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马山中心小学 张家凤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6-0086-02
在传统的阅读与作文之外,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开始关注课堂小练笔, 二度开发教材,大量设计练笔,“读写结合”在课堂上不断得到充分保证。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存在很多问题,要么教师师指导乏力、过程粗糙,给个题目让学生茫然下笔,结果学生无病呻吟、言不由衷;要么指导过度,教师说的比学生想得精彩多了,结果大多数学生完成的练笔是一样的;要么对于同一类型的阅读课文无论哪个年级都设计一样的练笔,尤其是介绍人物类的文章,教师们总是喜欢让学生写“某某某,我想对你
说……”,结果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有的学生几乎每次都是写的一样的文字:“某某某,你是我心中的英雄,我要向你学习……”看不到任何语文能力的提高。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认识到练笔安排也不可盲目,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可以或者都必须进行“读写结合”的,真正能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小练笔也是需要精心设计的。
一、巧妙创设情境,激发表达欲望
于永正老师有个经典教学案例《珍珠鸟》,其中有一个课堂练笔设计的典范:
师:如果你是课文中的可爱的小珍珠鸟,你想对冯骥才说什么话?
生:主人呀,你对我真好,把我养得胖胖的。祝你写作越来越好!
生:主人呀,你照顾我真周到呀!
师:于老师对你有个问题,你怎么让我知道,冯骥才对你照顾得真周到?怎么让我知道,他对你好?
生:我在主人肩膀睡觉的时候,他连写作都是轻轻的。
师:真不错!还有别的事例吗?
生:在我在笼子里还没飞出来的时候,你从来不睁大眼睛看我。
生:我在屋子里飞来飞去,你也不来管我。
生:我用嘴啄他的笔尖,他用手抚一抚我细腻的绒毛。
……
师:于老师出一个难题:既然冯骥才对你照顾得那么好,你现在用小珍珠鸟的身份来写一写冯骥才。他写你,你写他,有来有往。(引导读第一小节)“真好!”如果你来写冯骥才,第一句话怎么写?
生:真好,主人照顾我这么周到。
师:嗯,好极了。你看冯骥才,到底是作家。他心中一高兴,写出来的文字就是诗。“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这段话是押韵的。刚才她写的“真好,主人照顾我这么周到。”也是押韵的,好。这句话写完了,下面再举一个例子,刚才大家说的例子都可以,怎么照顾你的,举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例子都可以……
(20分钟之后,学生们的一篇篇精彩练笔赢得了听课老师阵阵掌声。)
这堂课上,于永正老师巧妙采用了变换人称的方法,用小鸟的视角来观察世界,创造了一堂简单而又扎实的读写结合课。学生埋头写作的时间占去了一半,于老师说话的内容,几乎全部用于写作的引导与评价,赢得的就是学生畅快的习作表达欲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对语文老师来说,“俯首皆是练笔”时,在文章语言文字的空白处可以设计小练笔,意犹未尽时可以设计,情到深处时可以安排,发人深思处可以设计,经典片段还可以设计仿写训练。如果教师能在恰当的时候巧妙创设情境,让学生的情感与语言得以自由、充分地表达,精彩就出现了。
二、找准合适的训练点,充分打开语言闸门
虽然一般意义上的习作是从三年级开始的,但低年级语文老师也必须十分重视孩子的口头语言训练,它是习作的前奏,更是学生终身阅读的开始。口头言语训练不足,一直以来都是习作教学的缺陷,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低年级语文教师越来越注重发掘教材中可以进行口语表达的训练点,但同样是口头语言训练,选择的训练点不同,效果就大相径庭。
例如,苏教版一年级语文课文《司马光》第一小节中写到“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捉迷藏……”旁边配的是一幅生动的“儿童嬉戏”图,眼光敏锐的教师就能在此处设计口头语言训练。一位年轻的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第一小节生字词语后,根据插图设计了这样的训练: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耍,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目的在于训练孩子观察图画,并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句式进行说话练习。看起来没有任何不妥。
