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昆山市黄泥山小学 周逸蕾
【摘 要】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和当前语文课程改革中所提倡的教育理念是息息相通的,它符合当前中国教育改革和世界教育潮流的发展趋势。教学中,要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努力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生活教育;语文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3-0090-02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它在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是陶先生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在目前的学习和课程实践中,生活教育理论和当前语文课程改革中所提倡的教育理念是息息相通的,它符合当前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因此,运用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理论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能给教师许多启示和借鉴,从而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那么,如何运用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理论来指导语文教学,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目的呢?笔者以为,教学应从生活走进语文,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营造在真实、鲜活、具体的社会与生活背景之中,使语文教学回归生活,从而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将教学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通过学习获得灵活的知识,也能深化感知,从而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沟通,让语文学习与社会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让语文走进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文,能够增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也能给学生语文的语文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具体做法如下:
一、在生活中练习口语
口语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交际工具,而多姿多彩的生活则是口语的来源。真实的生活情境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进行交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促进口语学习。因此,在进行口语交际时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作为切入点,再现他们的生活情境,这样才容易获得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口语交际的兴趣。其实,生活中的交际情境无处不在,我们有很多情境资源可以使用。比如,可以给学生们创设早上进校门跟门卫叔叔、值班老师打招呼的情境;在商店里为自己的好朋友挑选生日礼物的情境;放学后跟爸爸妈妈回家时回家路上的情境……学生们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进行交际,既演绎生活,又达到了口语训练的目的。置身于现实情境下,学生能够深刻领悟到口语交际的作用,进而在不知不觉间学到与人交际的方法、技巧。例如,我们可以创设一个去别人家做客的情境,请学生说说,去别人家做客应该怎么做;可以创设一个小朋友跟着妈妈去买书的情境,请学生说说,我们是如何买书的。在这种情境训练中,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实际,发挥大胆的想象,给学生创造了情境会话的空间,训练都能收到可喜的效果。因此,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该让学生在生活中积极锻炼。
二、在生活中学习认字
社会就是识字的课本,因此,笔者以“大语文观”为指导,打破仅限于学校、课堂、教材的做法,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积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认字,使他们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的存在,这样能使学生摆脱课堂的束缚,在自己的生活中,在社会中找到更多的认字渠道,发现更多的学习语文的途径。这也能使他们了解到,只要自己留心身边的事物,生活中到处都有语文,到处都有学问,自己所在的世界就是学习语文的“大课堂”。比如,家长带着孩子去超市购物,超市里的商品琳琅满目,而且每种商品的外包装上都有名称,家长可以在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的物品的同时教他们识字。又如,公交站台上的站牌,有心的家长就会把它当成孩子识字的“课本”,让孩子进行识字。在这样的具体生活情境中来学习认字,使学生更加有学习积极性,学习的效率也更加高,当下次碰到同样的情况时,他能够有自己的认知能力。此外,身边张贴的各种广告,耳边听到的各种信息,看到电视或电脑上出现的汉字等,都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地方,可以说,学生学习认字的“课本”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学生在反复观察、不断询问中,不知不觉地熟悉了生字,进而将这些陌生的生字变成自己熟悉的字。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最喜欢的就是在自己认识字后可以自己读故事,在读故事的时候又可以认识很多生字,像这样循环识字,学生的识字水平就会呈螺旋形上升的趋势,教师省心,学生高兴,语文识字效率能获得很大的提升。
三、在生活中开展阅读
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觉亲。”也就是说,阅读应该使阅读文本的内容跟社会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摆脱书本的束缚,去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有发自内心的感受、有亲身经历的体验、有直接交流的对话自然就有真切、真实、真情的语言情境,唤起生活体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学就应从感知语言艺术的特点入手,引导学生透过字句的表层意思去探究挖掘潜藏在文字背后的深层意味。在教学中我们常会发现,一首诗、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学生读之索然无味,究其原因,除了知识储备不足,主要是感知能力差,不能全身心地融入那特有的氛围中,当然也就不会领略到“风景这边独好”了。但是,当我们在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情趣后,情况就会大不相同。因此,阅读教学必须树立大语文观,打开课堂教学的大门,打破课内外的界限,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得以沟通,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时,应该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走出教室,去外边的世界寻找春天,在春天中发现“露出小脑袋”的小草,感受“像牛毛,像花针,密密地斜织着”的春雨……这样之后,当学生们再读课文的时候,能将一个个文字与他们观察到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也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在学生的脑海中,文字是活的,能够到处飞扬。
四、在生活中进行实践
在生活中实践是以“生活即教育”为原则,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全面调动学习主体的心智技能、动作技能、语言技能、交往技能,在学生中形成普及性活动与提高性相结合、学科课外延伸活动与生活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从而提高整体素养。比如,我们生活的校园对于学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校园里的一砖一瓦、一花一草都为学生的学习实践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广阔的空间。因此,只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环境,就会发现许许多多的问题。比如说“我们吃的蔬菜是如何种出来的”。确定了问题之后,学生就可以进行探究,在研究过程中,学生们掌握了一些农业知识,同时也能深刻地认识到劳动的艰辛,使学生在今后吃饭时不会有浪费现象。这种实践,不仅凸显了主题,还使学生的思想受到了教育,最后在学生写实践报告的时候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进而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总之,语文无处不用,无处不在。语文教学生活化,优化了教学过程,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学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来指导语文教学实践,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弊端,而且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笔者相信,小学语文教学只要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刘影,叶玮光.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之借鉴[J].教育理论研究,2009,(3):25-26.
(编辑: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