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花花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就文本而言,需要教师关注的“点”有很多,如果教师平均用力,面面俱到,往往教师感到劳心费力,学生却还是一知半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的重点有所侧重,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想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最关键还在于教师要能够找准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引领学生学习,品味,这样教学,不仅可以提高阅读教学效果,而且在这种有针对性的选择切入中,抓住重点教学,还可以充分凸显出文本的教学价值。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阅读教学的切入点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从文章题目切入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作者经过反复推敲,深思熟虑以后才确定下来的。大多数的文章题目和文本内容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些题目甚至已经暗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因此,从课文的题目切入,可以起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对文本有一种整体感。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课时,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直接从题目切入,让学生首先就题目进行质疑,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学生问“我是谁?为什么要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我在哪里?”在学生质疑以后,教师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这样处理,可以直接抓住教学的主要目标,从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学生的思路更清晰,探究更具有主动性,充分体现出了课题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文本,审视课题,有时课题就是语文教学的最佳切入点,从课题切入,轻松,简约,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色。
二、从课后习题切入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课后习题大都隐含了编者一定的教学意图,课后的习题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有的课后习题不仅指明了文章的线索,有利于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而且也教给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方法,从课后习题切入,不仅可以节省教学时间,而且也使文本的教学价值得以充分利用。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十册《神奇的克隆》一课,课后有两道思考题①说说克隆技术这项技术神奇在哪里,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克隆的?②关于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你还有哪些了解?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这两个问题入手,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通过细读课文,找出克隆技术神奇的地方,然后经过思考,明白作者在写作上的特点,最后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克隆技术造福人类有哪些了解认识。这样处理,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且学生学习起来目的性更强,更有针对性,另外,通过说说环节拓展了学生视野,课堂更具活力,这样一来,充分凸显了课后题的教学价值。
在教学中,教师不要把课后题作为摆设,而要和文本仔细对话,明白编者的意图,充分挖掘教材,选出教学的最佳切入点,这样处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也可以使阅读教学显得更加短时,高效。
三、从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句切入
所谓关键字句就是能够揭示文章主旨或者核心内容的句子,词语。在语文教学中,抓住关键字句引领学生深入学习,品味,就像是抓住了学生理解课文的缰绳,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效果,另外,在这些关键字句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内涵,因此,从关键字句切入,更能凸显文本的教学价值。
1.从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切入。语文教材中有词语是文章情感的集中体现,在教学时,从这些词语切入,更容易使学生理解文中人物的优秀品质。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十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文中有许多表现彭德怀心情的词语,比如“发火,怒吼,不耐烦……”在教学时,可以从这些词语切入,让学生找出这些词语分别出现在文中的什么地方,然后再让学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这些词语在文中表现出的不同含义,这样一来,学生更容易体会到彭德怀为了革命胜利忍痛杀害大黑骡子的复杂心情,充分体现出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高尚情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结合教材文本特点,抓住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语教学,可以使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简单,自然。
2.从关键句切入。语文教材中的关键句子大都指的是中心句,总起句,过渡句之类,在教学时,从课文的关键句切入,可以直奔中心,统领全文。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九册《黄山奇松》一课时,就可以直接从文章的中心句切入“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山四绝之一‘奇松’,那么黄山的松树奇在哪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这样从关键句切入,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奇”上,在学生解疑的过程中自然树立了对文章的整体意识,学生对中心句,重点句等在教学中的价值感知更加明确。因此,教师要始终把抓住关键句子切入作为自己教学的有效方式,进而起到统领全文的教学目的。
四、从课文插图切入
插图是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合理的运用,就可以使之成为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的得力拐杖。对小学生来说,形象思维占主导,插图与教材文本相比,色彩艳丽,视觉冲击力更强,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紧紧地抓住学生,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深度思考。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七册《徐悲鸿立志学画》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直接从课文插图切入:“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我们知道徐悲鸿是一位画家,那么他一定画了许多画,可是文中为什么单单就把这幅《奔马图》展示在大家面前呢?马有什么特别的寓意吗?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在这儿,从徐悲鸿的代表作《奔马图》切入,不仅可以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感受徐悲鸿立志学画的坚强决心,而且从课文的插图《奔马图》的展示中可以看出他笔下的马充满激情与活力,给读者一种积极向上,奋力进取的精神,充分体现了编者的独具匠心以及凸显出了插图在教学中的价值。
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不是教学的点缀,而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合理运用插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真正让插图为语文教学增辉添彩。
五、从说文解字切入
中国的汉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果细细品味起来,会让你回味无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从字的来源,结构等方面切入,或者从说文解字的角度来解读文本,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可以凸显出文本的教学价值。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二册《草原的早晨》一课,课文的开头有这样一句话“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在教学时,为了增加文章的趣味性,教师可以从“鞭”字切入,你们知道这个“鞭”字为什么是“革”字旁吗?它旁边的“便”给你什么启示?这个问题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学生说:“哦,我明白了,古时的鞭子一般由用皮革和棍子两部分组成的,用起来又方便又省力。”“是啊,中国的汉字就是这么有趣,以后随着知识的增多你会发现更多的汉字文化的乐趣。”在这里,由一个字入手,牵动了整个课堂,学生学习起来会更主动,更有劲,凸显出教材文本中一字一词的教学价值。
中国的汉字文化自古就有一种特别的魅力,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找到适合的切入点,有效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谈古论今,追朔古文化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不断探索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综上所述,找准切入点就是找到了课堂教学的突破口,它改变了传统阅读教学完全按照课文内容逐一讲解的教学方法,教学的针对性更强,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解读文本,找到阅读教学的切入点,使师生与文本共鸣,凸显出文本的教学价值。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包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