文描写了“诺曼底号”轮船遭遇沉船险境后,船长哈尔威临危不乱,指挥船员积极自救,最终使乘客全部顺利脱险而自己却以身殉职的感人故事,展示了他临危不惧、沉着冷静的英雄风范以及他忠于职守的伟大人格和崇高品质。在简单的文字中,蕴含着深刻、丰富的人文内涵,让人心灵震颤不已。船长的高大形象不是一开始就呈现在学生眼前的,要在文字的逐步品析中才能展现出来。为此,我从文本入手,抓住一声“吼”,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船长的形象。
师:用简单的文字,说说发生了什么故事。
生:“诺曼底号”遇险,后来遇到了救援队,大家都获救了,但船长却牺牲了。
师:找出描写船长的句子。
生: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
师:他为什么要吼叫?
生:因为灾难降临,当时太嘈杂了,到处一片混乱。
从“吼”这个关键的情节入手,学生体会到当时的灾难情境:“玛丽号”的船头就像一把锋利的刀,把“诺曼底号”撞了一个大口子;船发生了可怕的震荡;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到处都是惊慌的哭喊;而船长则临危不乱、坚守职责。他大声吼叫着要妇女先走,船员断后,必须要把60人全部救出去。我播放朗读录音,让学生体会当时的情境,想象船长的吼叫,脑子里逐步形成一个在生死关头毫不畏惧、冷静沉着、忠于职守的船长形象,为进一步理解船长的英雄精神奠定基础。
二、抓住一句“够了”,体会船长精神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形象呢?这不能流于形式,而要落到实处,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有所体会。为此,我抓住具有鲜明特征的人物语言描写,通过极富张力的文字品读,感受人物的精神所在。
师:文中有一段对话。船长说“够了”,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生1:救生艇放下后,人们都疯了一样抢着要离开。
生2:炉子灭了,机器停了,只剩下20分钟。
师:船长说“够了”,这表明什么?
生:他非常冷静,而且已经做好了足够的准备。
在雨果的笔下,文字极富张力,能够表现船长鲜明性格特征的就只有简短的对话。而正是因为寥寥数语,才给读者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通过一句“够了”,学生体会到船长很有把握;正因为这“够了”,带给船上慌乱的人们信心,使救援工作得以有序地开展起来。
三、抓住“开枪打死他”,探究英雄精神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将人物精神同文章的中心思想混为一谈。这样解读破坏了语文的情感性和人文性,也影响学生的体验。学生体会人物精神,必须要有具体可感的文字、呼之欲出的立体形象,否则只会让学生距离文本愈来愈远。要让学生体会船长的“英雄”精神,就必须找一个能够有所体验的突破口。笔者找到富有争议的“开枪”,让学生探究船长的行为,据此理解船长。
师:文中船长命令大副拿出枪,开枪打死哪些人?为什么
生1:走在女人前面的男人。
生2:只想着自己的自私男人。
师:船长居然命令开枪,你怎么认为?是否很残暴?
生1:我不认为残暴。这是形势所逼。
生2:我认为这是船长用命令构建铁的纪律。
师:文中作者怎么评价船长所做的一切?
生1:他在给灾难下达命令。
生2:面对死亡,他再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并建立“英雄”这个概念,故事提供了鲜明而立体的形象:看似暴力的开枪命令,冷静得要让人恐惧的吼叫,沉着得让人无法置信的救援信心。生死关头,船长既是凡人,又是一尊英雄的神像。
通过对“开枪打死他”这一命令的解读,学生理解了当时船长所作出的英明决定。正因为这一句话,所有的人都冷静下来,服从船长的指挥并安全转移。而在后面的情节中,船长的一声“快救克莱芒”,更验证了他命令开枪的人文内涵:在他的生死概念里,女人和孩子是弱小的,要先保护弱小,而后才是自己。正因为如此,他选择了以身殉职。
《船长》一课故事情节简单,但人文内涵丰富。让学生体会人物精神,教师可以抓住形象的语言描写,挖掘船长心目中的生死观念,解读船长的英雄理念,让学生深切感悟英雄这个概念在哈尔威身上的具体体现,构建自己的英雄主义观。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