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耍,他们有的捉迷藏,有的摸瞎子,有的躲猫猫。”这三个词语都表示一个意思“捉迷藏”。 教师立即进行评价并反馈,提醒学生用其他的词语来说话,第二个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回答“……有的捉迷藏,有的跑来跑去,有的躲起来。”第三个学生回答基本和第二个相同,第四个学生不知道应该怎么说。
教师感到有些无奈,为什么这个看起来挺简单的说话训练难倒了聪明的学生们?之后,经过反思,重新设计了这处训练,既然学生们对“捉迷藏”感兴趣,我们就来说“捉迷藏”吧。“小朋友们在花园里捉迷藏,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改动了几个字,学生们说起来可完全不一样。“他们有的蒙上眼睛到处瞎转,有的躲到了水缸后面,还有的东逃西窜。”“他们有的趴在草丛里一声不吭,有的爬到了大树上,有的慌慌张张不知道要躲到哪里才好呢。”“他们有的爬上了假山,有的跑进了树丛,还有的拼命往远处逃”,等等。
学生们把图上的景象描述得活灵活现,说得津津有味、眉飞色舞。只有几字的改动,效果却大相径庭,看来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教师设计训练点的问题。“在花园里玩”,显得很笼统,学生们看到这幅图脑子里立即就被“捉迷藏”的术语充斥了,想到的就是“躲猫猫、摸瞎子”之类相关的术语,无法散开自己的思维,第二种设计直接给出现场,就是在“捉迷藏”,学生们立即陷入美好的回忆中,平时是怎么“捉迷藏的”?跑啊、躲啊,甚至慌张的神情、拼命跑远的样子全都浮现在脑海里,和插图形成“无缝对接”,说起来自然滔滔不绝、生动有趣。
苏联心理学家赞科夫曾经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让儿童在作文时产生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和词语。”口头语言表达也是一样的,口语训练的设计要“准”,要“适合”,才能让学生打开情感与思维的闸门,言语表达才会日益准确而生动,待到第二学段开始习作,才会水到渠成。
三、以文本阅读为契机,随文指导练笔表达
一篇好的课文,除了有好的内容、好的文质情采,还要有好的表达方法,语文教学不仅要从语言文字中“悟”思想、“悟”意境,更要学习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表达,怎样才能使表达更加贴切、更加具有表现力。这样,读写渗透,读写结合,语文教学才发挥了真正作用。
《爱之链》课后有个练笔题目,以“乔依醒来……”为开头,续写一段话,根据以往的经验,如果不做任何指导和铺垫,学生的练笔内容一定是“惨不忍睹”的,大多数学生会围着老妇人留下的钱来做文章,最常见的“亲爱的,今天有个人给了我们一些钱,但是我不知道她是谁,为什么给我们钱……”根本达不到我们的要求,那么怎么办?从阅读入手,这篇小小说很重要的一个写作特色就是“环境描写”,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心理,比如,课文开篇就描写了一个风雪交加的黄昏,寒风狭裹着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一条破旧的乡间公路伸向远方,一辆破车,一个刚刚失业的乔伊,这里看不见汽车,更没有人影……这样凄凉昏暗的环境,为的就是衬托主人公凄凉的心境。于是笔者建议学生在续写乔伊醒来的时候也考虑一下环境描写,这个时候,乔伊会有怎样的心情?该描写什么样的环境呢?学生们受到启发,尝试在续写中巧妙加入环境描写——“乔依推开大门,一缕阳光迫不及待挤进屋子,外面是一片明亮的世界,在阳光映照下,雪地里发出耀眼的白光,树枝上站着几只早起觅食的鸟儿在扑腾着翅膀,远处传来孩子们玩耍嬉戏的欢快笑声,乔依的心情也明朗起来,他迈开大步朝着阳光走去……”
可见,优秀的语文老师总是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读写结合点,找准读写训练点,抓准读写联系点,使阅读课堂中的练笔设计成为提高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当然,要让课堂练笔不断体现生命价值,教师既要精心设计,还必须在学生练笔过程中给予巧妙地指导、及时地反馈、智慧地评价。
(编辑: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