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小学语文教材及其编撰问题是近几年的热点话题之一尽管在很多问题上尚未达成共识,但在遵循现行课标要求的基础上,对历史上曾使用的教材进行深度研究,并有选择地吸收好的做法和经验,这已然成为业界的共识人民教育出版社和课程教材研究所在早些年就启动了“百年教科书”的研究项目,其中浙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研究是研究重点之一事实上,浙教版教材使用时间之长、影响力之广在国内是首屈一指的,当我们以现在的眼光重新审视上世纪末的这套浙教版语文教材时,发现还是有不少经验和教训值得以后教材编写和具体教学汲取为此,本刊特就沈大安老师研究团队相关浙教版教材的研究成果组成专题予以刊发,供大家学习讨论
沈大安 赖正清
20世纪80年代末,按照国家教委的部署,浙江省启动课程改革,制订了《浙江省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指导纲要》,并开始编写小学语文教材。1991年,教材及配套材料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并开始试用。1999年开始修订并使用第2版。2001年,国家启动新 轮课程改革,至2007年,浙江省义务教育语文教材停止使用。这套教材有六年制、五年制两种学制,使用时、司前后达18年,很多教师至今记忆犹新。
20多年过去了,当我们以现在的眼光重新审视20世纪末的这套浙教版语文教材时,发现还是有不少经验和教训值得在以后的教材编写和教学中汲取。
浙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特色是
一、立足构建整体有序的言语训练体系
浙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是套言语训练序列型的教材,整体构思是努力实现听说读写等语言因素的“横向联系、纵向有序”,以语文知识和能力为序组成单元。
针对以往文选型教材目标泛化、梯度模糊、简单重复的问题,这套教材以基本、常用、可操作为原则,对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了筛选与整理,形成横向联系、纵向有序的语言训练序列。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为核心,把教学目标和内容分成听说、阅读、写作三大板块,每个板块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再根据“有主有从、由易到难、前后关联、从说到写、读写结合、循环提高、协调发展”的原则,分年级、按单元对训练点进行组合,最后按组合的单元重点选编课文和其他语言训练材料。
目标清晰,重点突出如第六册第3单元“认识先总起后分述的一段话”。这个单元安排的4篇课文都有一个共同的课后题:画出指定段的总起句,具体说说分述句。每篇课文有难度不同的训练题,如找总起分述的自然段、找总起句等。
纵向发展,横向联系如第五册以“段”的读写为主,兼顾词句。这册的训练重点有:(1)理解词语的方法。(2)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3)理解词语,读懂句子。(4)按时间顺序写的段话。(5)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段话。(6)厘清一段话的几个方面。(7)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8)练习默读,综合三种组段方式。第五册的重点是段的阅读和写作,它是建立在词语、句子学习的基础上的,又与“默读”这一学习方式结合在起,跟写一段话关联。
读写结合,协调发展读写结合当然不是机械对应。如第五册已经列举了段的基本组合方式,第六册的课文选文与习作有联系,但教学要求基本是体现阅读“个性”的。习作则有发展。如:(1)看连环图接续写话《水打翻以后》。(2)按事情先后过程写小制作“做不倒翁”,用好连接词。(3)用总起开头写活动《课外活动》。(4)写日记。(5)用总起分述段式写物品《我喜爱的玩具》。(6)用并列段式写景物《我最爱去的地方》。(7)围绕总起句写观察作文《新开的商店》。(8)写见闻,注意先后顺序,写好主要内容。习作的题材有拓展,但习作方法则是第五册段式的运用和强化。这样,师生在一定阶段内,凭借课文中的语言范例,能集中精力教学某几项语言技能,增强了语言训练的目的性、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浙教版教材在单元结构上,力求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认知一迁移一运用”,体现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
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由5个部分组成:学习提示、3至4篇课文、听说训练、习作训练、单元练习。“学习提示”点明本单元的重点训练点,并用浅显通俗的语言说明具体的学习方法。如第九册第5单元的训练点是“用把各自然段大意串联起来的方法概括段落大意”。单元提示中写道先写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再看看有无主次,如有主次,就抓主舍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要进行归并。接着以《我盼春天的荠菜》为例介绍怎样用“串联法”来概括段落大意。整套教材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穿插了大量诸如此类的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使学生在读书过程中逐步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教材以训练点来组合单元,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有规律可循。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掌握学习方法甚至比掌握学习内容更为重要。20世纪90年代初,学法指导研究是一大热点。教材吸取了学法指导的研究成果,努力把小学语文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低年级在练习中渗透学法,如练习中通过对字形结构的比较,让学生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基本识字方法。像第二册的集中识字,就以“合偏旁、加偏旁、去偏旁、同声旁、同形旁”等分类编排,突出了构字规律,渗透了学习方法。
