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巧设提问开启“智慧”课堂之门

  • 投稿克里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572次
  • 评分4
  • 27
  • 0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木渎中心小学 刘 晶

【摘 要】课堂提问是一门设疑、激趣、引思的艺术,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一个好的问题能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使语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智慧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7-0076-02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它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一个好的问题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能萌发学生积极的创造力,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好问、善思的教学目的。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诸多课堂提问不尽人意,笔者根据平时的听课情况,把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1.问题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很多教师喜欢问诸如“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之类的问题,此类问题毫无价值,徒占课堂时间。如某位教师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文,当讲到第一段颐和园门口的儿童之多时,抛出了这样的问题:“文中有不少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反映出颐和园门口的儿童之多,是不是呀?请找出来。”在这堂课上,此类简单问题,教师提问了多次,这就使整个课堂的问题琐碎而且毫无启发性。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问题是否有思考价值,是否有启发性,要做到师问生思,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

2.问题空泛、艰涩,学生无所适从。有些教师一开篇就问学生:“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从哪些方面写的?”对于这些问题,学生由于对课文内容还没有感性的全面认识,因此只能启而不发。此外,还有些问题过于繁难,问题脱离了学生知识、能力、思维的实际水平,此种提问则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学生畏惧教师的提问,有碍师生的课堂交流。

3.“越俎代庖”独角问,学生的主体性被忽视。在听课中,笔者发现,不少语文教师都习惯于自己提出问题、学生解答或教师代学生解答的教学模式,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这种模式导致教师不了解学生有哪些疑问,表面上学生在思考问题,实际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容易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长此以往,学生知识会被“窄化”,其思维也会逐渐“僵化”。

二、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探寻

以上做法都严重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限制了学生思维的空间,课堂教学难以达到最优化效果。鉴于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寻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

1.设置课堂提问的梯度,层层深入文本。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经常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忽视了学生认识问题的层进性,这导致语文教学过程中往往提出一些大而泛甚至不着边际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果。事实上,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该设置不同层次、不同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一环套一环,层层深入地解决问题,进而收获精彩的课堂。

当然,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也应该提问不同层次、不同梯度的问题。例如,对成绩稍差的学生,就可以让他回答内容简单的问题,为他们的个性发展提供机会和空间。如果回答错了,要有宽容之心,并及时地加以纠正;而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则要用难度较大的问题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促使其进步,使之更上一层楼。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上设置的问题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要立足于文本和学生的思考能力,设置不同梯度的问题,不能为了追求“做大”而“变空”,使课堂陷入华而不实的境地。

2.精炼提问,点燃思维火花。在每堂语文课中,教师都会提出大量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但其中不乏毫无价值的思维含量的问题,这不仅使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提升,而且无法生成有机的课堂。笔者认为,课堂上的问题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教师应该精心设计精炼的提问,使学生处于愉快的思维过程中,使课堂拥有无限生机,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分解问题,开启智慧课堂。课堂提问不是为问而问,也不是为析而问,而是为了学生能高屋建瓴地思考而问。在课堂中,教师经常会一连串地对学生追问,问题既繁杂又无价值,分散了学生的思维。这样一来,整堂课似乎都是教师在表演,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把所传授的知识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一环扣一环地发问,这样能使学生保持注意的稳定性,刺激学生积极思考,进而促使他们全面地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4.捕捉课堂时机设问,激活学生思维。在教学中,只有在最佳时机提问效果才最好。所谓最佳时机,就是学生处于“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悱 ”、“愤”状态时,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对教师的问题能入耳、入脑,教师要抓住这一时机巧设问题,使学生思维处于最佳状态。

首先,从学生的兴趣点提问,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而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便是求知兴趣”。“兴趣”是开启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源,在实际教学中,“兴趣”可以促进学生细致入微地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如《小动物过冬》中介绍了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过冬的方式,可以这样提问:“你们喜欢书中的这些小动物吗?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过冬的方式呢?你是怎样过冬的?”这样联系实际生活地提问,让生活走进语文,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在生活中放飞,使学生从思维的惰性走向主动性,从而激起千层浪,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其次,在学生思维处于“短路”状态时,及时诱发学生思维。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他们的思维常出现“短路”的状态,这时学生未完全把握住课文的重难点,导致出现被卡住的情形,这时,教师要通过辅助性提问启迪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打通思路,消除障碍,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让学生自主去思考,并在思考中得到启发,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二泉映月》中“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这时,阿炳为何能听到这么丰富的内容?学生积极思考但是很难答出,因为他们没有类似阿炳的生活经历,难以读出曲子里的内涵。此时,教师应适时补充阿炳人生经历的资料,这样学生就会读懂阿炳,就容易理解课文内容,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拓展。

最后,在学生思考缺乏深度时,及时唤醒学生思维。由于小学生的阅历水平有限,他们对问题的思考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层次上,只满足于一知半解,至于一些富有哲理的问题,他们则很难考虑到。因此,教师课堂提问要善于由表入里,由浅入深,这样能够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如《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中,可这样设问:“高尔基对儿子的感情仅仅是一种父亲之情吗?‘给’永远比‘拿’愉快……高尔基希望儿子时时处处想到什么?做怎样的人?”这时,教师要请学生联系实际,具体说说“给”永远比“拿”愉快的意思,使学生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这样的提问不仅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文字本身的意思,而且还达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进而使学生思维向横纵拓展,有助于提高他们思维的深刻性。

三、结语

课堂提问是一门设疑、激趣、引思的艺术,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也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正如叶圣陶所说,“可否自始不多讲,而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所以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的艺术,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用教师的“智慧”开启“智慧”课堂的大门,诱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朱郁华.课堂提问:调查与诊断[J].中小学管理,2005,(4):38-39.

[2]祝新华.阅读教学课堂提问设计:普遍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 2009,(10):45-50.

[3]沈宇红.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教育,2011,(9):68.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