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南市田区第二十小学(232000) 张 颖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到本世纪末,要使普通话成为城市幼儿园和乡中心小学以上以汉语授课为主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用语。”小学生在入学前已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小学阶段应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的普通话培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下面仅以我校为例,谈谈我在小学普通话培训方面所做的探索。
一、我校学生普遍存在的语音问题
我校地处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由于生源复杂,我校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普遍存在语音问题。
(1)平翘舌音不分。这个问题在我们这个地区尤为突出,有这样三种情况:一是将平舌音发为翘舌音或是将翘舌音发为平舌音,如把“思想”(sī xiǎng)发为“shī xiǎng”;二是将平舌音、翘舌音全部发成平舌音或全部发成翘舌音(前者最为普遍);三是平、翘舌音均发音不到位,别人听不出是平舌音还是翘舌音。
(2)“f、h”不分。这一缺点,我校住在陈家岗的学生非常明显。他们将“f”读成“h”,将“h”读成“f”,而且是恰好读反,如将“花”(huā)读成“发”(fā),“房”(fáng)读成“黄”(huáng)。
(3)前后鼻音不分。我校大部分学生前后鼻音不分,其实,这也是我们大部分淮南人的共同缺点,如将“静”(jìng)读成“近”(jìn)。
(4)有尖音。少数学生存在尖音,人数不多,但错误顽固,且以女生居多。她们将舌面音“j、q、x”发成舌尖音,发音部位过于靠前。
(5)韵母错误。这也是我校陈家岗学生特有的错误,如将“写”(xiě)读成“雪”(xuě)。
(6)调值不够,声调不对。如将第三声214读成类似于2142的调值。
(7)无儿化音。儿化是普通话和某些汉语方言中的一种语音现象,就是后缀的“儿”字不自成音节,而同前一字合成一个音节,使前一字的主要元音起卷舌作用,韵母发生音变,成为卷舌韵母。我们很多学生在说话时不带儿化音,如把“小孩儿”读成“小孩”,语气比较生硬,缺乏感情色彩。
(8)无韵味。我们使用的汉语具有一种天然的音乐美,或音韵铿锵,激越高亢;或柔和婉转,声韵悠扬;或抑扬顿挫,和谐舒展。我们很多学生说普通话时,就缺乏这种韵味,显得干瘪。
二、纠正语音问题的关键所在
纠正语音问题的过程是和习惯作斗争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都具有坚强的意志、持之以恒的精神,同时还应注意到方法的科学性。
(1)找到对应规律:方言虽然复杂,但每一种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差异都是有规律的。语音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找到异读规律,知己知彼,一组一组地解决问题,这比一个字一个字地模仿要快得多,效果也比较好。
(2)一次成音:在语音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语音只有对与错两种情况,不允许存在“基本正确”、“差不多”的说法。教师在引导学生纠正语音问题的开始阶段,矫正声、韵、调问题时,应该打歼灭战,指导学生明确发音要领,要求学生准确发音,切忌发“接近音”,因为那样会形成新的错误发音习惯,再想解决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3)循序渐进:从读准声、韵、调开始到使用,要经过几个必要的阶段,即“音→字→词→句→段”。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发好单音,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冲破每一道关口。
三、营造良好的说普通话的氛围
发音是口耳之学,听不准就发不准,因此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听辨能力提高了,才能准确地发音。有所运用才能得到巩固。生活中说的话,要比上课时说的话要多得多。所以,若只在上课时使用普通话,而日常全讲方言,语音问题是难以彻底纠正的。只有在大量的生活语言中使用普通话,正确的发音才能得到巩固,才能保证普通话运用自如。
因此,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说普通话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1)课堂教学是普通话培训的基础。语文教师要说普通话,其他各科教师也要说普通话。课堂教学是学校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它自然也是进行普通话培训最经常、最有效、最基本的途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这种地位是不可忽视的。教师要凭借各科教材,指导学生使用普通话,体会普通话之美,更加热爱祖国语言,从而激起学习普通话的热情。
(2)淮南市的普通话环境是比较差的,我们要努力建造一个语音环境,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不论何时何地都要说普通话。学生回家以后也要和家长说普通话,当然做到这一点难度较大。
(3)学校、班级组织各种活动,为学生提供练习普通话的机会。我校经常举办演讲比赛、朗诵比赛和讲故事比赛等,还在学校设立了“红领巾广播站”,定期组织学生播音,让更多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我所带的班级还设有“普通话之星”的奖项,每天给一名普通话说得好的学生以精神上的奖励。这种奖励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是有作用的。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大量的练习必然产生质的飞跃。学生在经过大量的练习之后,会自然地发出准确的字音,即俗语所说的“功到自然成”。
四、模拟测试,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对应试人掌握和运用普通话规范程度的检测,是对应试人运用普通话进行交际的能力和水平的测试和评价,是一种目标参照性考试。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推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推普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举措。为了迅速提高我校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普通话水平,我对我校学生进行了模拟测试。
《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办法》规定,年满18周岁的有关人员方可接受普通话水平测试。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因此不能把成人测试题生搬硬套地用于小学生。根据成人测试题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几组测试题,由于语音覆盖面不够,仅作为测试学生普通话水平的量化工具,不能作为衡量学生普通话水平的唯一标准。
我设计的学生测试试卷分为四项,第一项读单音节字词、第二项读双音节词语和第三项短文朗读均从小学语文课本中选取,将第四项的“说话”改为“谈话”。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我设计了一部分谈话主题,如“谈谈你的家庭情况”“你最喜欢哪门学科(哪位老师)”“你的好朋友是谁”“你最感兴趣的电视节目是什么”等,由测试员老师和学生以交谈的方式完成此题,这样既降低了测试的难度,又能够忠实地反映出该生的普通话水平。在测试后,将评分的主、副表和录音存档,以供核查。
模拟测试,便于师生进行双向比较。
A.纵向比较:(1)多次测试,增加了学生的临场经验,消除了学生的紧张心理,利于学生水平的正常发挥,而且学生看到自己的普通话成绩不断提高,会大大激发学习普通话的信心和热情;(2)统计全班的单项成绩和平均成绩,前后比较,使任课教师明确自己所带班级普通话水平的优缺点,从而对症下药,帮助学生尽快提高普通话水平。
B.横向比较:(1)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学互比,胜不骄,败不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2)班级与班级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互相比较,找出差距,你追我赶,共同进步。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全校师生相互促进,掀起了学习普通话的高潮,使普通话成为我校的教学用语、生活用语,普通话培训也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培养学生说好普通话,让这如诗如乐的语言陪伴我们,悦耳悦心,语短情长!
(责编 莫彩凤)