单元练习一般按拼音、识字、词语、句子、阅读、说话和习作的顺序编排。单元练习体现了本单元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学习要求,是单元要求是否达标的检测和评价。
教师反映这套教材紧紧围绕学习语言文字这个中心,序列清晰,重点突出,易教易学。
二、力求面向全体,适度调整教学要求
义务教育教材必须面向全体,容量适当,难易适度,让大多数学生学得了,学得好。这套教材对教学内容和要求进行了调整,适当降低了要求,以体现义务教育的全体性和基础性。这方面的做法主要是
1.降低拼音要求,穿插识字教学
《浙江省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将198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小学一年级声母韵母和音节“能正确书写”,降低为“会抄写”,二年级取消了“默写小写字母”的要求,还取消了“有条件的可逐步做到直呼音节”的要求。汉语拼音只认不写(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发展,后来提出可以适当地抄写),拼音教学与识字、说话相结合,以放缓坡度。第一册第1、2单元共27课,其中穿插安排了12课识字。拼音和识字穿插教学,既能让学了的拼音在识字中发挥作用,又减轻了单纯教学拼音给师生带来的枯燥感。
2.减少低年级识字量
小学一、二年级的拼音教学任务较重,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这套教材适当减少了低年级的识字量。198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一、二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700个左右,而浙江省《教学指导纲要》规定安排1130个,教材实际安排1123个。识字的形式主要是随课文识字即分散识字,在第二册中也有集中识字的安排,如“合起来、加偏旁、去偏旁、同声旁、同形旁”的认字。控制每一课的识字量。整个小学阶段每篇课文平均识字8,58个。单篇课文识字数量最少的在第册的“汉语拼音·识字”阶段,第课只有“一、五”2个生字,第一册总识字量只有170个,每篇课文生字不超过5个,学生负担比较轻。单篇课文识字量最多的为15个,出现在三年级上册。
3.降低阅读的理性思维要求
加强词句训练,降低篇章训练要求。重视语言的感性领悟和积累,降低理性思维要求,含义深刻的句子、文章中心思想等只要求领会,不要求精确理解和概括。例如第十册第4单元是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其中第1篇课文《白杨》的课后题,就是通过已经写出来的句子的含义去寻找课文中相关的句子:第2篇《小音乐家扬科》则是将句子含有的意思列出几个选项来选择;第3篇《晏子使楚》要求提高一点,联系课文,把下面句子中含有的意思写在括号里。又如第十二册第1单元是找出课文的中心句并正确领会。第1篇课文《别了,我爱的中国》要求“找出课文的中心句,说说反复出现的中心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2篇《一夜的工作》则要求“仔细阅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找出课文的中心句,说说课文的中心思想”;第3篇《养花》要求“找出课文的中心句,联系课文说说养花有哪些乐趣”。这3篇课文,找中心句是共性,中心句的领会一中心思想的“说说”一中心句的分析则体现了个性和层次。
4.作文要求更加合理
作文要求定为“有中心,有条理,内容比较具体,语句比较通顺,感情真实健康,注意不写错别字,初步学会常用的标点符号”。小学生作文历来有“思想健康”的要求,浙江提出的“感情真实健康”,去掉“思想”换成“感情”,有助于避免学生作文“故作高深、无病呻吟”的现象,侧重于让儿童写自己熟悉的事,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其他要求也有一定的弹性,比如把“条理清楚、详略得当”的提法改为“有条理”,在“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上分别加了限制词“比较”。作文的篇幅有明确的要求,小学毕业要求写400字左右。
三、强调加强语文教材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陈侠在《课程论》中把课程分成三种类型: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以社会为中心的课程和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我国的课程较多地考虑学科知识体系的完善,在关注社会需求和儿童学习兴趣上存在不足。浙教版教材试图在这方面有改进。
浙江省小语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和义务教育实际,让学生掌握未来社会“人人必需的”基本言语技能,满足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时让学生通过母语的学习,继承和发扬中国及世界的优秀文化遗产,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创新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教材编写在这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1.选文以文学作品和实用文体并重
这套教材的选文突破了过去以文学作品为主的状况,增加了说明文、应用文的比重,小学12册教材,每一册都安排了专门的说明文单元,如第七册的第5单元,安排《会说话的灯》《大自然的语言》《航天飞机》《新型玻璃》等课文,第十册有体现食物链知识的《食物链饲养场》,体现科技展望的《21世纪的能源》等课文。说明性的课文往往以故事的形式出现,如第三册的《我会查字典了》,第四册的《看电视知天气》《水的脾气》《太阳公公煮面条》《亮亮捉虫》,第五册的《火警,119》,第八册的《爸爸买来电饭煲》等。也安排了纯粹的说明书,如第八册第6单元的《说明书三则》。
教材编入了少量简单的广告、说明书、新闻报道和议论文,培养学生快速获取信息和组织信息的能力。如第十一册第4单元安排了“新闻”的阅读,编入了《叶欣荣获南丁格尔奖章》《新的跨越》《无私的爱》3篇文章。
2.重视应用文的写作
