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发挥好核心活动的“导学”功效

  • 投稿皮皮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870次
  • 评分4
  • 29
  • 0

周振华

如何为“学”让路,化教为“学”,实现“教”与”学”的转型呢?笔者认为,好的阅读课,要设计1-2个核心的课堂活动,撑起阅读学习的内容和过程,使之成为架构整个阅读课堂的支撑和工具,从而将”讲台上的学习”转化为“课桌上的学习”。让“核心活动”成为”学本”课堂落地生根的有效载体。

所谓“核心活动”,就是课堂教学行进过程中具有导学功效的活动任务。它可以是一份“学习单”,可以是一份“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也可以是一个“主线问题引领下的探究活动”,甚至是一次讲故事训练、观点争辩等。无论哪种形式,都必须具有”知识、活动、时间”三要素,即学科知识和策略的渗透、学生参与和活动形式的指导,以及活动时间的充足。那么如何设计“核心活动”这一载体,让其在课堂上发挥“导学”功效,实现课堂的生本化追求呢?

一、开放式的活动话题,暴露学的起点

学生的阅读不是零起点的,课堂走向学本,那么就必须站在儿童的视角读文本,考虑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情感诉求。课堂“核心活动”的设计也必须在了解学生的原有基础、学生的兴趣所在、学生的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需求之后展开学习过程,也就是“以学的活动为基点”来设计和展开教学:着重考虑学生需要学什么,怎样学才能学得好。因此,教师必须要设计具有开放性的活动话题来呈现学的起点,以便随时调整并促进学的开展。

笔者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珊迪》一课,在学生初步交流对小珊迪的印象“可怜”“诚实”后,聚焦关键语段,感受他的“可怜”和“诚实”,然后抛出一个开放性的探究问题:课文主要写他的“诚实”还是写他的“可怜”?如果是写“诚实”,那又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写他的“可怜”?这样一个探究话题成为深入教学的“发动机”“助推器”,它以开放的姿态检测出学生的阅读起点,呈现学生的真实认知状态,引导学生重新进行思考并不断修正自己的初始观点,从而体会到作者用这样对比的方式反衬出珊迪的质朴诚实来打动人心,让故事一波三折。同时学生也在充分展开的阅读过程中体验到了一些阅读策略:先大胆说出初读后的感受,然后找出心存疑惑的部分;重读文章,寻找细节,提出新的甚至完全不同的观点;跟同伴交流,确认或修正自己的想法。这样以“这一课为例”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形成独立阅读能力,课的意义就比较深远了。

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读,而是学生自我建构的,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利用学习环境,自主建构,实现知识、能力、方法、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好的核心探究活动要嵌入到学生学习行为的真正发生之处,使其发挥最大的功效,体现课堂教学明显的增量。

二、整体化的活动架构,保障学的充分

当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范式变成小组交流、合作探究的时候,如何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获得进步,实现共同基础的差异发展,个性发展?那就是设计“整体化的活动”,不仅考虑教学内容和知识的整体化构建,更考虑学生不同层面的整体化布局,为每一个学生创设语言运用的机会。

笔者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矛与盾的集合》的时候,也设计了一份整体架构的学习单。整堂课借助学习单,一表四用,给了学生一个学习的路径。

第一用,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填写表格,厘清发明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训练学生如何抓住关键词来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能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第二用,根据表格三步发明过程,聚焦重点片段,训练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发明家的思考,并在朗读跟进中表达感悟。第三用,利用学习单,用上“如果……就……”初步尝试复述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揣摩心理,降低复述难度。第四用,继续运用“如果……就……”的形式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现代的坦克是如何更新换代的。在注重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进一步感受“集合”带来的创新思维。这样就以活动代替讲解,改变师讲生听的教学常态,发挥“核心活动”的导学功效,扩大学生课堂学习的活动参与,从而撬动一成不变的“教为主”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学得充分,学得完整,学得有效。

三、适切性的活动内容,体现学的情趣

薛法根老师提倡三不讲:学生已经懂的不讲,学生能自己读懂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懂的暂时不讲。实际上就是提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适切性。因此课堂提供的“核心活动”也要讲求适切性,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架”,亲历学习过程,领悟语言魅力和学习方法。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与三年级下册略读课文《夸父追日》为例。

