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随文练笔随风入夜

  • 投稿五更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254次
  • 评分4
  • 60
  • 0

江苏张家港市万红小学(215600)  胡琍玲

随文练笔,开辟了阅读和写作的通道,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阅读教学中,利用文本资源,以随文练笔的形式紧抓读写结合,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然而,在一些课堂上,随文练笔重形式,轻实质,成了走过场。教师选择练笔点比较随意,指导练笔时浮光掠影,交流练笔后不了了之,学生的写作能力没有提升。笔者认为,这是教师没有深入思考随文练笔的结果。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课堂上为什么练?练什么?怎样练?练到什么程度?通过哪些方法来达到预期目标?这些教师都该心中有数。随文练笔只有在明确的目标的指引下,找准训练点、方法,才能随风入夜,润物无声,收获精彩的练笔成果。

一、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练笔点要精准

借助随文练笔的“东风”,让文本语言增值,迁移表达方法,能使学生的言语技能之花盛开。教师作为春天的使者,在日常教学中必须具有读写结合的自觉意识,立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细致地研究课程标准——每一学段的读写训练重点是什么;深入地研究文本——根据文本特点,可以寻找到哪些随文练笔训练点;全面地研究学情——哪些训练点才是适合学生的最佳选择。这样,既见森林,又见树木;既遵循课标要求,又善用文本资源。根据学生的实际,有的放矢,练笔点的选择才精准,才实在。

1.“瞻前顾后”,着眼整体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读写要求有所区别,有所侧重。读写结合,随文练笔,各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第一学段应重视词句的运用,第二学段可侧重段落的训练,第三学段可关注篇章的结构。选择练笔点时,教师要“瞻前顾后”,选取恰当的训练点,既不能在学生原有水平上做简单重复的操练,也不能随意拔高或降低要求,而要立足学生的现状,化整为零,按部就班。

如教学一年级课文《东方明珠》,学习句子“上海黄浦江边,有一座广播电视塔”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有”这个词,先模仿练习——(什么地方)有(什么),再用同样的意思变化练习——(什么)在(什么地方)。如此训练,旨在让学生明白同样的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从而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教学三年级课文《“东方之珠”》时,教师可让学生模仿第五自然段的总分结构,围绕“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写一段话。针对学生的分写比较杂乱的问题,教师可引导他们根据不同人物的活动、空间的转换等角度练写,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情。教学五年级课文《诺贝尔》时,教师可根据课后习题要求,以“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为随文练笔点。因为小传是课文的缩影,要写好小传,必须先读懂课文,入乎其内才能出乎其外。小传篇幅不长,但五脏俱全。主题鲜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这些写作的关键点一样也不能少。如此训练,对学生的品词析句、遣词造句、谋篇布局,都是大有裨益的。

宋朝学者何坦曾言:“学贵有常,而悠悠害道,循序而进,与日俱新,有常也。”随文练笔,着眼学生的整体发展选择训练点,目的正在是基于此。

2.洞幽察微,关注文本特色设计

特级教师薛法根指出:“教材中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而且蕴含着形象简明的表达方法,教师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适时借鉴、移植,通过写的练习逐步将情感、思想、语言、表达形式和方法内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从而形成个性化的语言。”教师要有一双慧眼,洞幽察微,敏锐地发现文本的语言特色,让学生沉浸在优秀的语言氛围中,常做“读写体操”,使他们得到心灵的滋养,培养出独特的语言触觉。

同一学段的随文练笔训练,更要结合文本特点。练写的样式做到丰富多彩,常中有变,才能增强学生参与的热情,达到从教课文到教语言的顺利迁移。如教学《“东方之珠”》时,教师可让学生学习总分的构段方式,仿写比喻句、排比句等;教学《雪儿》时,可让学生抓住第四自然段中“我”和雪儿告别的描写空白,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体会“我”和雪儿的依依惜别之情,随之练笔;教完《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时,可让学生想象小骆驼再次见到小红马时的说法和做法,联系课文写一写;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时,可让学生联系生活,谈谈对中心句“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的理解……这样借助课文,能引导学生练笔,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随文练笔训练点的选择,需要教师对文本、对教学内容悉心琢磨,发现学生所需要的、终身有用的“核心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挖掘文本的价值。

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指导练笔法要精细

实践证明,中肯的点拨能对写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随文练笔时,如果教师不加指导或练笔后不了了之,任凭学生写上几句话应付了事,那么他们只能在原有水平上徘徊,练与不练没有本质的区别。因此,教师指导练笔时要精细,让学生既有“仿”的方法,又有“创”的内容,发掘文本的资源,从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随文练笔展现无限的魅力。

1.循序渐进,作前指导步步落实

教学有法,贵在得法。练笔前,指导教师要舍得花力气,不但要引领学生品味文本的语言特色,还要发掘有价值的语言范式,揭示有效的仿写规律。这样,学生有法可循,有章可依,就能在课堂上获得提高。

教学《东方明珠》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借文中词语、句式练笔:先出示“(什么地方)有(什么)”“(什么)在(什么地方)”的句式,让学生用课文内容说话,再指导学生就地取材,说说教室里有什么,什么在教室里,接着引导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天地,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最后选择其中一句话写下来。教师指导练笔的内容从课内向课外延展,练笔的方式从说到写递升,这样循序渐进,步步踩实,不但获得了规范、精彩的语言,而且使语言表达丰富多样,真正达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训练效果。

2.实事求是,练后反馈点点入心

心理学借助“反馈效应”的概念来说明:学习者对自己学习结果的了解,会对学习起到强化的作用。同样,随文练笔后的及时反馈,能促进教与学的和谐互动,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长处与不足,从而扬长避短,提高学习效率。

如教学《诺贝尔》,撰写人物小传时,教师引导学生从姓名、国籍、职业、生卒年月、突出成就、主要事迹等方面来介绍诺贝尔。学生写出小传后,教师发现他们在每个方面平均用力,出现流水账的现象时,可评价:“大家把诺贝尔小传的主要意思说出来了,但这样写还不行。写小传要注意详略得当。人物的基本情况要略写,姓名、国籍、职业、生卒年月、突出成就,只需用一句话来简单介绍。而主要事迹,相对来说,要写详细一些,可用几句话来介绍,突出诺贝尔的伟大。”如此反馈,授之以渔,学生认识到不足,马上修改。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你详写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重点突出。”“你的小传详略得当,表现了诺贝尔伟大的人格、博大的胸怀。如果最后再加上诺贝尔对社会的影响,那就能画龙点睛了。”及时的点评,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产生精益求精的动力,直至写出满意的作品。

随文练笔,学生对所借助的文本内容、表达形式的领悟需要一个过程。此时教师不能操之过急,不能越俎代庖,不能以自己的讲授代替学生的品味涵泳,要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在有计划的学习过程中,在评价反馈中,慢慢润泽,由此及彼,渐渐领悟,举一反三,真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读写结合,读为写提供内容、形式、方法,写为读开拓思路,加深认识,更新认知结构。随文练笔,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贵在落实。教师要着眼学生的整体发展,关注文本特色,设计随文练笔训练点,循序渐进地指导,实事求是地反馈,追求随文练笔的实效。这种扎扎实实的“小步走,不停步”的“持久战”,定能让学生卓有成效地吸收、内化、积累、提升,进入自由的读写境界。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