写作教学加强了应用文的习作训练,如第四册的请假条,第五册的借条、收条和领条,第六册的写日记,第七册的写留言条、写信,第八册的写通知,第九册的写启事,第十册的写板报稿,第十二册的写感谢信,如果说写 般记叙文要求写具体,写生动,那么应用文写作则要求写简洁,写明白,两种训练并重,以适应不同文体的写作要求。此外,教材安排了较多的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从小就知道语文是应用之学,而非应试之学。
3.加强听说训练
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广,使用口头语言进行交际的场合越来越多。过去的语文教材一向重视书面言语能力,甚至把写好一篇文章作为语文教学的唯一目的。浙教版语文教材有意加强听说训练,每册教材都有专门的听说训练课,与阅读课文、习作训练并列。一、二年级每册安排8次,称作“说话训练”,独白说话的训练居多;三、四年级每册安排4次,称作“听说训练”,以体现双向互动;五、六年级每册安排3次。在听说训练中,除了听话复述、看图说话等独白训练外,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景对话训练,如自我介绍、借东西、转告、购物、做客、指路、打电话、看望病人等。像这种“打电话”“指路和问路”的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以往教材比较缺少的。如第十二册安排的听说训练:《周菲的启示》是听新闻广播《十二岁的银行家周菲》,说自己的感想;《家庭风波》是听《家庭风波》的录音,弄清录音中的分歧意见,清楚地说出自己的看法;《毕业赠言》是听毕业赠言录音,分辨赠言优劣,写下赠言,制作赠言卡。这种紧跟时代、紧扣生活的取材,不仅拓宽了训练渠道,也培养了学生关注时代、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重视传统文化和思想品德的熏陶
浙教版教材重视文化熏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责任心。教材除了反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伦理亲情外,力求反映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自强不息的生命力。
这套教材具有“中华”特征的课文占了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教材编入了许多古诗、古代科技成就、历史人物故事和近现代英雄模范事迹,反映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智慧和大无畏精神。就人物来说,有古代人物如大禹、西门豹、晏子、鲁班、秦始皇、营冲、张衡、李时珍、李白、司马光、文成公主;有现当代科学家如钱学森、李四光、竺可桢、童第周、詹天佑;有领袖人物和著名人士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毅、刘伯承、徐向前、鲁迅、聂耳;有革命烈士和感动中华的人物如夏明翰、刘胡兰、江姐、董存瑞、罗盛教、黄继光、邱少云、吴运铎、容国团、雷锋、赖宁、叶欣荣、李欢、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还有文学作品中的著名人物如孙悟空、武松、诸葛亮等。中国特有的节日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以及中国特有的茶文化、书法艺术等也在教材中有所反映,显示了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丰富多彩。
教材同时也收录了一些反映祖国美丽河山、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友好交往的文章,使学生领会当今改革开放、放眼世界的新思想、新观念。
五、力图体现差异,建立有弹性的教材体系
这套教材的课文分成必学和选学两类,必学课文要求学生学习最基本的语文知识和能力,选学课文则提高要求,供条件好的学校选择一部分作为教学内容。从三年级开始,各册编入4篇选学课文,分别安排在逢单的单元。
课后作业题和课堂练习的要求有弹性,除基本题外还有少量的选做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但不列入考试范围。课后选做题每一册一般安排4至5次。
这套教材配有《选学读本》。多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大量阅读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途径。考虑到农村和城镇的经济发展、办学条件和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性,这套教材除了各册教科书外,还配套编写了与各册教材相应的课外读本,即《选学读本》。
此外,每学期有10%左右的课时供各地进行乡土教材的教学。《指导纲要》对乡土教材的内容范围作了列举。教材还提出了语文课外活动、假期活动的要求。
六、努力顾及农村教育特点,低年级实行合科教学
按照国家教委的安排,浙江省制订和编写了以面向农村为主的义务教育课程教材。当时浙江广大的农村地区,复式教学的班级还大量存在,尤其是低年级。复式班教师备课任务重,课程搭配也有困难。因此, 、二年级实行合科教学,称为《语文·思想品德》。语文和思想品德合科教学,通过语言文字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语文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融为一体。如第一册《奶奶笑了》,通过朗读课文、想象说话、复述课文、用句式“我给谁干什么”练习说话等训练,使学生从小懂得要尊敬长辈、关心老人。用句式“我给谁干什么”的说话练习,既是语文的实践,也是在“激情”和“导行”。
由于时代和认识的局限,浙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知识和能力型教材的框架,单元学习提示全部是针对语文知识和读写能力的,训练的意味过重,在语感培养、情感熏陶等语文整体性学习方面显得欠缺。选文的质量不高,语言经典性、童心童趣不足。此外,随着对小学语文和品德两门课程认识的深化,发现语文和思想品德合科教学也并非是适宜之举,2001年开始的国家课程改革则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实行合科教学。
(浙江省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31 0003 浙江省龙游县教研室32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