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 投稿共青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660次
  • 评分4
  • 46
  • 0

陈学伟?

(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腰街乡教育办公室 675900)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语文教学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每一教学过程是从学生的预习自学开始的,教师则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施教,有学有教,不学则不教。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

在多年的低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预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前奏曲”,是学生独立学习的过程。培养低年级语文预习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认真抓好学生语文课前预习,让学生“先行一步”做到有准备地听课,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语文课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预习的要求不仅在于熟悉教学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在于找出其中的重点、难点,发现问题。下面就如何在新课程条件下,构建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低年级语文预习习惯,对此进行粗浅的探讨,以求抛砖引玉,谈谈自己的一些肤浅的体会与做法。?

一、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

刚上小学的一年级学生,学习能力和自觉能力等都处于人生发展的初期,所以让孩子们在各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很重要。他们没有养成语文预习的习惯,不会预习,没也尝到预习的好处,故而对预习持被动态度,一旦学生在预习中自己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时,一定会十分欣喜,学生变得有所追求,对预习产生了兴趣。这时,教师加强预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预习的效率,清除对预习的畏难情绪,久而久之,预习习惯就养成了。?

低年级的学生正处在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发展的阶段,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刚开始,教师先教学生学会预习方法和步骤,然后跟他们一起总结,作为学生学习预习的“指南针”。而预习的要求各学段是各不相同的。?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我觉得要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认,使生字在孩子的眼前多次重复出现,才能牢固掌握。?

二、培养学生预习的兴趣?

或许,有人会问,预习也要有兴趣?是的,要使预习有效,除了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步骤,还要让学生对预习感兴趣。因为只有兴趣才能为学生持续预习和提高自学能力提供内在条件。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体会到预习的好处,尝到预习的甜头,从而激发学生对预习的兴趣。?

在预习中,教师可采用竞赛的形式,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集体意识和预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预习兴趣。例如:在一堂课上,限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开展预习生字词的比赛,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掌握最多的的字(教师在竞赛前提出预习要求:这个字,你是怎么记住它的读音的,你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形的,有多少种方法?)优胜者可获“识字大王”的称号,并有小奖状奖励。那么学生对预习的参与积极性就提高了。其次,教师也可采用让学生猜字谜的形式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比如:学习“朝”和“夕”字,教师在课前编好字谜让学生自学生字:“十月十日”是(),多字少一半是()。各种猜字谜的游戏增加学生预习的乐趣,提高预习的兴趣,从而达到预习习惯的养成。?

三、家长与教师相互配合?

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力差,反复性强,兴趣转移快。他们的意志力低下,预习习惯的养成少不了老师的引导表扬和家长的督促鼓励。因为预习的方法步骤里有多项是需要家长的帮忙,教师在召开家长会时,(平常也可通过家校通平台发短信给家长)向家长介绍预习的重要性,让家长明确学生预习的目的和方法步骤,指导家长做好孩子预习的引路人和督促者。?

四、定期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

对学生的预习应及时检查,作出评价。着重检查预习的质量,防止预习走过场、流于形式。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不但可以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还有助于自己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因势利导,提高教学实效。?

更重要的是,检查预习的方式要灵活掌握。如果老师布置的预习要求很明确,但在检查预习情况时,不能清晰地显示出预习对学习新课文有多大的帮助,学生就会因此失去了预习的兴趣。例如:某些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出现了错误教法。?

A课例:课文中要求学习的生字,对学生来说已经不是陌生的字。他们在其他途径中已经认识或者已经能写这些字了,而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不分仲伯。把要掌握的生字,每个都要教,要读,要写,没有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学生懂的也教,不懂的倒可能没多花时间教,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导致学生在预习时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因为他们知道,教师在上课时还要把这些字反复教,要求学生反复读、反复记,没必要花时间预习。?

B课例:教师在教学中提问设计不合理、不适时,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课前预习也就变得没意义了。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在教学第一课时中,揭示课题之后,把学生当成了对课文毫无了解的人,往往会提这样的问题:看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课文讲的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赶快打开课文读一读。其实,学生已经预习了,他们对课文已是有所了解了,这些问题提得不适时,是多余的了。久而久之,对那些已经认真预习过的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学生已经对课文预习了,教师应该明确,预习的程度应是第一课时教学的起点,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第一课时的学习活动。初读课文不再指名一节或者一自然段地朗读,而是让学生带着一个个小问题,找出有关小节或者自然段进行朗读,这样才能改变学生第一课时不动脑、只动嘴的现象。这样也能促进学生预习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力差,兴趣转移快。他们的意志力低下,预习习惯的养成少不了老师的引导表扬和家长的督促鼓励。只有让学生从小学低年级就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那么孩子将终生受益;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