《蟋蟀的住宅》以富有儿童情趣的“拟人化”的语言,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建造的过程。为了迎合文章这一语言表达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设计了一个核心活动:最佳住宅评比。以写“最佳住宅推荐书”这一任务切入教学,从而驱动学生努力地去品读语言,了解住宅特点。为了写好“最佳住宅推荐书”,分步展开活动,指导学习方法。

1.让我们来画一画结构图。整体把握,提炼关键词,概括蟋蟀住宅的特点,引导学生读懂“蟋蟀不肯随遇而安”这句话的意思。

2.让我们一起来辩一辩。你认为蟋蟀的住宅是一个伟大的工程吗?注意品味语言,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其表达效果,为自己的观点找到充分的证据。

3.让我们来说一说。蟋蟀究竟是怎样建造住宅的?读课文,圈出描写蟋蟀动作的词语,复述时用上这些动词。

4.我来作最佳住宅推荐。语言重组,利用关键词,完成“最佳住宅推荐书”。

从以上课例的活动设计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梳理出适切性的三个指向:一是指向学段阅读目标和阅读能力。要紧扣课标,基于学段整体,着眼单元整组,指向能力发展。二是指向教材的文本语言特色,发现语言表达形式,看到语言背后隐藏的含义和情感。《蟋蟀的住宅》中情趣和理性相结合的表达背后是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与尊重,学生在“轻轻松松地读、扎扎实实地练”中收获了方法、感受、理解和表达的综合提升。三是立足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细化方法指导,体现学的情趣。理解“作者用拟人化语言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建造的过程”太枯燥,那就和自己住的房子比一比,用任务驱动的方式来介绍“最佳住宅”。这样适切性的活动设计体现了“理与趣”“法与行”的共生共得,让课堂成就学生的精彩。

四、承接式的活动勾连,渗透学的策略

阅读是一个延续性的活动,“教阅读”更多的是以“这一课为例”培养阅读兴趣,指导阅读策略,提供阅读实践,形成独立阅读能力,指向积累表达。因此,在单元整组教学、在群文阅读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阅读教学更要走一步看三步,学一课,用一类,在指导、回望、延伸中“以内养外”。用阅读来启发习作,用阅读来引导综合实践,用阅读来拓展运用。

《果园机器人》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组“神奇的科技世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课后安排了口语交际“我想发明的机器人”和习作”未来的……”如何开启想象的思维,又能想象得奇特而合理,介绍得有趣又妥帖?笔者就以《果园机器人》的教学勾连起课文与口语交际的教学,指导想法与介绍的策略。此课的”核心活动”为借助小组合作探究,读懂果园机器人的特性,随着果园生产的需要逐步完成的过程,感受课文的叙述层次;抓住关键词,清楚连贯地介绍果园机器人的发明过程。    

为了辅助这个核心活动能有效开展,之前铺设阶梯:“通过品读‘罢工’‘饿倒’‘吃’等词语的内涵,学习课文生动有趣的叙述方式,了解果园机器人的特点。”之后又指导学生用“你会想,可以让机器人来帮忙呀””能不能让机器人自己充电呢”等心理活动的语句来连贯地介绍。在课结束之时,链接口语交际学习任务,激发为生活需要而发明创造的动力。

[第六组“口语交际”准备单]

我想发明的机器人——一

机器人的本领:————。

请在下面的表格中记录下机器人“成长”的过程

(友情提示:口语交际时,请借助表格把机器人介绍清楚,你可以试着用上“罢工”“饿倒”之类的词介绍得更加有趣,试着用上”你会想,可以让机器人来帮忙呀”等思考的句子,把发明的过程说得更连贯哦!)

从以上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真正“让学与生”,我们的课堂就要为学生设计语言实践活动的路径,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支架,鼓励学生课后的探究禾口创造。关注学生的学业样本,选择典型的活动进行再加工,融入课堂。更把文本中最难的、学生课外有困难的任务作为指导的重点,在课堂上化解。在这样的整体回顾中,能找到活动的最近发展区,体现语言的综合训练,沟通了课堂内外,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总而言之,课堂“核心活动”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导学功能,它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一个部分,更是教学实施的一种形式,是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变革,是“教”与“学”的无痕对接,是改变课堂教学结构的一种倒逼机制。因此,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预设上为“核心活动”留一席之地,更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将其嵌入到学生学习行为的真正发生之处。

(浙江省平湖市行知小学31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